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落地开花,说明什么
展开全部
我的同学的研究课题就是有关于孔子学院的,我接下来的话只不过是照猫画虎。
简而言之孔子学院是一种主动地文化出口,是一项由国家支持的文化输出项目。
1为何要办孔子学院
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在90年代首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其中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就是文化实力。举一个例子讲就是中国隋唐时代的繁荣吸引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使者,留学生们将中国文化,政治制度传播出去,促进了中国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再举一个近一点的例子比如迈克尔杰克逊,他的高超音乐舞蹈天赋赢得了世界人们广泛的喜爱,超越语言,文化甚至意识形态,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形象。
但是无论怎么说,软实力在国际关系学上都是个新兴词汇,以至于如何界定“软实力”的边界尚无普遍认可的定论(奈教授也在完善它)。即便这样这个词还是当今国际关系学上的时髦词汇。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国力不断增强,可是实际上在国际上的形象并理想,原因当然是复杂的,这里就不讨论了。为了改善这一点,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软实力,(举办世界级赛事、世博会、对外援助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孔子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2孔子学院的现状和形态
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开设以来10年间在全球已经号称开办了440多家,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了。学院主要面向外国人教授汉语,组织活动推广中国文化(包个饺子什么的),举办汉语水平考试等。从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托高校,在校园内开设孔子学院,生源主要是大学生。另一种就是在城市里开设生源主要是一般市民及儿童。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的就是经费问题,孔子学院铺展速度如此之快其中决定性的一点就是和合作单位(高校或地方政府)之间,中方提出了很优厚的条件,一般合作单位只要给与通行的便利即可,其他比如教师的工资、社会福利,教学的教材、设备都由中方出资。不过问题一涉及到钱,就很不透明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如果把每家孔子学院想象成一家公司,他们的财政绝对是全线赤字。至于他们的总公司国家汉办自然是拿着教育部的拨款维持这些学校的运营了。
3外国的评价
那么外国人买不买你的帐呢?这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目前来看我们的孔子学院为了吸收更多的生源门槛是很低的,高校基本上就是免费牌了,面向市民的学费也不高,甚至也有免费的(这也直接导致账面的赤字)。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孔子学院很受欢迎,低学费、0学费使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竞争力很高(甚至有打压其他语种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往往反映一般就日本来看,生源不能算多,教师们上班空闲时间较多是个普遍现象。而在美国甚至有的人认为(中国花钱教美国小孩学汉语)这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文化侵略,持反感态度的大有人在。我认为这和文化认同的程度也有关系不能片面的考虑,相对来说周边国家对汉文化接受能力和兴趣会较强一些,欧美存在的排外情绪也应该理解。
4我个人的见解
孔子学院无疑是国家软实力提升战略里面的重要一环,中国政府显然是原意“赔本赚吆喝”的。可是我们绝对不能忘掉的一点是,一切软实力都是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上的。只有中国本国强劲有力地发展才能支持这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方面的不透明是一种隐患,汉办承受了多少赤字,这个项目能承受多少赤字,估计能说清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项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就得靠教育部自己掂量了。
另外主动出口本国文化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纵观人类历史,强大的文明总是吸引周边向自己靠拢,文明的传播对于文明本身都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也就是别人来学你),除了天主教传教,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文明、文化主动出去教化别人的(当然宗教文化可能目的更纯粹很难类比)。中国文化到异国他乡落地是不是会遇到水土不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所以我倾向于把它比喻成一个中国式的布道,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则是传教士,孔子学院、课堂就是寺庙、教会,教育部、汉办就是圣城。这么一想啥都想通了。
简而言之孔子学院是一种主动地文化出口,是一项由国家支持的文化输出项目。
1为何要办孔子学院
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在90年代首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其中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就是文化实力。举一个例子讲就是中国隋唐时代的繁荣吸引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使者,留学生们将中国文化,政治制度传播出去,促进了中国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再举一个近一点的例子比如迈克尔杰克逊,他的高超音乐舞蹈天赋赢得了世界人们广泛的喜爱,超越语言,文化甚至意识形态,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形象。
但是无论怎么说,软实力在国际关系学上都是个新兴词汇,以至于如何界定“软实力”的边界尚无普遍认可的定论(奈教授也在完善它)。即便这样这个词还是当今国际关系学上的时髦词汇。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国力不断增强,可是实际上在国际上的形象并理想,原因当然是复杂的,这里就不讨论了。为了改善这一点,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软实力,(举办世界级赛事、世博会、对外援助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孔子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2孔子学院的现状和形态
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开设以来10年间在全球已经号称开办了440多家,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了。学院主要面向外国人教授汉语,组织活动推广中国文化(包个饺子什么的),举办汉语水平考试等。从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托高校,在校园内开设孔子学院,生源主要是大学生。另一种就是在城市里开设生源主要是一般市民及儿童。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的就是经费问题,孔子学院铺展速度如此之快其中决定性的一点就是和合作单位(高校或地方政府)之间,中方提出了很优厚的条件,一般合作单位只要给与通行的便利即可,其他比如教师的工资、社会福利,教学的教材、设备都由中方出资。不过问题一涉及到钱,就很不透明了。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如果把每家孔子学院想象成一家公司,他们的财政绝对是全线赤字。至于他们的总公司国家汉办自然是拿着教育部的拨款维持这些学校的运营了。
3外国的评价
那么外国人买不买你的帐呢?这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目前来看我们的孔子学院为了吸收更多的生源门槛是很低的,高校基本上就是免费牌了,面向市民的学费也不高,甚至也有免费的(这也直接导致账面的赤字)。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孔子学院很受欢迎,低学费、0学费使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竞争力很高(甚至有打压其他语种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往往反映一般就日本来看,生源不能算多,教师们上班空闲时间较多是个普遍现象。而在美国甚至有的人认为(中国花钱教美国小孩学汉语)这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文化侵略,持反感态度的大有人在。我认为这和文化认同的程度也有关系不能片面的考虑,相对来说周边国家对汉文化接受能力和兴趣会较强一些,欧美存在的排外情绪也应该理解。
4我个人的见解
孔子学院无疑是国家软实力提升战略里面的重要一环,中国政府显然是原意“赔本赚吆喝”的。可是我们绝对不能忘掉的一点是,一切软实力都是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上的。只有中国本国强劲有力地发展才能支持这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方面的不透明是一种隐患,汉办承受了多少赤字,这个项目能承受多少赤字,估计能说清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项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就得靠教育部自己掂量了。
另外主动出口本国文化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纵观人类历史,强大的文明总是吸引周边向自己靠拢,文明的传播对于文明本身都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也就是别人来学你),除了天主教传教,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文明、文化主动出去教化别人的(当然宗教文化可能目的更纯粹很难类比)。中国文化到异国他乡落地是不是会遇到水土不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所以我倾向于把它比喻成一个中国式的布道,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则是传教士,孔子学院、课堂就是寺庙、教会,教育部、汉办就是圣城。这么一想啥都想通了。
展开全部
什么也说明不了,花着国家的钱出去办学,国内的没人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世界各国 都在 研究 中国的传统文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孔子很厉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