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认为善教得民心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孟子认为善教得民心。《孟子・离娄上》:“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认为好的政治既不是完善的政治制度,也不是高明的统治手段,而恰恰是教育。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也可以看作孟子仁政思想的抽象表达。孟子相信,如果君王能够遵从这样的执政理念,一定能获得民众的衷心拥戴和支持;反之,实行暴政则等同于自动把民众赶到敌对一方。
扩展资料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
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
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