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镇的历史沿革
1951年5月,怀来县委、政府所在地由旧怀来城迁址到沙城镇。从此,沙城镇的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建国初期的二十年间,先后在城南建起了水泥厂、铁厂、磷肥厂、酒厂,在城内建起了县委、县政府办公大院、执行所、人民旅馆、怀来剧场(大礼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怀来县城镇建设开始走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轨道。城区扩大、街道拓宽、工业集中、商业汇聚,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市容市貌日新月异。1983年,长1000米宽40米的龙潭路建成。1988年底,市政处修建了龙潭北街、广场路等13条质量较高的城市道路,基本形成了以龙潭路、东沙河路、中学西路为纵轴,以龙潭东西街、顺城街、东中堡街和京张公路为横轴的城镇雏形。城区面积也发展为9平方千米,城区内已有楼房70多座。进入九十年代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更是快马加鞭。至1998年底,全城共有道路94条,其中水泥沥青硬化道路74条。地处城中心的京张西大等长2.5千米,宽50米,龙潭路、存瑞路长1.6千米,分别宽40米、50米。1999年龙潭东街拓宽,2000年,龙潭西街亦拓宽改建。城区内住宅楼建设尤为突出,以每年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到1998年底,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11.6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沙城镇开发区、八宝山煤矿等住宅小区。特别是新建成的“富达园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可建5层楼房40幢,容纳住房191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