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陆战十大明星兵器 二战期间的苏军陆战兵器

 我来答
哲哥聊历史2333
2023-03-06 · TA获得超过47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0万
展开全部
  “炮兵是战争之神”,是苏联二战时最高统帅斯大林在当时所说的一句名言。让我们看一看二战中这些“战争之神”的风采吧!      迫击炮      迫击炮是一种由座钣承受后坐力的曲射火炮,由臼炮演变而来。迫击炮是一种古老的炮种,轻型的迫击炮更受到步兵的钟爱,成为步兵手中的“撒手锏”,躲在山坡后的步兵往往能利用迫击炮给敌人以致命的杀伤。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战士手中有多种迫击炮,以轻型和中型迫击炮为主。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迫击炮。
  最小的迫击炮在二战期间,苏军使用的最小的迫击炮,口径只有37毫米,算得上是“袖珍型迫击炮”。这种“迷你型”迫击炮只有2.4千克重,能将680克重的弹丸发射到300米远的地方。德军称这种迫击炮为“37毫米161(r)铲式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的最大特点是轻便,折叠起来跟一把铁锹差不多。当然,它的威力也很有限,后来已不大使用。
  40毫米和50毫米轻型迫击炮二战初期,苏军步兵用的比较多的是40毫米和50毫米轻型迫击炮。
  40毫米轻型迫击炮为M1940式,迫击炮全重仅9.3千克,炮身长63厘米,可将850克的迫击炮弹打到800米远的地方。为了减轻重量,座钣和支脚均采用了冲压件。在二战初期,这种轻型迫击炮一度广泛使用。
  50毫米迫击炮为M1941式,简称为PM41式。迫击炮全重10.05千克,炮身长61厘米,可将850克的迫击炮弹打到800米远的地方。有两个固定的发射角度,一个为45度,一个为75度。它有两大特点,一个特点是为了减轻重量而废除了支脚,炮管底部在弯曲的座钣上滑动,并取两个固定的角度射击。另一个特点是士兵可以背在背上。显然,士兵背上20多斤的迫击炮行军也并不轻松。
  这种50毫米M1940式迫击炮在1941年底步兵师的编制中编有84门。盟军的军事专家认为,这种迫击炮作为防御用还是很优秀的,但作为进攻用则显得射程不足。由于这一原因,到了1944年被82毫米中型迫击炮所取代。
  82毫米迫击炮 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82毫米中型迫击炮都在广泛使用。最初设计的是M1936式82毫米迫击炮和M1937式82毫米迫击炮,其原型为法国斯托克斯一布朗公司的81毫米迫击炮。其特征为采用圆形冲压座钣。这两种迫击炮大同小异,炮身长1320毫米,M1936式全重62千克,M1937式全重57.34千克,可以将3.4千克的追击炮弹发射到3 000米远。
  这里面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原来,德国和法国的中型迫击炮的口径为81毫米,而苏联的中型迫击炮的口径为82毫米。这样一来,两方的迫击炮便不能发射对方的迫击炮弹。不过,德国佬挺聪明,据说,在“巴巴罗萨作战”中,德军缴获了大量的苏制82毫米迫击炮,为了使它能发射81毫米迫击炮弹,德国佬在81毫米迫击炮弹的外面加上又薄又韧的纸片以增大直径,实射结果取得成功。德军将这种缴获的82毫米迫击炮命名为82毫米Gr.W274/3(r)型迫击炮,就地用于东部战场。
  上面的两种中型迫击炮很不便于运输和机动,于是,苏联人又设计出加了车轮的82毫米迫击炮,它们是M1941式82毫米迫击炮和M1943式82毫米迫击炮。二者的区别是,M1941式迫击炮在射击时要将车轮卸下来,而M1943式迫击炮在射击时只要将车轮提起来悬在空中即可。显然,M1943式82毫米迫击炮在使用上更方便些。这两种迫击炮都将全重减到45千克。
  重型迫击炮
  二战中苏军使用的重型迫击炮为107毫米、120毫米和160毫米等多种口径。
  M1938式107毫米山地迫击炮全重170千克,炮身长1570毫米,可发射8千克的榴弹。由于全重较重,要装在两轮拖车上用马匹牵引。
  120毫米迫击炮为M1938式,全重280千克,炮身长1862毫米(15.5倍口径),可将16千克的榴弹发射到6 000米以外,有足够的威力。炮管的射角由手摇手柄来确定,这一点从图中一看便知。同样,这种迫击炮也要用马匹来牵引。改进型的M1943式120毫米迫击炮,将炮身下方的缓冲器加长,其他同M1938式。
  M1943式160毫米迫击炮,是二战中苏军使用的口径最大的迫击炮,战斗全重1080千克,炮身长3 230毫米。这种大口径迫击炮为后装填式,高低射界为45~85度,可将40.5千克的迫击炮弹发射到5150米远。发射速度为每分钟3发。一般用轻型卡车来牵引。实际上,它已是炮兵武器了。炮班成员为4~8人。
  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38万门各型迫击炮,而同期德国共生产了6.8万门迫击炮。两者相差达5.6倍。这一对比可以看出,在二战中苏联的迫击炮是处于相当重要地位的一种兵器。
  
  反坦克炮
  
  二战初期,苏军使用的反坦克炮口径为37毫米和45毫米。
  M1930式37毫米反坦克炮,是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购进的。其战斗全重为328千克,身管长1665毫米(45倍口径),整个炮身和炮架装在两轮车架上,由卡车或马匹牵引。火炮的高低射界为-8~+25度。发射的穿甲弹头重680克,在4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38毫米厚的钢装甲。
  将45毫米的反坦克炮装在M1930式反坦克炮的炮架上,便制成了M1932式45毫米反坦克炮。这种45毫米反坦克炮全重425千克,炮身长2072毫米(46倍口径),可以将1.43千克的穿甲弹头发射到900米远,穿甲威力为38毫米。为了提高它的穿甲威力,又制成了M1942式45毫米反坦克炮,炮管换为66倍口径的45毫米反坦克炮,身管长为3087毫米,可以在5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61毫米厚的钢装甲。尽管如此,到了二战的中期,其穿甲威力已显得不足,于是,苏联军方在二战的中期及后期又研制了76毫米乃至100毫米反坦克炮。
  M1943式76毫米反坦克炮是1944年末才交付苏军的。其战斗全重为1150千克,穿甲弹重3.148千克,可在500米的射击距离上穿透140毫米厚的钢装甲。
  随着德国坦克装甲的加厚,以及苏军转向反攻,苏联军方又于1944年研制出M1944式100毫米反坦克炮。这种反坦克炮全重3 650千克,身管长为6.069米(60倍口径),炮班人员为6~8人,火炮的高低射界为-5~+45度,发射速度为8~10发/分,穿甲弹重16千克,可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85毫米厚钢装甲。这种反坦克炮还可以发射榴弹,能将15.7千克的榴弹发射到21000千米之外。
  随着反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战斗全重越来越重,牵引式的反坦克炮已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这样,自行反坦克炮,或称歼击坦克,便越发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二战的中后期,苏军中的自行反坦克炮便逐步成为主流。
  在二战中,苏军的自行火炮中,实际上以自行反坦克炮为主流,而且,二战期间苏联是将坦克和自行火炮放到一起加以统计的。如人们常说的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4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便是最明显的一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