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人性格上都有阴暗的一面?

人性复杂,是否所有人的性格上都存在阴暗面?... 人性复杂,是否所有人的性格上都存在阴暗面? 展开
 我来答
航小北日常科普
2019-04-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航小北日常科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采纳数:8 获赞数:529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生在读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个事情很难说,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在不经意的时候冒出来一些非常阴暗的想法,但是世界上也许真的存在心底无私的那一类人。

其实来说,人心中的阴暗面本身是个很难描述的东西,你说多“阴暗”的想法才算是人性格中的“阴暗面”?

比如说有人觉得喜欢偷看美女就算是“阴暗面”,但是在有的文化里面,大大方方地看漂亮的女孩子是对对方的尊重;有的人觉得婚前发生性行为就是不可容忍的,但是在西方国家这种事情太正常了——所以定这么一个标准很难。

所以我们就先假设人们只有想做触犯刑法的事情的时候才算是“阴暗”吧。

我觉得有些触犯刑法的事情大家肯定都没有少想过。就好像有人开玩笑一样,说发家致富最快的方法都在刑法里面写着。意思就是说,其实刑法里面规定的那些人们不应该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会给人带来巨大好处、但是会给别人带来巨大伤害的事情。

而人本质上还是自私的,所以当人们看到那些“阴暗”的事情会带给自己巨大的好处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会心动的。比如说有人想要通过伤害自己的仇人来给自己解恨,比如说有人想过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一夜暴富,等等。很多电影都曾经描述过这些人前光鲜,人后变态的双面人格【下图就是著名电影美国精神病里面的主人公】。

只是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知道道德、法律这些东西带给自己的巨大约束,所以衡量之后,还是觉得不要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获得属于自己的好处。

所以这就是人性复杂的一面,不是完全好,也不是完全坏,只是在这么一个道德尚在、生活温饱的年代里面,大家都会更愿意做一个好人,而不是做一个为人所不齿的人。而在很多电影里面,就喜欢描述人身上的这种双重性。

而且很多电影就喜欢讲,社会体系崩坏之后,大家是怎么把心中的阴暗面发泄出来,才会让大家看到人性的可怕。比如说给了现在的吃鸡游戏灵感的电影《大逃杀》,就是描述了在荒岛之上,大家都要杀死对方的情况下,人性是多么的可怕。【如下图所示】

当然了,对于人性这个话题,我们不需要讨论太多,只需要知道自己要坚守底线。正所谓“圣人论迹不论心”,只要保证在最后一刻控制住自己,那就不算是真正的“阴暗”的人。

薛启谭
2019-04-20 · 博士生在读
薛启谭
博士生在读
采纳数:85 获赞数:3004
国家励志奖学金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先回答问题,。就像一枚硬币,有正面的同时必然会有反面。

儒家说,人性本。法家说,人性本。释家说,人性本。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到假期在家读过的《金刚经》:我比较赞同释迦摩尼的看法,即人性本空。这个空不是指没有、真空的那种空,而是指无自性。人性善,或人性恶,似乎都无法完全对人性作出解释。人性本空,遇善成善,遇恶成恶,现实中往往是善恶兼杂,因果纠缠,无纯粹的善或恶。即我们的本性就像是一面镜子,遇到什么像就会显现出什么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欺凌,即羞辱与侮辱他人的欲望。

相信大多数人看到新闻中的校园暴力事件时都会不由得感慨甚至生气,愤愤不平,认为具备足够修养的你永远不会成为欺凌别人的那个人。但事实上,这种以羞辱和使他人痛苦来满足自己的行为,在每个人心理的另一侧都有它的种子:

心理学上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召集了一群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监狱里的角色扮演,一部分人扮演囚犯,一部分人扮演狱警。起初,这种扮演还能比较和谐的进行,但渐渐的随着狱警要对犯人进行“管理”和“处罚”的需要,种种羞体罚,辱性的惩罚措施开始被实行,原本正常的大学生顷刻之间变成了施暴者,局面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研究者也只好被迫停止了实验。

不难看出,实验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合理欺凌的理由和施暴的自由,人们心中欺凌的潘多拉之盒一下子就打开了。无独有偶,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往往围观者也很容易转化为欺凌者;在网络上,针对一些不当的行为,平素平和的网友也很容易转化为欺凌者对当事人进行人肉和语言上的侮辱。可见,欺凌一直在我们心中,所欠缺的,只是环境的催化剂。所谓从绅士变成恶魔只需要六天时间

又比如,嫉妒

罗素曾说,“嫉妒是造成不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无法控制住这种阴暗情感的爆发。你是否常常陷入“我不如别人的”的压抑;你是否有时候觉得“我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你是否常常会想“凭什么,凭什么他就可以”;是否有时候会有一种落井下石的冲动,当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想着趁机踹他一脚,谁让他平日里总是“骑在自己的头上”等等。

注意,这个时候,你那颗嫉妒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它或许会在你心理的另一面飞速的成长。过分的嫉妒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焦虑,更严重的是,它会扭曲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过度看重那些不公平的部分,过分关注“别人的生活”,而后渐渐的在嫉妒中丧失自我,扭曲自己对世界的客观认知,甚至失去道德准则。

然而有多少人能说自己从未嫉妒别人呢?恐怕几乎没有吧。

还有仇恨。心理学上,仇恨(hatred)被定义为一种“深度、持续、强烈的,对人或事物表达憎恶和敌意的情感”。仇恨往往是人们将对自己身上的不满情绪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泄到别人身上。研究也认为,仇恨是一种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的情感表达。

有的时候,当我们在网上发现自己不喜欢的公众人物出了糗(比如周立波吸毒事件),而会对他进行一定程度的言语攻击,继而会感到“爽”。这就是潜在的仇恨表达,将某个人,或者某类人作为仇恨的对象,去释放我们内心压抑的攻击性情感。或许我们没有真正地(有意地)伤害过别人,但至少砸过键盘或摔过门吧,这也是一种仇恨的体现

此外还有很多“变态”的想法,比如想去伤害别人的冲动,包括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比如想去控制别人的想法;比如强烈的占有欲等等。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培养形成的良好的道德准则法律意识约束着我们,让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想法的错误,并阻止自己将它付诸行动

回到最初的结论上,人性本空。我们要学会意识到自己的阴暗面,并接受它的存在,进而寻找到这些阴暗面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否认自己的思想中存在阴暗面。这样才能真正地修炼自己的内心,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也网上冲浪啊
高粉答主

2019-04-17 · 提供各种关于手机、电脑的操作小技巧
你也网上冲浪啊
采纳数:2376 获赞数:1439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坚信所有人都有性格上的阴暗面,只不过区别在于是否表现出来,极少的人控制不住表现出来,很可能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然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监狱了;大部分的人在法律法规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下展现着自己的阳光面,向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而对于前者,那些控制不住的人,我们的老祖宗也说的清清楚楚,无论是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还是口蜜腹剑、言不由衷,都是对于人性的阴暗面的具体表现。

电影《小偷家族》中,安藤樱饰演的妻子信代,在一家越路洗衣店做熨衣工,在老板说出需要裁员的要求时,必须裁掉时薪最高的信代或者另一个人,二选一的局面,人性的阴暗面被激发出来,信代的同事在商量的时候,为了更有利于自己,她的同事说出看到信代身边有新闻中的那个女孩(由里),信代妥协了,但是也放出狠话,扬言如果事情败露将“kill her”

这就是典型的在遭遇到与自己利益相关,或者是已经侵犯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平时人畜无害和你喜笑盈盈的同事所展现的人性的阴暗面,她也是在最大的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

我们在职场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你和同事面临着有一次升职的机会时,你平时的同事使了点小手段坑害你,给领导送礼和说你的坏话,最终胜出成为了你的上司,这也是人性的阴暗面。

以上的例子解释了人性的阴暗面都有一个触发条件,有的是事关自己的利益,有的是因为成长道路上的教育,没有生来就是单纯的坏的人,你把老实人逼急了他还会骂娘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aby伏春荷
2019-08-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听过一句话吗?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张爱玲了,她对人性的洞察可谓深刻,尽管她小说的格局不够宽阔,写来写去都是男女那点风花雪月之事。但读她的作品一点也不让人感觉放松或者对爱情感到美好,因为她里面刻画的故事或人性有些太真实了。
在她作品当中的人物,就没有一个完美的形象。哪怕是 《半生缘》里面的活泼开朗、善良坚强的顾曼桢,她也有过如果她姐姐曼璐生病死了,那么她就能和自己喜欢的男人世钧真正走到一起了的阴暗想法。只是她马上清醒过来了,知道自己这种想法很黑暗。
所以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阴暗的一面,较为圣人的是,有些只是想想罢了。
我们都说曾国藩是千古完人,可谁看过曾国藩的日记,真正了解这个人呢?曾也是男人,怎么可能不喜欢美色呢?其实照我看来,曾不过是看了美女几眼,没必要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那不算阴暗的一面,是我们人类正常的欲望。
可人家就不像我们,对自己很苛刻。因为人家有追求呗,还说什么不是圣人,就是禽兽。你说他极端也好,反正我很欣赏他的自省能力。更不会像我们大多数人,即使自己犯错了,还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或者干脆就说大家不都这样么。
阴暗不是多可怕的事,正常人学会坦然接受适当的阴暗想法就可以了。要求严格的,想要自己的道德稍微高尚点,那就要比他人更有克制力,一定要能正确应对自己某些阴暗的想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如既往2018
2019-05-18 · TA获得超过7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48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33.7万
展开全部
每次追剧看书,大多数人会以“好人/坏人”划分角色,好像非黑即白的世界,让人的行为变得更容易预测。

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隐藏着黑暗一面,如果把人简化为“好人/坏人”就有失偏颇了。

最近热播剧《人名的名义》中的祁同伟,提起他大家可能会咬牙切齿——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却一步步走向弄权的深渊。

你说他是坏人吧,可曾经的他也是不怕死的缉毒英雄,是大学里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在强大的权利面前他把人格里的黑暗面展露无遗。

今天我们来聊聊“黑暗人格”,解剖一下我们心理隐藏的黑暗地带,并用数据看看测试者大部分是什么黑暗类型,又是怎么管理着自己的黑暗面。

01.
隐藏在我们内心的“黑暗三角”

心理学教授 Delroy Paulhus 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三种特质,也称“黑暗三角”,分别是:

马基雅维利主义:也称“权谋主义”,认为人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并可以为膨胀的野心和欲望操控他人。
自恋:以自我为中心、可能是心里的自卑感或者优越感作祟。
精神变态:这里不是指我们常说的精神病,而是易冲动、缺乏共情能力,对内疚、恐惧等情绪体会较弱。

人们每天都管理着隐藏的“黑暗三角”,使自己不陷入麻烦,但偶尔黑暗的特质还是会露出马脚,比如有些人爱撒谎、有些人精于算计、有些人爱追求刺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4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