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七个章节主要内容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一共五节,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扩展资料:
《呼兰河传》作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天才而短命的女作家萧红。
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小说的语言洗炼,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很短的句子,而且还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更是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了小说的境界,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开篇这几句“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人的手被冻裂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几乎都是口语。再看这一句: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独特的比喻和意象,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呼兰河传
融入一篇篇追忆,透过浑朴简婉的笔调与洗尽铅华的轻淡词句,愈发烘衬出那个幽暗、冰冷的、令人窒息的时代……《呼兰河传》是作者在阅历了人生之后写的一本童年回忆录。她在这部长篇小说里,不仅以朴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而且也真实生动地勾勒出故乡人民的生活场景。她用素描的手法,朴素地描绘出东北农村那种富有地方色彩的风俗画。她鞭答了那些愚昧保守但又自得其乐的农民身上的弱点,歌颂他们之中那些勇敢善良、追求自己幸福的人们。除此之外,她还毫不留情地描绘了我国农村由于长期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统治而造成的种种弊病:盲目地反对革新和大多数人的甘愿当看客,以及喜欢虐待违反传统习惯的人与事,非常轻视做人的基本权利而可笑地敬鬼神。她一方面描绘出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另方面又留恋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对儿时的生活流露出一种牧歌式的情调。《呼兰河传》 - 版本介绍1.《呼兰河传》 1941年,桂林 上海杂志图书公司出版。
2.《呼兰河传》 1942年,桂林 松竹社再版。
3.《呼兰河传》 1947年,上海 寰星书店出版。该版收有骆宾基的《萧红小传》和茅盾的《〈呼兰河传〉序》。
4.《呼兰河传》 1954年,上海 新文艺出版社出版。
5.《呼兰河传》 1979年12月,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6.《呼兰河传》 1980年代(具体年月不详),香港 新文学研究社出版。繁体竖排。
7.《呼兰河传》 1987年5月,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8.《呼兰河传》(连环画版) 1990年,哈尔滨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绘画者——侯国良。该书获第三届连环画金奖。
9.《呼兰河传·生死场》 1993年9月,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呼兰“萧红文化节”丛书一种。
10.《呼兰河传》 1996年4月,沈阳 沈阳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七卷本“萧红作品精粹”中的一卷。
11.《呼兰河传》 2000年7月,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丛书中的一种。
12.《呼兰河传》 2001年1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新文学碑林”丛书中的一卷。
13.《呼兰河传》,2001年11月,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现代名家名作文库”丛书“萧红卷”一种。该卷的《呼兰河传》实际是萧红作品的合集,收录了萧红的部分小说和散文。
14.《呼兰河传》 2003年1月,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现当代名家游记散文摄影珍藏版”丛书中的一卷。
15.《呼兰河传》 2003年8月,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纪念珍藏版”。
严格按照《呼兰河传》中描写恢复的萧红故居16.《呼兰河传》 2004年1月,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世纪文存摩登文本”丛书一种。
17.《呼兰河传》 2004年5月,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现代文学名家纪念馆”丛书中的一卷。
18.《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2004年9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经典文库”丛书一种。
19.《呼兰河传》 2005年1月,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现代文学经典文库”丛书中的一卷。
20.《呼兰河传》 2005年1月,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丛书一种。复制了1947年上海寰星书店出版的《呼兰河传》。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一共五节,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一共五节,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
扩展资料:
《呼兰河传》作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天才而短命的女作家萧红。
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小说的语言洗炼,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一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很短的句子,而且还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更是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了小说的境界,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开篇这几句“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人的手被冻裂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几乎都是口语。再看这一句: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独特的比喻和意象,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一共五节,第一节写"跳大神";第二节写七月十五鬼节的河灯;第三节写台子戏;第四节写庙会;第五节小结,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为活人预备的。
第三章:写祖父与祖母。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