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候西周公,东周公,周王,天子之间的关系?
周王是周王朝的帝王,即天子,也是天下共主;西周公和东周公是周王朝分封的西周、东周两个国家的君主,他们的爵位是周王给予的,属于周王的臣子。
周王:周王朝的君主,即周天子。
天子: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一个王朝的帝王就是天子。
西周: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王畿,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东周:东周公国为西周公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东周公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传统观点认为,东周惠公是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后,被分封至巩国旧地的。
扩展资料
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鼎洛邑(度邑);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成周和王城(今河南洛阳);周共王迁都南郑(今陕西渭南);周懿王迁都犬丘(今陕西咸阳),周宣王迁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西周时期和东周初期,周天子(就是周武王姬发直系后代)是天下共主,但到了东周郑庄公崛起之后,周天子地位下降,后来随着春秋五霸的登场,周天子这个称呼已经名存实亡,周天子也就被不臣之心的诸侯国称为周王。
战国时期,周王室内部分裂成两个,都号称是法定正宗,因为这时候周王室早已经沦为摆设,所以诸侯国分别称这俩个政权领导人为西周公、东周公。
周朝君主,周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姬姓,黄帝后裔,又称周天子;如周武王、周平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行分封制,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扩展资料
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郑庄公还有一个如何对待周天子的棘手问题。作为周朝卿士,他应当尽忠于王室,他是诸侯瞩目和敬重的人物,但他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放在对本国的经营上,要兼并、扩张,要破坏周朝既定的实力划分,甚而要凭实力号召列国,那必然和周室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他既要利用卿士的角色,又不愿恪守卿士的本分,这种矛盾的处境和心态决定了他对周天子在总体上采取的是又打又亲的手段。当王室要限制他的发展和自由时,就打击王室;
当这种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时就亲近王室,打击王室是为了抵制王室对自己的限制,是为了向列国示威;亲近王室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卿士身份,或保持自己对若干国家的号召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庄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天子
这时候谁是天子?
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