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是要通读全文,还是先看问题再去直接找对应语句(希望回答这个问题的大神们能报上高考语文分数)... 是要通读全文,还是先看问题再去直接找对应语句 (希望回答这个问题的大神们能报上高考语文分数) 展开
 我来答
柒月黑瞳dae3
高粉答主

2015-02-24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699万
展开全部
如何对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进行有效作答:
一、提纲挈领,明确目标,使阅读有的放矢。

考纲对该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能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高考对此类文本的考查能力分为六个考点,分属于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对文章阅读来说,所谓理解,包括对词句的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理解,对句间关系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和综合是两种密切相关的能力。分析是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而分别加以认识的方法。综合是把已获得的关于关于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层次的认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的方法。对现代文阅读来说,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把句子、段落或文章,分解为不同的部分、方面和层次,从而达到对句意、段意或文章主旨的整体把握。考生只有理解了考纲的考点和各个能力层级的内涵,那么就能够在快速且有效的阅读中抓住重点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从而为答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抓住文体特征,了解命题特点,进行有效阅读。

该文体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这类文体常涉及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虽然文本会出现一些相对专业的术语,但作者在文本中所传递出的观点还是比较明确的,考生在阅读时,重点是要抓住文本的文体特征。通常情况下,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作者在文章的开篇部分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分论点或层层深入的形式进行详细的论证,在结尾部分则进一步阐明论点。如2010年广东卷《不可无“我”》一文,本文所选内容属于文学理论范畴,选文在前两段便提出观点:我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我”与“非我”之间的关系。通常在文段中,能够代表作者观点的语句常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如第一段的首句和第二段的尾句。选文第三段至第六段是对观点的分析,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时,应注意“我”与“非我”的辩证关系。在这几段中,作者的观点是通过一些关键性的提示语来传达出来的,如第三、四、六段的“所以”,第五段的“仍”字,这些提示语对于梳理作者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进一步重申观点。此外,我们也应了解命题的特点,出题者在命题时往往是从局部到整体出题的,即:重要句子(重要概念)→分论点→中心论题→作者倾向。但在平时复习时,我们最好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这样才能完全读懂原文,并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与重要信息。即:作者倾向→中心论题→分论点→重要句子(重要概念)。因此,在解答主观题时,应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内容,进行有效阅读,这对作答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运用摘要与抽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效作答。

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中主观题的答案,其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因此在解答时,首要的是要锁定好答题区间,找出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对原句进行删减或重组,尤其是要删去冗繁的修饰性的词语,只需保留句子的主干,这样会使得语言准确、精练。我们称这种概括方法为摘要概括,它与摘抄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有些答案是从原文中找不到的,是比较抽象的,我们要从原文相应的语言材料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用精练的语句表达出来,形成答案。这种概括方法为抽象概括,答题时应将摘要概括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作答。如2010年北京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楔》(节选)第15题: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根据题干,本题的答题思路是较为清晰的,它明确提示考生在答题时应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艺术追求的普遍性是什么,一是科学追求的普遍性是什么。答题时可运用摘要概括的方法,根据第二段的“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和第三段的“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两个重要语句,我们可以删除一些冗繁的词句,保留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如“情感”、“情感共鸣”等,然后将此重新组合成一句话,便能够得出“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这一要点。同样,由第六段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和第七段的“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我们可以得出“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一要点。又如2010年广东卷《不可无“我”》第14题: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 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与本题相关的语段如下: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应该说,整个画线部分的语句都是在论述“我”与“非我”的关系,只是以例子的形式出现,而考生所要做的就是要将具体的事例抽象化、概括化。这里的演员其实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我”,而“像岳飞”、“像秦桧”则指“非我”,再根据“应该”一词,我们可以概括出“艺术创作中,‘我’应该进入到‘非我’的状态”这一要点。而后一句可概括出“在艺术创作中,不应该在‘非我’中失去了‘我’”这一要点。因此,在抽象概括中,应从具体的材料中抽离出与题干、作者观点或文章内容相符合的本质性的东西。

四、仔细审题、准确表达,有效作答。

有些考生在做主观题的答题时,往往是粗略地扫一下题目,就仓促作答。由于审题不清,就会答非所问。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解题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明确答题的方向。此外,题干中除了一些显性的信息外,还有一些隐性信息,只有挖掘题干中的隐性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如2010年湖南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志愿者精神》第15题: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6分)本题中的显性信息包括:(1)“简要谈谈”提示考生答题时语言要精简,且有一定的概括性。(2)分值,从分值上我们基本上能够确定答题的要点。本题分值是6分,它提示我们答题要点至少包括两大要点或三个小点。而“人的发展”是题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且具有一定的隐秘性。结合文本的最后一段内容,“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两层内涵,这样在答题时思路就比较清晰。因此,考生在答题前,应尽可能审清题干中的多个信息,尤其要挖掘题干中的隐性信息。

此外,在语言的表达方面,不少考生常犯以下的错误:在表达的内容方面,前后大体重复,且表述罗嗦;仅以词组和表意不完整的句子,或罗列许多不相干的观点,随意敷衍作答。对此,在平常的训练中就应力求语言的规范性,答题时要对所提问题有所承接,不能太突兀和太随意;要用富有概括力的句子把要点讲清楚、讲完整,不要用词组、短语与表意不完整的句子作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