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封建农业?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封建农业的基本特征
封建农业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封建领主制农业,二是封建地主制农业。封建领主制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土地仍然属于国家所有,并分配给封建领主来经营管理,一般将土地划为两类,一类由封建领主直接经营,即中国古书中所谓“公田”,仍然使用农奴集中劳动来完成生产过程;另一类再分为若干小块,分别交给农奴分散经营,即中国古书中所谓“私田”,农奴可以在公田劳动之余,使用个体劳动,进行私田生产,并以其产品供给个人消费。这也就是历史上孟子所谓“井田制”。可以看出,其中仍然保留了较多的奴隶农业痕迹,它实际上只是奴隶农业向封建农业发展的早期过渡形态。 真正典型的封建农业是封建地主制农业。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个体家庭经营,即由农民一家一户自行管理和安排生产活动,并主要依靠家庭劳动来完成生产过程。由此派生了其它基本特征:
(1) 使用个体劳动 主要依靠家庭本身的劳动力来完成农业生产过程,这是个体家庭经营本身应有之义。
(2) 使用畜力耕作 主要是牛耕,这是因为个体经营,使用个体劳动,微观上劳动力不足,需要以畜力补充。
(3) 使用铁制农具 使用畜力耕作以后,需要比青铜器更坚韧的农具,以铁犁为代表的铁制农具便应运而生。
(4) 土地实行连年耕作 因为个体经营,土地数量有限,不得不连年耕作。
(5) 施肥 在土地连年耕作的情况下,必须施肥。由于学会了施肥,于是在农艺技术上便实现了生态平衡,良性循环,土地肥力不断提高。
(6) 种植业与家庭舍饲畜牧业相结合 使用畜力耕作,需要家庭饲养牲畜,为了满足连年耕作对肥料的需要,也需要饲养家畜,而种植业的副产品又可用作牲畜的饲料,这样就促使种植业与家庭舍饲畜牧业结合到了一起。
(7)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因为个体经营产出有限,几乎没有多余的农产品用于销售,同时农闲时间又较多,于是农民便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做到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写照。
(8) 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的经济组织 与个体经营相适应,个体家庭成了封建农业的基本经济组织。但奴隶并没有从此绝迹,而是仍然相当普遍地存在,特别是一些豪强地主家里,更是奴隶成群。
(9) 私有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与个体经营、个体劳动相适应,个体私有制开始成为封建农业时期最基本的所有制形式。不过,由于个体小农经济势单力薄,难以抵御天灾人祸,因而其发展趋势总是土地不断向地主手里集中,土地的地主所有制是封建农业制度最典型的特征。
(10) 租佃经营普遍化 因为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地主手里,一般农民只好向地主租种土地,并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地租。这是封建农业最普遍最典型的经营形式。
(11) 以实物地租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农民租佃经营的产品,首先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地租,剩下的才能归自己所有,这是最基本的分配形式,可谓“自有其劳”。然后,还有一部分产品要到市场去交换,以互通有无,可谓“等价交换”。最后国家还要向地主和农民收取一定的税收,这是财政分配。这三种分配形式,构成了封建农业时代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框架。注意:由于个体农民势单力薄,因而地主常常凭借超经济强制手段迫使农民交纳超出合理经济限度的高额地租,对农民实施残酷的剥削。这是封建农业时代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最受世人批评。 (12) 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 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高度分散性、自私性和软弱性,这样就在政治上导致了高度专制,形成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封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成一体,自家的事情自个儿说了算,根本缺乏平等协商的机会和习惯,差不多每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独断专行的思维方式,这在一般家庭里,就是家长制,在政府机构中,就是实行封建专制。第二,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一家一户,自给自足,高度封闭,自成一体,这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动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往往对社会公共事务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封建小农狭隘的自私性就与社会公共事务发生了矛盾,封建政府除了强制别无他法。第三,从力量对比来看,千千万万的个体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却高度分散,拧不成一股劲,这就又为封建政府有效地使用高压手段对付农民提供了可行条件。
(13) 一整套封建小农文化 由于小农经济,局限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自给自足,高度封闭,由此导致了一整套封建小农文化,试择其要者略述如下:第一,自私狭隘,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成一体,高度封闭,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其影响至深,直到今天幼儿园阿姨还在教导小朋友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第二,“等级屈从”观念根深蒂固,“忠”是屈服于皇帝,“孝”是屈服于父母,“节”是屈服于某种道德规范,“义”是屈服于他人。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成一体,宏观上形同一盘散沙,不得不人为规定一套强制性的等级秩序,以维护社会安宁。同时,个人力量极其弱小,身不由己,只得看别人的脸色办事。第三,热衷于捞“外快”,如常言所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快不富”。这是因为小农经济产出实在有限,终年辛苦,仍难得温饱,无奈之中,只有盼望“天上掉馅饼”,天上当然不会掉下馅饼来,于是各种歪门邪道纷纷出场。第四,盲目求神拜佛,这是因为小农经济几乎绝了发财的希望,想捞外快常常落空,欲走歪门邪道又胆小怕事,于是只好求神拜佛,以求暂时的心理安慰。第五,穷讲究。这是因为小农经济力有不逮,人穷志短,总怕别人小看自己,于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第六,消极保守。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成一体,生活经验局限,目光有限,加之力量微薄,于谋生之不暇,更不敢心存奢望。第七,热衷于“窝里斗”。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成一体,与外界联系基本隔绝,内部矛盾就凸显出来了。有时也与外界打交道,但因势单力薄,往往吃亏的时候多,只好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第八,自由散漫,无法无天。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成一体,凡事自己说了算,压根就缺乏基本的社会规则观念。第九,官僚作风盛行。主要表现为,一事当前,盛气凌人,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如民谣所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些毛病虽然出在官僚身上,但病根则在民间百姓身上。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就算有个别热心的官吏,也会因为处在众多冷漠、自私、狭隘而又爱贪沾小便宜、爱耍小聪明的小老百姓的包围中,而逐渐官僚起来,更何况许多官僚原本就是百姓子弟。第十,浓厚的乡土观念,因为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占全部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都被固着在土地上,不得自由迁徒,大家都是“父母在,不远游”,只有少数人孤身在外,感觉当然很不美妙,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于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乡的好处都想起来了,甚至将“他乡遇故知”与“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起并称为人生四大乐事。
封建农业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封建领主制农业,二是封建地主制农业。封建领主制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土地仍然属于国家所有,并分配给封建领主来经营管理,一般将土地划为两类,一类由封建领主直接经营,即中国古书中所谓“公田”,仍然使用农奴集中劳动来完成生产过程;另一类再分为若干小块,分别交给农奴分散经营,即中国古书中所谓“私田”,农奴可以在公田劳动之余,使用个体劳动,进行私田生产,并以其产品供给个人消费。这也就是历史上孟子所谓“井田制”。可以看出,其中仍然保留了较多的奴隶农业痕迹,它实际上只是奴隶农业向封建农业发展的早期过渡形态。 真正典型的封建农业是封建地主制农业。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个体家庭经营,即由农民一家一户自行管理和安排生产活动,并主要依靠家庭劳动来完成生产过程。由此派生了其它基本特征:
(1) 使用个体劳动 主要依靠家庭本身的劳动力来完成农业生产过程,这是个体家庭经营本身应有之义。
(2) 使用畜力耕作 主要是牛耕,这是因为个体经营,使用个体劳动,微观上劳动力不足,需要以畜力补充。
(3) 使用铁制农具 使用畜力耕作以后,需要比青铜器更坚韧的农具,以铁犁为代表的铁制农具便应运而生。
(4) 土地实行连年耕作 因为个体经营,土地数量有限,不得不连年耕作。
(5) 施肥 在土地连年耕作的情况下,必须施肥。由于学会了施肥,于是在农艺技术上便实现了生态平衡,良性循环,土地肥力不断提高。
(6) 种植业与家庭舍饲畜牧业相结合 使用畜力耕作,需要家庭饲养牲畜,为了满足连年耕作对肥料的需要,也需要饲养家畜,而种植业的副产品又可用作牲畜的饲料,这样就促使种植业与家庭舍饲畜牧业结合到了一起。
(7)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因为个体经营产出有限,几乎没有多余的农产品用于销售,同时农闲时间又较多,于是农民便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做到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写照。
(8) 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的经济组织 与个体经营相适应,个体家庭成了封建农业的基本经济组织。但奴隶并没有从此绝迹,而是仍然相当普遍地存在,特别是一些豪强地主家里,更是奴隶成群。
(9) 私有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与个体经营、个体劳动相适应,个体私有制开始成为封建农业时期最基本的所有制形式。不过,由于个体小农经济势单力薄,难以抵御天灾人祸,因而其发展趋势总是土地不断向地主手里集中,土地的地主所有制是封建农业制度最典型的特征。
(10) 租佃经营普遍化 因为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地主手里,一般农民只好向地主租种土地,并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地租。这是封建农业最普遍最典型的经营形式。
(11) 以实物地租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农民租佃经营的产品,首先向地主交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地租,剩下的才能归自己所有,这是最基本的分配形式,可谓“自有其劳”。然后,还有一部分产品要到市场去交换,以互通有无,可谓“等价交换”。最后国家还要向地主和农民收取一定的税收,这是财政分配。这三种分配形式,构成了封建农业时代社会产品分配的基本框架。注意:由于个体农民势单力薄,因而地主常常凭借超经济强制手段迫使农民交纳超出合理经济限度的高额地租,对农民实施残酷的剥削。这是封建农业时代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最受世人批评。 (12) 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 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高度分散性、自私性和软弱性,这样就在政治上导致了高度专制,形成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封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成一体,自家的事情自个儿说了算,根本缺乏平等协商的机会和习惯,差不多每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独断专行的思维方式,这在一般家庭里,就是家长制,在政府机构中,就是实行封建专制。第二,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一家一户,自给自足,高度封闭,自成一体,这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动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往往对社会公共事务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封建小农狭隘的自私性就与社会公共事务发生了矛盾,封建政府除了强制别无他法。第三,从力量对比来看,千千万万的个体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却高度分散,拧不成一股劲,这就又为封建政府有效地使用高压手段对付农民提供了可行条件。
(13) 一整套封建小农文化 由于小农经济,局限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自给自足,高度封闭,由此导致了一整套封建小农文化,试择其要者略述如下:第一,自私狭隘,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成一体,高度封闭,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其影响至深,直到今天幼儿园阿姨还在教导小朋友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第二,“等级屈从”观念根深蒂固,“忠”是屈服于皇帝,“孝”是屈服于父母,“节”是屈服于某种道德规范,“义”是屈服于他人。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成一体,宏观上形同一盘散沙,不得不人为规定一套强制性的等级秩序,以维护社会安宁。同时,个人力量极其弱小,身不由己,只得看别人的脸色办事。第三,热衷于捞“外快”,如常言所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快不富”。这是因为小农经济产出实在有限,终年辛苦,仍难得温饱,无奈之中,只有盼望“天上掉馅饼”,天上当然不会掉下馅饼来,于是各种歪门邪道纷纷出场。第四,盲目求神拜佛,这是因为小农经济几乎绝了发财的希望,想捞外快常常落空,欲走歪门邪道又胆小怕事,于是只好求神拜佛,以求暂时的心理安慰。第五,穷讲究。这是因为小农经济力有不逮,人穷志短,总怕别人小看自己,于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第六,消极保守。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成一体,生活经验局限,目光有限,加之力量微薄,于谋生之不暇,更不敢心存奢望。第七,热衷于“窝里斗”。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成一体,与外界联系基本隔绝,内部矛盾就凸显出来了。有时也与外界打交道,但因势单力薄,往往吃亏的时候多,只好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第八,自由散漫,无法无天。这是因为小农经济,自成一体,凡事自己说了算,压根就缺乏基本的社会规则观念。第九,官僚作风盛行。主要表现为,一事当前,盛气凌人,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如民谣所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些毛病虽然出在官僚身上,但病根则在民间百姓身上。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就算有个别热心的官吏,也会因为处在众多冷漠、自私、狭隘而又爱贪沾小便宜、爱耍小聪明的小老百姓的包围中,而逐渐官僚起来,更何况许多官僚原本就是百姓子弟。第十,浓厚的乡土观念,因为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占全部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都被固着在土地上,不得自由迁徒,大家都是“父母在,不远游”,只有少数人孤身在外,感觉当然很不美妙,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于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乡的好处都想起来了,甚至将“他乡遇故知”与“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起并称为人生四大乐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