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怎样成名的
齐白石对于画画,一直坚持自己的天性,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他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是一丝不苟的,画稿一张接过一张,很少画家是可以做到他这种地步的。齐白石成名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生命里的贵人陈师曾先生。
一、 遵从自己的天性齐白石的人生经历是特别简单的,一生并没有去过很多地方,四十岁之前是没有出过远门的,他的根底并不是很深厚的。二十世纪初故宫开放,北京老画家董寿请他去参观,齐白石却以看其他作品会干扰他的思想为由拒绝了。齐白石的作品的风格,画风是很单一的,是可以看出他学得内容并不多的。齐白石主要是学习吴昌硕的画风,然后学学徐渭用笔墨的方式,学学八大和石涛的山水,还有年轻时侯学的民间艺术,这就构成了齐白石的全部绘画基础。所以他作画的风格大部分是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完成的,是很纯粹的。对于作品,他也一直是执着的,一画再画,画稿重复无数份,直到他觉得接近完美,所以才可以卖的如此高价。
二、 一生贵人—陈师曾先生在二十世纪初,他认识了陈师曾先生。陈师曾先生在一次去玻璃厂南纸铺的时候,看到了齐白石的篆刻,大气磅礴,被深深震惊了,便寻访到了齐白石的家里。正因为这个莫逆之交,才有了后来办展的顺利,陈师曾先生在齐白石带过去的画,一度被卖到了高价,全部都卖了出去,每一幅作品基本都卖了一百银元,在当时,一百银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通过这次日本展览,齐白石也渐渐成名,后来他卖画的生意越来越顺利。
齐白石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他,他对待每一幅作品的态度成就了他。当然,每个人成名成才的路上,也是会遇到很多贵人,他们可能就是你一生的伯乐,就像齐白石遇到了陈师曾先生一样。
2017-09-1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据齐璜(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的《白石老人自传》(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10月)和张次溪著《齐白石的一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8月)林浩基著《彩色的生命:艺术大师齐白石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9月)以及胡佩衡等著《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几部书,对陈师曾提携齐白石都有明确的记载。1917年,当齐白石第二次到北京避匪患,在琉璃厂南纸店卖画、印时,就受到陈师曾的赏识。陈师曾的循迹造访,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在陈师曾的劝告下,品格不错但画法太似太拘谨的齐白石准备“衰年变法”。齐白石自称,“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自传》)。
齐白石真正变法是从1917年底回湖南,而1919年初再返北京后开始的。变法的确是受陈师曾的启发而进行,也时时受到陈师曾的帮助。胡佩衡这位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齐的朋友就说过,陈师曾曾对他讲,齐白石“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画家能画得出来的……我们应该特别帮助这位乡下老农,为他的绘画宣传”。经过三年的变法,到1922年,陈师曾携齐白石画在日本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齐名声大震于东瀛,画价亦爆增。对此,齐在自传中不无欣慰地写道:“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银币……还听说法国人在东京,选了师曾和我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我做了一首诗,作为纪念:‘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
陈师曾在当时绘画界新思潮汹涌澎湃时仍坚定地拥护传统,曾著《文人画的价值》一书,此文极有意义。然而也就是这位貌似古板的陈夫子对白石翁进行多次鼓励和指引,在这种精神支持下,齐白石毅然以十年工夫进行衰年变法,从此他的大写意花鸟方始元气淋漓,呈现出为世人所熟知的面貌。
齐白石从木匠成为职业画家,怎样一举成名的?吕立新讲重要原因!
弱冠之年的时候,齐白石的人生遇到了一个较大的转折。齐白石一次外出做活计时,偶然在一个雇主家里发现了清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随便翻了几页,便醉心于此,如获至宝一般。于是他就把这本画册借了回去,天天研究临摹,这也为日后的绘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齐白石真正接受科班教育是在其27岁的时候,在这一年,他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家境的贫寒让他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在此期间,其绘画艺术突飞猛进。为了补贴家用,他开始试着卖画。
在其五十七岁的时候,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齐白石来到了北京,成为“北漂”一族。由于囊中羞涩,他便入住在了北京法源寺。然而他的画并不对北京人的胃口,所以知己者寥寥无几。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做陈师曾的人出现。
有一次,陈师曾去琉璃厂闲逛,不经意间见到齐白石的印章,大为赞赏,便特意赶到法源寺拜访。由是,两人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在陈师曾的帮助下,齐白石又跟着他去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在展览会上“一展惊人”,由此“一朝成名天下知”,名扬海内外。
之后在1920年到1929年这十年的时间,齐白石开始“闭关修炼”,使其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最终练就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