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成语
成语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读书的成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表示书读敏告得多成语: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戚码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
2、表示“精读”书的成语:
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三
3、表示“泛读”书的成语:
一目十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观其大略、浮光掠影
4、表示读书刻苦的成语:
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偷光、风兴夜寐、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博览群书、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不耻下问、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手不释卷、书声琅琅、程门立雪、穿壁引光、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读书三到、读书三余、耳闻则诵、古为今用、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名落孙山、取长补短、取精用弘、然荻读书、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生吞活剥、熟能生巧、似懂非懂、万世师表、文行出处
勤学苦练,勤能补拙,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笃学好古,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据鞍读书,
折节读书,囊萤照书,废寝忘食、、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
长材茂学、才疏学浅、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桥仔明好学、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高才大学、
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鸿儒硕学、宏儒硕学、
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
困而学之、口耳之学、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
力学笃行、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勤学苦练、
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通才硕学、通儒硕学、
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
学步邯郸、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
学富五车、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之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
学书学剑、学识渊博、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
学以致用、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教学相长孜孜不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诲人不倦、活到老学到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勤奋好学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
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好学不倦、
韦编三绝、闻鸡起舞、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读书育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读书的成语解释
1、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2、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3、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4、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5、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6、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7、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8、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9、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10、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11、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2、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13、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14、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15、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16、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17、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18、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19、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20、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21、山陬海筮: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22、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23、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24、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读书的成语典故
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著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