满族,金姓
讲一点东西,想知道祖先在历史上是谁。金姓,老家在河北与辽宁交界处,据说是北京有一个什么金家胡同出来的,听老人讲到这里已经200多年了,祖上是当官的,武将,有7个亲生儿子,...
讲一点东西,想知道祖先在历史上是谁。
金姓,老家在河北与辽宁交界处,据说是北京有一个什么金家胡同出来的,听老人讲到这里已经200多年了,祖上是当官的,武将,有7个亲生儿子,一个干儿子,也就是说8子,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我们是第六子的后代。
有两个故事,一是解放初老家一个当兵的在北京餐馆里遇见一人,谈话中从姓名中看出是出自一个家谱,那人就是金家胡同的。
另外一个事是我赶上的,传说会六十年修一回家谱,把这六十年的人都写上去,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结果前几年真有一拨沈阳那边的人过来修了家谱,赶上一个表兄结婚,还给了点钱和首饰,但那以后就是去了联系。
文革以后家谱乱了,后来没有好好按家谱起名,就知道爷爷那辈中间的字是“玉”,太爷爷那辈都是俩字,在往上好像是“碧”。
希望在这方面研究较多的或是知道些的能提供些东西,多谢了! 展开
金姓,老家在河北与辽宁交界处,据说是北京有一个什么金家胡同出来的,听老人讲到这里已经200多年了,祖上是当官的,武将,有7个亲生儿子,一个干儿子,也就是说8子,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我们是第六子的后代。
有两个故事,一是解放初老家一个当兵的在北京餐馆里遇见一人,谈话中从姓名中看出是出自一个家谱,那人就是金家胡同的。
另外一个事是我赶上的,传说会六十年修一回家谱,把这六十年的人都写上去,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结果前几年真有一拨沈阳那边的人过来修了家谱,赶上一个表兄结婚,还给了点钱和首饰,但那以后就是去了联系。
文革以后家谱乱了,后来没有好好按家谱起名,就知道爷爷那辈中间的字是“玉”,太爷爷那辈都是俩字,在往上好像是“碧”。
希望在这方面研究较多的或是知道些的能提供些东西,多谢了! 展开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辈分与起名
爱新觉罗家族,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过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随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大力、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映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希望生女儿,就干脆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映出长辈对子女夭折的忧虑,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还有如汉人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不屑一顾。希望孩子长大结实、勇猛、有福气,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使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老人的年岁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映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方法无需高深的文化,简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一直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即使有爵职,爵不过奉恩将军,职不过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雍正按照避讳的规矩,他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的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王容)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颐、曼,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闾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在宗室中,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出生后,要奏请皇帝来取名。还有奉旨改名的,至于对废宗室的改名,则具有惩罚的意味。雍正下旨八弟允祺改为“阿其那”(意味狗),九弟允糖改为塞思黑(意为猪),允祺的儿子弘旺改为菩萨保。对原废太子允礻乃的儿子弘皙,乾隆帝把他开除宗籍,还改名为四十六。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失去了统治民族的地位,爱新觉罗家族的特殊地位动摇了。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民国初年出现了满人更改姓名的现象。
辈分与起名
爱新觉罗家族,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过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随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大力、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映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希望生女儿,就干脆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映出长辈对子女夭折的忧虑,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还有如汉人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不屑一顾。希望孩子长大结实、勇猛、有福气,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使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老人的年岁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映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方法无需高深的文化,简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一直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即使有爵职,爵不过奉恩将军,职不过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雍正按照避讳的规矩,他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的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王容)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颐、曼,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闾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在宗室中,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出生后,要奏请皇帝来取名。还有奉旨改名的,至于对废宗室的改名,则具有惩罚的意味。雍正下旨八弟允祺改为“阿其那”(意味狗),九弟允糖改为塞思黑(意为猪),允祺的儿子弘旺改为菩萨保。对原废太子允礻乃的儿子弘皙,乾隆帝把他开除宗籍,还改名为四十六。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失去了统治民族的地位,爱新觉罗家族的特殊地位动摇了。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民国初年出现了满人更改姓名的现象。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604451.htm
展开全部
金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关于金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除上述三支外,还有六个来源:一是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时新罗国有金姓。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姓金;三是明永乐年间,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来降,赐姓金氏;四是元时有金覆祥,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五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六是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姓金的。
金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东夷族首领,东夷族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
手工业和农业。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帝王世纪》上说: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氏。
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磾(音密滴)。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武帝派将军霍去病率骑兵出陇西,击匈奴,收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金人”即金佛像,是匈奴王族立以祭天的。这年秋天,休屠王的太子日磾随浑邪王归汉,因日磾笃实忠诚,为汉武帝所信爱,武帝以其父作金人祭天,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其子孙世代姓金。金日磾家族自武帝始,七世皆为内侍,与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
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唐时新罗国王姓金。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
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省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人。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再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唐代有金忠仪,新罗人,德宗朝官将军。宋代有金文刚,休宁(今属安徽)人,官龙图阁直学士;金彦,邵阳(今属湖南)人,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郡人号“义门金氏”。元代有学者金履祥,书法家金元举。明代有学者金问,散曲家金銮。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对《水浒》与《西厢》进行批改。清代有书画家金农,隶书朴厚,楷书自创一格,其画造意新奇,为“扬州八怪”之一;还有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金之俊,画家金侃,学者金榜,诗人金和,史学家金门诏。金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金姓排在第69位
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唐时新罗国王姓金。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
姓氏起源
关于金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除上述三支外,还有六个来源:一是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时新罗国有金姓。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姓金;三是明永乐年间,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来降,赐姓金氏;四是元时有金覆祥,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五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六是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姓金的。
金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东夷族首领,东夷族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
手工业和农业。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帝王世纪》上说: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氏。
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磾(音密滴)。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武帝派将军霍去病率骑兵出陇西,击匈奴,收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金人”即金佛像,是匈奴王族立以祭天的。这年秋天,休屠王的太子日磾随浑邪王归汉,因日磾笃实忠诚,为汉武帝所信爱,武帝以其父作金人祭天,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其子孙世代姓金。金日磾家族自武帝始,七世皆为内侍,与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
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唐时新罗国王姓金。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
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省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人。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临汾)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再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唐代有金忠仪,新罗人,德宗朝官将军。宋代有金文刚,休宁(今属安徽)人,官龙图阁直学士;金彦,邵阳(今属湖南)人,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郡人号“义门金氏”。元代有学者金履祥,书法家金元举。明代有学者金问,散曲家金銮。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对《水浒》与《西厢》进行批改。清代有书画家金农,隶书朴厚,楷书自创一格,其画造意新奇,为“扬州八怪”之一;还有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金之俊,画家金侃,学者金榜,诗人金和,史学家金门诏。金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金姓排在第69位
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唐时新罗国王姓金。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的开国之王叫钱镠,因镠与刘同音,为避其名讳,该国的刘姓人,皆去刘字的卯头刀旁,改为金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金氏起源于匈奴王子金日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也姓金,老家是天津蓟州区杨津庄镇大保安镇人,我先祖金德是清中期人士。字辈为:无字派、甫、万、无字派、凤、无字派、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