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孑的好习惯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比如培养孩子饭前洗手的习惯。有的家长就没有这个习惯,孩子当然就难培养。再比如细嚼慢咽的习惯,孩子每天和家长吃饭时,家长总是吃得很快,孩子渐渐地也吃饭很快了。这点很重要的,希望引起家长朋友的重视。有时,为了培养好孩子,我们作家长的要痛改前非才是。
第二,家园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在家庭中要坚持下来,只有在校在家一个样,孩子的好习惯才能养成。比如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周末在家时就不午睡,那么等孩子周一到周五上幼儿园时,老师要求孩子们都要午睡,孩子的这个习惯就不好培养。如果家园一致,好习惯的养成就容易得多了。
第三,从小培养。许多好习惯都要从小培养,在成长的过程中再坚持下来,好习惯就养成了。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现在许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家长总是孩子起床了,赶紧给他叠好被子,要睡觉了,再给他铺好。导致许多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床铺。其实,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对什么都感兴趣,这时,您把叠手绢的儿歌教给孩子,孩子能学会运用儿歌,一边叠一边念,玩得特别开心,那么孩子学习叠被子也可以这样做呀。
第四、要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但是毁掉一个好习惯却很随便。比如文明的习惯。当孩子和一些爱说脏活的孩子相跟上几天后,您就会发现他已经开始说脏话了。这时,您就要介入他,并引导他,如果放任自流,那么您多年培养的孩子很容易改变。
第五、要多鼓励孩子,把好习惯坚持下来。比如,当电视里讲《狼来了》的故事时,您就要和孩子分析,为什么最后没有人来救他了呢?孩子在思考中就懂了,哦,不能撒谎,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当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诚实的好品质时,您就要及时鼓励孩子,这样,孩子就把“诚实”的好习惯坚持并养成了。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原则应该是“顺其自然,适当推动”。意思就是说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作为家长不仅要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更要有应对孩子习惯的具体做法。
01
不要和孩子在细微处纠缠
“养成”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事,而不是刻意为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相信白纸一样的孩子,都是从点滴中获取这个世界带给他的能量。
这个获取能量的过程要允许有失败,作为家长不应该过分指导和控制,甚至于指责。
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慢慢学习、慢慢成长,一个孩子能自然健康地发展,这本身何尝不是一个养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好多时候孩子是体会不到是一个渐渐变好的过程,甚至许多家长都不会意识到。
等到某一天,你突然发现,孩子可以按时作息、可以自己收拾书包、可以自觉完成作业... ... 惊喜总是这么不期而遇,让你感觉孩子好像是一下子长大了。
其实,一切都发生在潜移默化间,当好的习惯自然地发生在孩子身上,那这个习惯就会成为孩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多在细微处纠缠,对孩子宽容些、信任些,让他自己逐渐养成的好习惯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02
孩子的坏习惯多数情况下家长也有
每个脾气暴躁、一点就着的孩子背后,必然会有一位脾气暴躁的家长。多数情况下不会耐心和孩子沟通问题,辅导作业永远吼着嗓门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每个做事拖延、慢吞吞性子的孩子背后,永远有一个办事雷厉风行的家长,孩子总在催促下成长,并不会养成干净利落的性子,只会越来越拖延。
每个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背后,永远有一个喜欢动手喂孩子吃饭的家长,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动筷子也不会饿着,以至于家里吃饭占用的时间总被越拉越长。
每一个不能主动自觉去学习的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过分监督的家长,因为他知道自己总会被催着学习,总会被过分计较成绩。
什么是好习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并且长期坚持的事,直到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性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会给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和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其实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越早养成越好,同时也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例如:3~4岁时,可重点培养的好习惯有:会洗手,特别是饭前一定要洗干净手;独立进餐;大小便如厕;做事情善始善终;东西用完归位。4~5岁时,可重点培养的好习惯有:与同伴友好交往,懂礼貌,懂谦让,学会等待。5~6岁时,可重点培养的好习惯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克制、自我约束,喜欢阅读。
02.学会“五步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一步是“确权”,即明确权利,简言之就是父母要把做事情的权利归还给孩子。其实,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生活实践当中习得来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妨试着与孩子“划清界限”。明确哪些权利是孩子的,孩子能做的事,父母尽量不要伸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无须“包办”或替代过多,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知道“我要做什么”“我怎么做”。第二步是“谈判”,列出清单、明确任务。父母要以平等的身份来与孩子交流沟通且达成共识,获得孩子的认可。其实,孩子到4岁时就已经具备了沟通的能力,这时,父母不妨试着跟孩子平等“谈判”。从一日生活入手跟孩子一起列清单,很明确、很清楚地列出来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份清单也应是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规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榜样。
第三步是“立规矩”,这是养成好习惯的一个核心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好习惯的建立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在立规矩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懂得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规则一旦建立,全家人都要遵守,不能有双重标准,父母如果没有做到也需要接受惩罚。此外,还需要让孩子对规则产生一种敬畏感,特别是要明确边界感、守住底线,明白哪些规则和底线是一定不能突破的。孩子如果破坏了底线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再纠正起来其实是非常难的。
第四步是“行动”。前三步是好习惯养成准备期,“行动”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艰难的。如何 “行动”呢?其实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行动时,父母要坚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一致性”就是规则一旦建立,大家都要遵守;“一贯性”就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要让孩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执行。当然,也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现状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要攀比,更不能期待一步到位。不妨从一小步开始行动,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去试错和修正自己的行为。父母也需要及时鼓励,帮助孩子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也逐步学会接纳自我,建立自信心。
第五步是“检验”。习惯成自然,当孩子在不需要提示时仍能自觉主动地做出良好的行为时,就是好习惯养成的标志。如果孩子未能养成好习惯,父母也不要过分担心,可以根据检验结果来调整优化过程,比如孩子做事拖拉,父母不妨试着先把权利还给他。让孩子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然后谈判的时候要说明规则和要求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接下来就是行动,也不要一步到位,本该10分钟完成的事,父母不妨再多给孩子点儿时间,并注意及时鼓励。慢慢地孩子就能提高效率,自觉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情,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
03.养成好习惯,与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要用一颗平常心理性客观但又积极地看待孩子的进步。不要因为心情好忽略孩子的错误,更不能因为情绪不好否定孩子的进步。改变孩子已有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是需要时间的。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孩子不好行为的反复,给孩子足够的耐心。理解孩子是沟通的基础。父母不能一味地批判孩子,更切忌唠叨。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了解他的需要和想法,发现孩子与教育的契机更重要。
幼儿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及早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又怎样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从点滴小事做起
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对孩子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放松。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孩子每做对一件事,家长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记置之不理。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2
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教师共同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我们要经常以语言告知幼儿行为规范,要在幼儿形成习惯的过程中,用幼儿可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但是,同时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己却在饮食上挑肥炼瘦的,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效应。要幼儿按时入睡,同样首先应以家庭全体成员的有序生活方式为基础背景。成人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3
身体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品质的形成、行为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们3口人去动物园。坐车的时候,我抱着孩子坐一个座位,她爸爸坐一个座位。车到了某站上来一位老人,她爸爸马上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我利用这个好时机给孩子讲:“要照顾老人,因为她年岁大了,站着累,车晃也容易摔倒。你今后看到有老人没有座位也要象爸爸一样啊!”后来在我们又出去的时候,她会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和抱小孩子的人。每当遇到这种事情,我都会及时表扬她是最棒的!
4
家庭与幼儿园要协调一致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尤其当孩子入托或进入幼儿园后,应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1、早睡早起不熬夜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晚睡晚起、晚睡早起或者晚睡不起,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也许现在孩子还小,还看不出什么,等到了中年40岁以后,就明显能感觉到身体的一个变化。
2、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
现在的孩子没有规律的饮食,还爱吃垃圾食品,偶尔吃一次没有关系,如果经常吃,不仅对自己健康不利,还会让自己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所以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让营养均衡。
3、多运动,运动一定要超过半个小时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条件都是比较好的,物质方面都能满足孩子,很多孩子都没有运动的习惯,时间长了都成了小胖墩。有的孩子偶尔跑两步,十分钟就不运动了,其实运动一定要超过半个小时才会有效果。
4、注意个人卫生,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内衣和袜子一定要自己洗。能保持自己衣物的整洁,这是一个自尊自爱的开始。
5、东西用完了,一定要放回原处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想找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怎么找都找不到?就会耽误很多的时间,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以后就会很用最短的时间去把它找到,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6、卧室保持清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保持整洁卫生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整理归纳的能力,因为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二、学习习惯
1、今日事今日毕
今天的作业晚上没有按时完成,留到了明天早上,早上起床很困又起不来,到学校的时候要完成作业会不会被老师批评了?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以后离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又更进一步了。
2、做事不拖拉
做事不拖泥带水,整个人行为干净利落,该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学习,该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做好当下的事情,否则啥事也干不好。
3、阅读的习惯
酷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不会厌学,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比如说在早晨或者晚上,养成亲子共读阅读的习惯,那样的话,不仅家庭氛围很好,孩子也会爱上阅读。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一个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会改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思维,会在艰难的时候给予力量,孤独的时候给予支持,绝望的时候使人振作,狂喜时会让人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