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围棋一流国手都是年轻人?
作为围棋选手,我从技术角度来说一下吧
我先讲个老段子:说从前有个人吃包子,吃了10个包子后他终于饱了。
然后他想起自己此前准备减肥,于是哀叹道:早知道吃第10个能饱,就不吃前面9个了!
听完这个大家都是哈哈一笑,毕竟如果没有前面9个的积累,哪来第10个的质变呢?
然而对于那些围棋国手们来说,这不是段子… 最后一个包子是真的香!
这主要是因为,围棋国手们(国内-世界冠军)一般在15~20岁左右到达棋界一流水平,然后在25~30岁左右逐渐告别决赛舞台。
在国手这10年左右的“巅峰期”里,不断增加的是“经验”,而不是“技术”。因为技术在进化
以前我写过人类时代的一个局部定式,在几年内的进化史,
而现在的AI时代,AI定式其实也在进化。
比如右上角柯洁在2017年人机大战中下的AI定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可能有棋友说:布局定式变很正常,那中盘都是战斗,也会变吗 ?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思路变了”。
就像这个碰一样,大家从以前的“保持距离”,变为了“短兵相接”。这与以前比仿佛是两个游戏了…
所以实质上国手们每年都是在学习“全新版本”,因此年轻人们有“后发优势”。
国手们对年轻人们领先的并不是累积几十年的技术+经验,而是经验+微量技术。
所以总是会有少量年轻人领悟了“新版本”的精髓,光速追上来。
并且国手们到了25~30岁左右,因为琐事增多(结婚、带学生、活动等)花在棋上的时间不可避免地减少,因此逐渐“不复当年之勇”。
举一个例子,甲和乙去跑步登山,甲的年龄大于乙,所以直接跑上去对于甲来说是不行的。
但是时间足够,而且年长的甲知道近路,甲不仅可以抄近路,还可以借助经验去乙必经之路上挖陷阱,所以甲一直压着乙,等到乙终于发现那些道道了,这才爬上来,但乙也不怎么年轻了。
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到甲二代目和乙二代目,时间被不断地缩短,甲不能即挖陷阱又抄近路了,只能二者选其一,
如果借助经验成功选好了,那还是一样的结果,但是选错了或者弄巧成拙,那就凉凉了,然后年轻的乙二代目开始慢慢赢下一些比赛,至少垄断被彻底打破了。
接下来,因为科技的发展,在甲三代目和乙三代目,信息不能保留很长的时间,一旦发现一条近路以前可以瞒一年,现在最多两个星期就公开了,年纪大的甲方只能纯粹靠体力去和年轻的乙进行跑步比拼,乙自然是更有可能获胜。
比如说二战前的时代,一盘棋有八个小时的保留时间,对于四五十岁的老棋手,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计算力基本上不会太影响,
毕竟时间足够,怎么都算得清楚,但是商业化是必然的,六十年代开始,保留时间5个小时的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
比如藤泽秀行屠龙加藤正夫一百目大龙那一盘,就长考了2小时57分钟,武宫正树忘记大雪崩定式,用计算力硬解下出类似局面,长考了2小时59分钟,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到了八十年代世界大赛开始出现,应氏杯保留时间为三个半小时,然后开始各大世界大事,基本上都少于四个小时保留时间,只有富士通杯顽抗过,
在创办之初5个小时,所以1990年富士通杯,70岁的坂田荣男通过预选进入本赛,并且还在首轮干掉了中国新锐张文东,不过后来都随大流缩短时间了,进入新世纪,三个小时保留时间已经很常见,三星杯甚至开始两个小时,老棋手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慢慢考虑了。
2021-04-27
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到甲二代目和乙二代目,时间被不断地缩短,甲不能即挖陷阱又抄近路了,只能二者选其一,如果借助经验成功选好了,那还是一样的结果,但是选错了或者弄巧成拙,那就凉凉了,然后年轻的乙二代目开始慢慢赢下一些比赛,至少垄断被彻底打破了。
接下来,因为科技的发展,在甲三代目和乙三代目,信息不能保留很长的时间,一旦发现一条近路以前可以瞒一年,现在最多两个星期就公开了,年纪大的甲方只能纯粹靠体力去和年轻的乙进行跑步比拼,乙自然是更有可能获胜。
比如说二战前的时代,一盘棋有八个小时的保留时间,对于四五十岁的老棋手,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计算力基本上不会太影响,毕竟时间足够,怎么都算得清楚,但是商业化是必然的,六十年代开始,保留时间5个小时的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比如藤泽秀行屠龙加藤正夫一百目大龙那一盘,就长考了2小时57分钟,武宫正树忘记大雪崩定式,用计算力硬解下出类似局面,长考了2小时59分钟,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到了八十年代世界大赛开始出现,应氏杯保留时间为三个半小时,然后开始各大世界大事,基本上都少于四个小时保留时间,只有富士通杯顽抗过,在创办之初5个小时,所以1990年富士通杯,70岁的坂田荣男通过预选进入本赛,并且还在首轮干掉了中国新锐张文东,不过后来都随大流缩短时间了,进入新世纪,三个小时保留时间已经很常见,三星杯甚至开始两个小时,老棋手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慢慢考虑了。
然后从90年代开始,网络开始飞速发展,吴清源时代,要找一本围棋方面的好书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拜师当内弟子,一直到八十年代都是内弟子成风,不过情况比起之前好多了,毕竟有世界大赛交流了,但是仅仅比赛交流其实还不够。
比如俞斌90年代去韩国访问,和刘昌赫对局,看见了一个定式局面,他马上就按照所学的去下,结果直接凉了,刘昌赫告诉他,我这个下法确实是被教科书否定的,但是李昌镐整出了新的东西,所以我才赢了,而且这在韩国已经是棋界尽知。
现在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了,最多半个月,就没有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