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哲理诗句
1.关于秋天的哲理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秋天
转眼间,秋天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天气渐渐凉了,天渐渐高了,云渐渐淡了,叶渐渐落了。一切好象就在一夜之间发生,不被人发觉。
秋天是红色的。可见山上那火红的枫叶,红的像火,像燃烧着的火,在凉凉的秋天带给我们一点暖意。红的像鲜红的血,像我们血管中流淌着的血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就像我们的生活。
秋天是兰色的。天空蓝的像染过一样。高高的天空,偶尔有候鸟飞过,凄凉的鸣叫,仿佛在告诉人们什么。走出城市,感觉空空荡荡,一条宽阔的大路,通向远方。通向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兰色的天空上是否投影着你我?算了,还是赶路吧。
秋天是金色的。麦子对着太阳愤怒的生长,像 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民在等待好的收成,秋天是个期盼的季节,是个收获的季节,是个不会让你希望落空的季节。
看着嘴里呼出的气体,天气凉了。竖起衣领,感受着凉爽的天气,走在路上,天空的飞鸟总让我张望,我突然感到冷暖没有主张。明天只能比今天还要冷,我该怎么办?我怎样才能找到个温暖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只能不停的走,在秋天寒冷的天气里,在秋天高高的天空下。
风无情的吹在我的身上,吹在我的心上,原本就寒冷的心突然感到破碎般的痛楚,明天我该去哪里?我该做什么?我是否还有在继续生存的理由?我困惑,我迷茫,在秋天寒冷的天气里,在秋天高高的天空下。
此刻你是否也感觉到秋天的到来?你是否也在考虑和我一样的问题?
我听见远处的歌声,那歌声凄凉但是辉煌。
我看见远处的大路,那大路漫长但是宽广。
我感觉远处的你,你美丽而且善良。
我走在路上,我不停的走,我不停的歌唱,在秋天寒冷的天气里,在秋天高高的天空下。
在没有方向的风中开始跳舞吧,或者系紧鞋带听远处歌唱。
2.描写秋天蕴含哲理的句子有哪些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3.秋天优美的有哲理的句子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4.关于秋天的名言或古诗句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萚:飘落的枯叶。
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漂:同“飘”,吹。
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诗经·郑风·萚兮》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诗经·小雅·四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
5.关于秋天的诗句
形容夜长。
亭亭。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草木茂盛的样子!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
陇首:山名。合,白石露出,红叶飘零。
寒橘柚;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在今陕西、甘肃之间,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晚照,夕照。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波,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凄凉。
若在远行,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两句写初秋之景: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连宿两夜。故:仍然,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形容微风吹拂。洞庭:平野。
苍然,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山山寒色 秋声:衰草枯萎。木下,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微波泛动。
木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古郡名,暗寓伤秋的情绪。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远望。平楚。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树叶落下。金城,在今湖南省北部,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
序。眺,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秋天西风作,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枯黄的树叶: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木叶:树叶: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鸟名,野鸭,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洞庭湖。
6.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刘禹锡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7.关于秋的经典古诗,及赏析.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