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病·痰气郁结证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定义
- 4 癫病·痰气郁结证的症状
- 5 证候分析
- 6 癫病·痰气郁结证的治疗
- 6.1 治法
- 6.2 方药治疗
- 6.3 针灸治疗
- 6.4 饮食疗法
- 6.4.1 推荐食材
- 6.4.2 推荐食疗方
- 7 关于癫狂
- 8 参考资料
- 附:
- 1 治疗癫病·痰气郁结证的方剂
1 拼音
diān bìng ·tán qì yù jié zhèng
2 英文参考
depressive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phlegmqi stagnation and bind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癫病·痰气郁结证(depressive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phlegmqi stagnation and binding[1])是指痰浊内阻,气机郁结,以精神抑郁,神志呆钝,胸闷叹息,忧虑多疑,自语或不语,不思饮食,苔薄白而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癫病证候[2]。
4 癫病·痰气郁结证的症状
癫病·痰气郁结证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善太息,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多疑多虑,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3][4]。
5 证候分析
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结蒙蔽神窍[4]:
由于思虑太过,所求不得,肝气被郁,脾气不升,气郁痰结,阻蔽神明,故表现表情淡漠,神志痴呆等种种精神异常的证候。痰浊中阻,故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3]
6 癫病·痰气郁结证的治疗
6.1 治法
癫病·痰气郁结证治宜理气解郁,化痰开窍[3]。
癫病·痰气郁结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醒神[4]。
6.2 方药治疗
癫病·痰气郁结证可用顺气导痰汤[备注]顺气导痰汤(验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胆星、枳实、木香、香附加远志、郁金、菖蒲等治疗。方中半夏、陈皮、胆星、茯苓利气化痰,香附、木香、菖蒲等解郁开窍。甚者可用控涎丹[321]以除胸膈之痰浊,倘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象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可暂用三圣散[备注]三圣散(《儒门事亲》):瓜蒂、防风、藜芦取吐,劫夺痰涎,惟药性猛悍,自当慎用;吐后形神俱乏,宜以饮食调养。如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治宜豁痰宣窍,理气散结。先用苏合香丸[备注]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诃子、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拨、苏合香油、熏陆香、冰片芳香开窍,继用四七汤[备注]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引《简易方法》):苏叶、制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大枣加陈胆星、郁金、菖蒲、远志之类,以化痰行气。如见不寐易惊,躁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证,系痰气郁而化热,痰热交蒸,上扰心神所致,宜清热化痰,可用温胆汤[备注]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橘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茯苓加黄连合白金丸[备注]白金丸(验方):白矾、郁金。神昏志乱者,用至宝丹[备注]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朱砂、麝香、安息香、金银箔、犀角、牛黄、琥珀、雄黄、玳瑁、龙脑以清心开窍,如逐渐出现高声吵嚷,动手毁物,则为火盛欲狂之征,当从狂证论治。[3]
6.3 针灸治疗
[5]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和背俞穴为主。取肝俞、太冲、脾俞、丰隆、心俞、神门。
随证配穴:妄见者,加睛明。妄闻者,加听宫。悲泣者,加太渊。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肝俞、太冲以疏肝解郁。脾俞、丰隆以健脾化痰。心俞、神门以开窍醒神。
6.4 饮食疗法
6.4.1 推荐食材陈皮、番茄、茉莉、莱菔、韭菜、扁豆、佛手、梨等[4]。
6.4.2 推荐食疗方[4]
1.佛手茶(《本草再新》):佛手5g,花茶3g,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2.磁石镇眩肚汤(《百病食疗偏方1100》):取猪肚1个洗净,再取磁石、牡蛎各100g,打碎,茯苓100g,石茸蒲60g,一同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上锅加水适量,加葱、姜、盐、黄酒各少许,用文火炖煮3小时,去纱布包即可。每次200g,每日:1~2次,吃肉喝汤。
3.橘皮粥(《调疾饮食辩》):橘皮20g,粳米60g。橘皮煎汁去渣,与粳米共煮。或单以粳米煮粥,待粥成时加入橘皮末3g,煮至粥成。空腹食用,每日1~2次,5天为1个疗程。
7 关于癫狂
癫狂(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6]、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1])为病名[7]。是指以情感 *** 与低落、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1][8]。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等篇。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3]。主要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调,情志抑郁,痰气上扰,气血凝滞[3]。其病变在肝、胆、心、脾[3]。癫是因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所致。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以及补养心脾等法;狂证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治当镇心祛痰,清肝泻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3][5]。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3]。由于癫狂二证,常与气血凝滞有关,故可根据不同证候,适当参用活血化瘀之品[3]。本证多见于青壮年[3]。
现代医学中的各类精神异常及精神障碍疾患,如精神分裂症(包括狂躁型、抑郁型)、反应性精神病均属本证范畴,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感情、行为具有非现实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离不相协调为特点,可根据特征作不同治疗[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