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思潮传入进来,在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经济物质财富的生产腾飞,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但是不容否认,在思想领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有待建立。这时思想领域显得无序而混乱,道德有所沦丧。我们看到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人受到恩惠却不懂得感恩,受了父母的养育、老师的培养、党和国家给予的优越的工作环境、幸福生活,而不好好工作,不知报恩,反而认为自己父母没有别人的父母能干,给他留下的东西太少;党和国家对他总是争三欠四,对现实生活不满。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一、 重视感恩教育启蒙,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学生的心灵是一块奇异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取;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在学生的心里播上善的种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帮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回报。这种认同应该是发自学生的心灵里的认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重视抓“感恩”教育。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恩感恩
要使学生知恩、感恩,必须做艰辛、细致的工作:
(一)、营造感恩环境。有人说:“感恩之情,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是美德,更是一种素养。感恩,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重要一课。当孩子们细细品味父母的付出时,一些不满就会消弭,幸福之感就会油然而生。”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受到洗礼。如:1、组织唱感恩歌、看感恩影视,诱发学生感恩心;2、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里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3、创办“感恩”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主题,定期出刊“感恩”的内容,使学生亲眼目睹“孝心”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4、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到“感恩”活动中,从中受到熏陶。5、算一笔感恩账。让学生将自己一个的年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通过比较,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写一封感恩信,抒发自已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创设感恩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他们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行为的目的。比如当小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误解,可设计《被妈妈误解》的活动情境;当同学们在青春期与父母摩擦增多的情况,可设计《善解父母心》活动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内容,找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组织体验活动。
1、帮助父母劳动。在家洗衣、扫地,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父母做感恩饭,端茶递水,将感恩付诸行动。
2、组织学生与班里的贫困学生结对交友、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变学生的冷漠,培养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学生的人情味。
3、将“感恩”迁移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上。开展“队旗”、“学校”、 “国旗”在我心中活动,自觉维护学校、国家名利,争做护洁卫士,课余清扫“白色垃圾”,主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老人,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怀。这样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让学生在“感恩”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会真理。
三、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感恩教育能不能取得实效通常与家庭教育有重要关系。现在家长们总是显得较为急功近利,他们仍然片面强调“智育”,只想学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行,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在亲情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引导,导致亲情教育的漏洞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长的教育合力。
感恩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花大力气来抓,并坚持到底。使我们的接班人人人心存感恩,知恩图报,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一、 重视感恩教育启蒙,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学生的心灵是一块奇异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取;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在学生的心里播上善的种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帮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回报。这种认同应该是发自学生的心灵里的认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重视抓“感恩”教育。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恩感恩
要使学生知恩、感恩,必须做艰辛、细致的工作:
(一)、营造感恩环境。有人说:“感恩之情,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是美德,更是一种素养。感恩,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重要一课。当孩子们细细品味父母的付出时,一些不满就会消弭,幸福之感就会油然而生。”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受到洗礼。如:1、组织唱感恩歌、看感恩影视,诱发学生感恩心;2、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里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3、创办“感恩”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主题,定期出刊“感恩”的内容,使学生亲眼目睹“孝心”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4、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到“感恩”活动中,从中受到熏陶。5、算一笔感恩账。让学生将自己一个的年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通过比较,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写一封感恩信,抒发自已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创设感恩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他们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行为的目的。比如当小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误解,可设计《被妈妈误解》的活动情境;当同学们在青春期与父母摩擦增多的情况,可设计《善解父母心》活动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内容,找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组织体验活动。
1、帮助父母劳动。在家洗衣、扫地,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父母做感恩饭,端茶递水,将感恩付诸行动。
2、组织学生与班里的贫困学生结对交友、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变学生的冷漠,培养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学生的人情味。
3、将“感恩”迁移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上。开展“队旗”、“学校”、 “国旗”在我心中活动,自觉维护学校、国家名利,争做护洁卫士,课余清扫“白色垃圾”,主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老人,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怀。这样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让学生在“感恩”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会真理。
三、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感恩教育能不能取得实效通常与家庭教育有重要关系。现在家长们总是显得较为急功近利,他们仍然片面强调“智育”,只想学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行,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在亲情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引导,导致亲情教育的漏洞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长的教育合力。
感恩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花大力气来抓,并坚持到底。使我们的接班人人人心存感恩,知恩图报,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辅导,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评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系统讲解与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融入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还提供一对一或小班授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