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 我来答
茂别粤6
2022-10-12 · TA获得超过11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6.8万
展开全部

具体来说,1989年(特别是1986年)以前,由于国内经济落后,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我国实际出口额长期低于正常值,出口不稳定性指数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际环境的逐渐改善,我国商品结构进行调整,出口额逐渐走向正常,出口不稳定性指数因此有所下降,逐级趋向水平值。

80年代末90年代初亚洲国家飞速发展,而此期间我国产品输出70%的份额正集中在亚洲地区。

依靠对本地区市场的熟悉,我国出口快速上升,实际出口额甚至略高于长期趋势。

因此,1989—1993年出口不稳定性指数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

1992年西方国家停止对中国实行出口制裁,我国产品输出不再需要转口香港,成本大为降低,贸易条件明显改善,市场出口大幅超常增长。

由于当时市场缺乏组织,出口生产呈现无序的非系统性,杂项制品出口迅速增长,成为绝对的主导产品,占总出口额的40%以上。

在杂项制品出口额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实际总出口额大幅上升,甚至远高于正常的长期趋势。

又由于市场传递具有时间的滞后性,以上反应到1994年才明显爆发。

1994年我国出口商晶结构集中度系数猛然上升,出口不稳定性指数迅速跳升至历史最高值。

由此可看出,在市场发展程度低、生产缺乏组织性和稳定性的情况下,一国出口产品生产和输出容易受外部环境 *** 而呈现非理性发展。

当出口商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初级工业制成品和缺乏稳定出口对象的杂项产品时,出口商品结构尤其容易恶化,导致出口突然偏离正常值。

意识到出口商品层次低、结构过于集中以及对少数市场过分依赖对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后,1995年开始,我国对出口地理结构进行分散调整,同时对出口结构进行升级,使技术含量低、自身不稳定性大的杂项制品比重降低而技术含量较高、出口稳定性也较高的机械及运输产品比重上升。

这样,我国出口贸易既可以避免由于依赖个别市场而陷入的被动地位,又可以保证输出产品的高附加值性和稳定性,避免由于外界影响而导致出口收入大起大落情况的出现。

1996年,我国出口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实际出口额对长期趋势的偏离大大减少,一直到1998年我国出口不稳定性指数不断下降。

这里要着重指出,在分析一国出口商品结构时,我们不但要看商品集中度系数,还应考虑具体的内部结构。

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垄断性,因此产品买卖双方具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此情况下,虽然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提高可能导致商品集中度上升,但其自身的出口稳定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集中对一国出口的不利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虽有所优化,但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水平依然较低,出口贸易仍旧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

低水平的商品结构大大约束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展。

1999年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技术含量低的廉价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人工制品)大量涌进欧美市场,对当地产业工人的福利带来严重冲击,引致了频繁的贸易纷争;欧盟森严的技术贸易壁垒大大限制了我国对当地的产品输出。

这些因素使近年我国实际出口额都低于长期正常值,带来了1999—2004年间出口不稳定性指数的再次上升和波动。

这提醒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出口地理分散化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在推行商品出口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同时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对出口产品进行系统性优化和升级,以减少贸易摩擦发生及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

否则,我国出口逐渐稳健发展的势头难以保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