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家长学会这三招,轻松提高孩子自控力
文丨小溪(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楠楠妈妈发现自家孩子特别缺少自控力。幼儿园已经不上学有一段时间了,看着朋友圈里与孩子同龄的宝宝都利用这段时间学会了很多的技能,比如说剪纸、做手工,楠楠妈妈觉得也应该教会孩子点技能,不能够浪费光阴。
于是,楠楠妈妈在网上给孩子下载了舞蹈视频,想着孩子能够学会一段舞蹈也是很有意义的。孩子一开始很配合,乖乖地看着舞蹈视频,可是没过几天,孩子就“原形毕露”了。偷偷地把舞蹈视频换成了“小猪佩奇”。只要妈妈不在,孩子的手机屏幕上总是那只长得像吹风机的粉色小猪。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段新闻,江苏省泗洪县的盛先生,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发现自己卖房的40多万元居然不翼而飞了,存钱的银行卡里就剩下了0.23元。盛先生情急之下想要报警,却被孩子拦下。
原来这些钱都被孩子用来打赏女主播了,孩子趁爸爸不注意记住了爸爸手机支付的密码,有时候一天就会消费2万多元。盛先生最后还是报警了,但是最后钱是否能要回还不确定。
1. 父母管得太多
时下有很多父母是直升机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了生活中的一切,孩子犯错了有父母出面帮忙收拾烂摊子,父母管得太对也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安排,却失去了管理自己的能力。
2. 孩子缺少行为边界意识
孩子的眼中缺少行为边界约束,孩子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想法,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缺少对孩子边界意识的培养,孩子意识不到突破边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分寸感更加容易激发孩子做出无法无天的行为。
3. 父母对于孩子过分宠溺
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让孩子以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就应该被满足。于是孩子更加倾向于享乐,不懂得为自身行为负责。控制和约束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是模糊的,孩子被及时满足,自然就没有自控力方面的培养空间。
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米歇尔教授进行了一场非常著名的“棉花糖试验”。在试验中,教授选择了若干名儿童,然后让孩子们分别进入空荡的房间里,房间内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的盘子里放着一颗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自己要出去一会儿,如果孩子们可以等到自己回来再吃就可以多获得一块棉花糖。如果实在想吃也可以摇铃。
结果,孩子们面对着棉花糖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没有来得及摇铃就吃了,有的孩子等了一会儿最后也按奈不住吃了起来。最后只有30%左右的孩子扛得住诱惑。
但是试验并没有就此停止,教授对这些孩子进行跟踪研究, 最后发现那些抵得住诱惑的孩子在SAT考试中比其他的孩子高出了200多分,显然,优秀的成绩中离不开自控力的帮忙。
1. 让孩子做事更有效率
自控力的存在让孩子把左右的精力都可以放在想要做的事情上,这让孩子做事的效率大为增加。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少的环境刺激,不分心让孩子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
2. 让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自控力带给孩子的是一种自我约束实现的成就感,孩子在自控中感受到积极评价。自控力让孩子更加容易做到成功,这使得孩子对于自我的认知更加正面,也为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
3. 让孩子更加有行为规矩
有自控力的孩子在行为界限方面做得尤为出众,这使得孩子的行为更加有条理一些。行为规矩让孩子很少打扰到他人,行为表达更加可控。自控力让孩子避免成为熊孩子。
自控力是孩子成长中很难习得的一种能力,但是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理应对此给予重视。
1. 巧妙地为孩子立规矩
生活中懂得立规矩的父母更加能够看到孩子自律的一面。规矩对于孩子的言行产生了约束作用,同时教会了孩子如何去明辨是非对错。孩子在规矩的约束下会逐渐变得自控。
2. 父母做好孩子的示范
有自控力的父母向孩子传达的是一种自控力可以实现的概念。孩子看到父母的表现对于自控会有中耳濡目染的学习,同时对于达成自我约束有一定的自信。父母的示范让孩子更加愿意配合自控力方面的引导。
3. 和孩子一起做计划
计划的存在让孩子更加有行为意识以及时间意识。有了计划的督促孩子更加能够被推动者朝前走,计划的引导让孩子更加有实现自我的可能,同时,计划的完成也让孩子更加有行动力,激励着孩子将自控力实施到底。
拥有自控力的孩子让父母的管教变得省力了很多,有自我约束意识的孩子更加能够做出他人所不及的成绩。大家对于孩子的自控力培养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