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孙老板1982
高粉答主

2019-04-10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9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4万
展开全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见到说它是仁,智者见到说它是智。

【例子】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不管能不能接受,都应该允许。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

【近义词】各抒己见、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反义词】人云亦云、众口一词、异口同声

扩展资料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近义词

各抒己见

【解释】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出处】明·北梦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两人终日谈论,各抒己见,不相上下。

两人整天谈论,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例子】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义词

人云亦云

【解释】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他日人云吾亦云。”

等到改天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例子】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道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广州市麦修拓包装设备有限公司_
2023-06-12 广告
暗码,又称秘密代码,是用来表示数字信息的加密编码方式,是一种替代明文的加密方法,也称为数字代码。暗码通常是由一系列的数字或字符组成的,这些数字或字符通常是用户自定义的,并且在使用时进行了特殊的编码,以保证只有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这些信息。例如...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广州市麦修拓包装设备有限公司_提供
闲闲谈娱乐
高能答主

2021-05-24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50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2万
展开全部

常用义: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本义:只看到事物的部分特征,片面的,局部的分析问题,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全貌。

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译文: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

赏析:

《系辞》的作者在这一节里阐发自己对“道”的看法,认为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在于“道”,即阴与阳的交替变化。道的变化是 无穷无尽的,道也无所不在,却难以把握,只有圣人君子才能完全领悟。

这些抽象的议论都在表达一种宇宙观,一种哲学思想,难怪晋通百姓不大搞得清楚。不过,如果不要说得那么高深,”百姓还是可以懂的。比如生命,来自于雌、雄的结合。比如花朵,生于阳光和土壤。比如时光,由白天和黑夜构成。这就是阴阳交替结合产生万物。

阴阳观具有中国特色,深入咱们心里,我们自古以来就用它看待和解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舒小米candy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71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拼音: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

出处: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典故: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050126.html?si=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OfferComing留学
2022-12-24 · OfferComing一站式留学攻略
OfferComing留学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见到说它是仁,智者见到说它是智。

【例子】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不管能不能接受,都应该允许。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

【近义词】各抒己见、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反义词】人云亦云、众口一词、异口同声

扩展资料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近义词

各抒己见

【解释】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出处】明·北梦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两人终日谈论,各抒己见,不相上下。

两人整天谈论,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例子】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义词

人云亦云

【解释】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他日人云吾亦云。”

等到改天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例子】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道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永爱西弗YT
2022-10-20 · 超过2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8万
展开全部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这句话出自于《孝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成书于秦汉之际。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2.《淮南子》是在刘安的主持下编写的,含内21篇、外33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 21篇。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3.我们所提的小康社会中的"小康"一词曾在《礼记》中出现过。《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小康"曾在《礼记》中出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谓小康。"这里描绘的是在夏禹、商汤之后,周朝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4."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段话出自《记·礼运》。意为∶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这实际上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上》,意思是说,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6."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一观点是范镇提出来的。范镇,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他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7.明末思想家中,主张"耕者有其田"的是王夫之。王夫之,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湖南衡阳人,著有《船山全书》,约500 余万言,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发展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而私有,而应当是耕者有其田。

8.清代有一位反对理学的著名思想家,其突出贡献是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对程朱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他是李贽。李贽,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号温陵居士,明朝著名儒学大师、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在理欲问题上,他与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相对抗,充分肯定"人欲",将人欲等同天理,主张私欲即为公利,要满足"人欲"
9.提出"贵无论"的是王弼。王弼,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人。他提出了"贵无论",认为天地万物有一个统一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无;无本身无形无象,不可名状,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但是一切有形有象,可以名状的具体事物都根据它才能成立,所以无就是终极根本。
10.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据,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符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他是郭象。郭象, 西晋时玄学家,字子玄,河南洛阳人。在 《庄子注》中他提出万物独化,即自生、自尔、自化。既反对"无中生有",又反对有产生有,认为有皆自生。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符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以此论证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11.被周敦颐称之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是“诚”。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宋营道楼田堡人,理学派开山鼻祖。他在《通书》中有云∶"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意为∶作为百行之一的商业自然也要遵从信用为本的原则
12.在道安的本无论基础上,发挥了"法性不变论"的是惠远。惠远,本姓贾,燕门楼烦人。早年求学,博览六经,善 《庄》、《老》,后皈依佛教。他的主要著作有∶《法性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大智论抄序》等。他在 《法性论》中说"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他强调得到了"法性",就达到了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成了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