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
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故事?下文是励志网整理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一):赵孟頫与黄公望
公元1286年,朝廷官员程钜夫奉元世祖之命,到江南寻访优良人才.他开列了一张有二十多人的名单,其中名列第一的是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是元代书画的巨匠,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都很大.
赵孟頫的书法师法王羲之父子,楷、行、草、隶、篆各体都擅长,字体秀美遒丽,被称为赵体.他的字在当时就很有名,甚耐桐至有印度的僧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为了求他的书法带回国去珍藏.
在绘画方面,赵孟頫既能画笔法工整细致的工笔画,也能画笔法放纵、表达意境的写意画,而且山水、人物、鞍马、花木竹石都擅长.他将工笔与写意的风格和谐统一起来,开创了元代绘画深厚含蓄的画风.
赵孟頫对绘画的最大贡献,是他在唐代王维以诗入画的基础上,提出了“书画同法,以书入画”的观点.他认为书法和绘画的原理、法则相同,因此书法的技巧也可以运用到绘画中去.比如书法中的飞白法,是一种枯笔露白的技法,如果用来画石头,可以增加石头的质感.又如用书法中大篆的笔法画枯树,可以更好地表现树的遒劲和苍老;用楷书的笔法画竹,画出来的竹可以避免琐碎的感觉.他的这些理论,对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书画,赵孟頫的诗文也很出色,元仁宗曾把他比作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儿子赵雍的书画也很好,元仁宗曾把他们的书法作品用玉轴装帧起来,打上御印,藏在秘书旅锋监;并说,要使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夫妻父子都善书法,也是一大奇事.
不太为人所知的是,赵孟頫也有较强的管理才能.公元1292年,赵孟頫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在他单独管理总管府时,以“兴学”为主要工作,并做出了可观的政绩.三十年后,这地方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闻名天下.
元朝没有设画院,加上建国初宋朝留下来的文人大多采取归隐林泉、寄情书画的逃避态度,所以在宋代兴起的文人画,在元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以表达意境、抒写情趣为主的写意画风.继开一代画风的赵孟頫之后,黄公望、吴镇、倪、王蒙等四人,是杰出的文人画画家,号称“元四家”.在四人中,黄公望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黄公望,本名陆坚,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永嘉(今浙江温州)有个叫黄乐的人,很喜欢陆坚,便收他做义子,改名公望,字子久.意思是:黄公望子太久了.
黄公望曾在大都做过书吏,但因上司贪污,他受连累被抓进大牢.出狱后,黄公望已经四十七岁了,从此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开始了隐士的生活,基本上过着云游四方的生活.
黄公望善于画山水,他的山水画是向大自然学来的.黄公望在家乡时,每天带一壶酒坐在湖边,看云霞的变化,研究湖水的波纹.有时,他一整天在丛林乱拆亩晌石中行走,或坐在竹林里,别人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有时他走到大河的汇合处,观察急流巨浪,即使下大雨他也不去躲避.每次外出,黄公望的皮袋中总放着画笔,看见好的风景、奇特的树木,就马上画下来.
黄公望的山水画中,最出名的是他晚年所作的长卷《富春山居图》.作画时,他已七十八岁高龄,正在富春山隐居.他画了三四年,才完成了这幅代表他最高成就的作品.
《富春山居图》为长卷,高三十三厘米,长达六百三十六点九厘米.画卷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的景色.画面上山峰起伏,林岗蜿蜒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几十座山峰,一峰一种形状;几百棵树,一树一个姿态,变化无穷.后人把它誉为“画中之兰亭”,认为它的价值能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
《富春山居图》段段有景,步步可观,笔墨洗练,淡逸雅致,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品.它曾历经沈周、董其昌等书画大家的收藏,在明代万历年间为江苏宜兴的收藏家吴之矩收得,吴之矩再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专门为了这幅画筑造了一座“富春轩”加以珍藏.后来吴洪裕病危,要以此图作为他的随葬品,于是把画投入火中.幸亏吴洪裕的侄子吴子文把画从炉火中抢救出来,画虽保存,但经过焚烧已断为两截.前段仅长五十一点四厘米,于1938年为画家吴湖帆购得.经过他重新装裱,被人命名为《剩山图》,现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段《富春山居图》现藏在台湾省台北市的故宫博物院里.
除了“元四家”,元代的花鸟画以王冕为代表,他画的梅竹尤其出名,并对明、清两代的画家都很有影响.此外,钱选善画人物花鸟,任仁发善画人物鞍马,他们都是技艺出众的画家.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二):信陵君救赵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厘王派大将晋鄙(音bǐ)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厘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厘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厘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厘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嬴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强多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楞,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嬴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
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
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国。”
当下,信陵君就选了八万精兵,出发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龁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
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像山崩似地倒了下来。
秦国多少年来,没有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王龁带兵败退,还有二万名秦兵被赵兵围困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亲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国春申君带领的救赵的军队,还在武关观望,听到秦国打了败仗,邯郸解了围,就带兵回楚国去了。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三):李冰修建都江
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秦昭襄王很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在秦国负责兴建过几个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进宫中,昭王对他说:“现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里并入我们秦国不久,人心不定,不知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统治?”
李冰说:“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但我相信只要你一心想着老百姓,为他们造福,他们就会支持你.”
昭襄王对李冰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就派他到蜀郡去做太守.
李冰到蜀郡后,立即着手了解民情.他看到成都平原广阔无边,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非常贫穷.开垦的田地也不多.他很纳闷,就问当地的百姓,一位老人指着贯穿成都平原的岷江告诉他:“就是因为这条害人的河,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年年泛滥,不光庄稼颗粒无收,连村庄都要整个整个的被淹没.大人要晚来几年,恐怕连人也要搬完了.”
李冰恍然大悟.他决心要征服这条河流,为当地的老百姓谋福.
他先对岷江流域进行了全面考察,几次深入高山密林,追踪岷江的源头;不畏长途跋涉,沿江漂流,直达岷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掌握了关于岷江的第一手材料.他发现岷江在发源地一带,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源丰沛,水流湍急;而到了灌县,地势一下变得平坦,水无遮拦,往往冲决堤岸;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水流无处排泻,常造成东旱西涝.这些都是成都平原水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李冰想,要消除水患就必须在平原上广修渠道,一则可以泻洪,一则可以灌溉,发展生产;而要使水能灌入渠中,又必须凿开玉垒山,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
经过周密策划,李冰决定先从玉垒山开始.他亲自带领指挥民工在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叫它“宝瓶口”.然后在江心用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堤堰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他还亲自规划、修建许多大小沟渠直接宝瓶口,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这是都江堰的主体工程.
后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堰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可充分保障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涡作用,还有效地冲刷了沉积在宝瓶口前后的泥沙.这些辅助设施使都江堰成为一个宏伟而缜密的系统工程.
李冰为此耗尽了心力,可他还不满足.他还为工程的维护和长久的使用作了考虑,制定了一系列维修和监控办法,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沿用.都江堰建成后,使得成都平原杜绝了水患和旱灾,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除都江堰外,李冰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如在沫水(又名青衣水),李冰组织百姓开凿河心中的山岩,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他还对管江、汶井江、洛水进行过疏导.在广都主持开凿了盐井.这些都为开发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由于李冰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四川人民的崇敬,被尊称为“川主”,四川各地还修有“川主祠”,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