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流行病学 :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25~64岁(高峰:45~49岁)
病因 :
1.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
2.生物学因素
3.行为危险因素:性行为紊乱、多孕多产
子宫颈癌的 病理分类
1.鳞状细胞癌(最常见80%)——对放疗相对敏感,预后良好
1.高分化鳞癌(I级):大细胞,异型性较轻,明显角化珠,可见细胞间桥,核分裂较少
2.中分化鳞癌(II级):大细胞,异型性明显,角化、间桥不明显,分裂较多见,核深染、不规则
3.低分化鳞癌(III级):大细胞/小细胞,异型性明显,无角化珠、无间桥、核分裂多见
2.腺癌(15%~20%):起源于宫颈管柱状上皮和分泌黏液的腺体。组织学包括:宫颈内膜腺癌、透明细胞癌、黏液腺癌、浆液性腺癌、中肾管腺癌
3.宫颈腺鳞癌(2%~5%):预后差
4.其他:小细胞癌、腺样囊腺癌、腺样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
临床特点
主要症状:阴道出血和阴道流液
1.阴道出血:早期——少量接触性阴道出血→频度、出血量增加
2.阴道流液:早期——白带增多→流液增多、稀薄似水样,呈腥臭
3.疼痛:下腹、臀部、下肢或骶尾部
4.泌尿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膀胱阴道瘘;压迫/侵犯输尿管——肾盂积水→尿毒症
5.消化道症状:压迫直肠——排便困难;侵犯直肠——血便、黏液便、直肠阴道瘘
6.全身性症状:精神减退、乏力、发热、消瘦、贫血、水肿
体征分类:早期以局部生长为主
1.糜烂型——预后较好
宫颈外形可见,表面呈糜烂状/颗粒状,触之出血,多见于早期浸润癌
2.内生型——预后较差
宫颈外形可存在,但呈结节状。肿瘤向颈管内浸润生长为主,至宫颈管增粗、增大呈桶状。此型常发生宫旁组织浸润,预后较差
3.外生型——预后较好
常由宫颈外口向阴道内呈菜花样生长,血管丰富、质脆,易出血、坏死,常合并感染。向下侵犯阴道,但侵犯较轻
4.溃疡型
内、外生型合并感染,癌组织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以内生型多见
转移途径 :多向子宫旁组织、盆腔脏器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
1.直接蔓延(最常见):
向下(外生型)——阴道穹窿→阴道中、下段
向上(内生型)——宫腔→穿透宫壁,发生盆腹腔扩散
向宫旁组织蔓延,侵犯主韧带及骶韧带,形成坚硬的癌灶;压迫/侵犯输尿管,肾盂积液
向前——膀胱、尿道
向后——直肠
2.淋巴道转移:
(1)宫颈癌灶基底淋巴管→宫旁淋巴结→闭孔区→髂内、外区→髂总区→腹主动脉旁→锁骨上窝淋巴结
(2)宫颈癌灶淋巴管→骶前区→腹主动脉下淋巴结
3.血道转移(晚):肺、肝、肾、骨、脑、皮肤等
诊断 :
1.早期——三阶梯诊断: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2.浸润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金标准)
1.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宫颈病灶的大小及其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
2.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片——是否有肺转移
(2)超声:腹部超声——肝、脾、肾等转移;盆腔超声——盆腔器官情况
3.特殊检查——病灶转移部位,确定分期
(1)静脉肾盂造影(IVP)——输尿管下段情况
(2)膀胱镜检查——中晚期——活检
(3)电子肠镜检查——直肠、结肠受累
4.组织病理学检查(金)
(1)点活检
(2)颈管搔刮(ECC)
(3)宫颈锥切术
鉴别诊断 :
1.宫颈炎性病变
2.宫颈间叶性肿瘤
3.宫颈其他类肿瘤
4.宫颈继发性肿瘤
治疗 :手术、放射治疗(主)
手术治疗 :
术式: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IA1期:①行全子宫切除术:切除全子宫+1~2cm阴道;②宫颈锥切术:要求保留子宫等患者
IA2期:II期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IB1~IIA期:II型或III型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放射治疗 ——根治性治疗
腔内近距离放疗——原发区——宫颈、阴道、子宫体及宫旁三角区
体外照射——盆腔转移区——宫旁组织、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域及盆壁组织
1.同期放化疗
2.术后辅助化疗:宫颈深肌层浸润、巨块型肿瘤、宫旁组织受累
化疗 ——顺铂
1.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
2.同期放化疗
3.术后辅助放疗+同期化疗
4.姑息化疗
并发症 :
1.尿潴留——盆腔内脏神经丛受损(80%术后3周恢复)
2.盆腔淋巴囊肿——切除淋巴结
3.放射性膀胱炎:下腹不适、尿频、尿痛或血尿,血块堵塞尿道时——排尿困难
4.放射性结直肠炎:里急后重、黏液便、血便。
5.放射性皮炎及阴道炎:放疗野皮肤粗糙、水肿增厚。
病因 :
1.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
2.生物学因素
3.行为危险因素:性行为紊乱、多孕多产
子宫颈癌的 病理分类
1.鳞状细胞癌(最常见80%)——对放疗相对敏感,预后良好
1.高分化鳞癌(I级):大细胞,异型性较轻,明显角化珠,可见细胞间桥,核分裂较少
2.中分化鳞癌(II级):大细胞,异型性明显,角化、间桥不明显,分裂较多见,核深染、不规则
3.低分化鳞癌(III级):大细胞/小细胞,异型性明显,无角化珠、无间桥、核分裂多见
2.腺癌(15%~20%):起源于宫颈管柱状上皮和分泌黏液的腺体。组织学包括:宫颈内膜腺癌、透明细胞癌、黏液腺癌、浆液性腺癌、中肾管腺癌
3.宫颈腺鳞癌(2%~5%):预后差
4.其他:小细胞癌、腺样囊腺癌、腺样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
临床特点
主要症状:阴道出血和阴道流液
1.阴道出血:早期——少量接触性阴道出血→频度、出血量增加
2.阴道流液:早期——白带增多→流液增多、稀薄似水样,呈腥臭
3.疼痛:下腹、臀部、下肢或骶尾部
4.泌尿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膀胱阴道瘘;压迫/侵犯输尿管——肾盂积水→尿毒症
5.消化道症状:压迫直肠——排便困难;侵犯直肠——血便、黏液便、直肠阴道瘘
6.全身性症状:精神减退、乏力、发热、消瘦、贫血、水肿
体征分类:早期以局部生长为主
1.糜烂型——预后较好
宫颈外形可见,表面呈糜烂状/颗粒状,触之出血,多见于早期浸润癌
2.内生型——预后较差
宫颈外形可存在,但呈结节状。肿瘤向颈管内浸润生长为主,至宫颈管增粗、增大呈桶状。此型常发生宫旁组织浸润,预后较差
3.外生型——预后较好
常由宫颈外口向阴道内呈菜花样生长,血管丰富、质脆,易出血、坏死,常合并感染。向下侵犯阴道,但侵犯较轻
4.溃疡型
内、外生型合并感染,癌组织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以内生型多见
转移途径 :多向子宫旁组织、盆腔脏器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
1.直接蔓延(最常见):
向下(外生型)——阴道穹窿→阴道中、下段
向上(内生型)——宫腔→穿透宫壁,发生盆腹腔扩散
向宫旁组织蔓延,侵犯主韧带及骶韧带,形成坚硬的癌灶;压迫/侵犯输尿管,肾盂积液
向前——膀胱、尿道
向后——直肠
2.淋巴道转移:
(1)宫颈癌灶基底淋巴管→宫旁淋巴结→闭孔区→髂内、外区→髂总区→腹主动脉旁→锁骨上窝淋巴结
(2)宫颈癌灶淋巴管→骶前区→腹主动脉下淋巴结
3.血道转移(晚):肺、肝、肾、骨、脑、皮肤等
诊断 :
1.早期——三阶梯诊断: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2.浸润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金标准)
1.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宫颈病灶的大小及其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
2.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片——是否有肺转移
(2)超声:腹部超声——肝、脾、肾等转移;盆腔超声——盆腔器官情况
3.特殊检查——病灶转移部位,确定分期
(1)静脉肾盂造影(IVP)——输尿管下段情况
(2)膀胱镜检查——中晚期——活检
(3)电子肠镜检查——直肠、结肠受累
4.组织病理学检查(金)
(1)点活检
(2)颈管搔刮(ECC)
(3)宫颈锥切术
鉴别诊断 :
1.宫颈炎性病变
2.宫颈间叶性肿瘤
3.宫颈其他类肿瘤
4.宫颈继发性肿瘤
治疗 :手术、放射治疗(主)
手术治疗 :
术式: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IA1期:①行全子宫切除术:切除全子宫+1~2cm阴道;②宫颈锥切术:要求保留子宫等患者
IA2期:II期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IB1~IIA期:II型或III型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放射治疗 ——根治性治疗
腔内近距离放疗——原发区——宫颈、阴道、子宫体及宫旁三角区
体外照射——盆腔转移区——宫旁组织、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域及盆壁组织
1.同期放化疗
2.术后辅助化疗:宫颈深肌层浸润、巨块型肿瘤、宫旁组织受累
化疗 ——顺铂
1.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
2.同期放化疗
3.术后辅助放疗+同期化疗
4.姑息化疗
并发症 :
1.尿潴留——盆腔内脏神经丛受损(80%术后3周恢复)
2.盆腔淋巴囊肿——切除淋巴结
3.放射性膀胱炎:下腹不适、尿频、尿痛或血尿,血块堵塞尿道时——排尿困难
4.放射性结直肠炎:里急后重、黏液便、血便。
5.放射性皮炎及阴道炎:放疗野皮肤粗糙、水肿增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