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武将,这也是在于清朝和宋朝一模一样,都是偏向于重文轻武的政策的。而且我们从清代的官僚体制中也可以明确的看出清朝文官可以掌握的权利是远远的要大于武官的。
所以在这种体制之下,武官也是难以出头的。但是这并不是清朝没有著名的武将最主要的原因。毕竟宋朝那般情况下,后来也是出现了岳飞、韩世忠这等的名将。其实我们纵观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下千年,我们都可以发现名将大都是出于乱世之中的。”乱世出英雄“,这并非是妄言。只有乱世,才能立下功劳、封王拜爵。
清朝大多的时期是处于一个十分安定的情况下的,因此没有乱世、何来名将?毕竟没有打过实战的将领,都是如同赵括那样是纸上谈兵的,他们哪里可以评得上是名或不名?要说出名的将领,清朝也并非没有。其实后来的曾国藩他虽然是文臣,但也未必不可说他不是武将。
而且在近现代的战争当中,胜利与否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个将领的强弱也并不在于他本身武力的强弱,而是在于他是否能够纵观全局、能够运筹帷幄。而这些也是近代战争和古代战争最大的区别。像三国那种一人一刀一马走天下的时代随着热武器的出现已然是不复存在的了,什么关羽赵云在碰到一个拿着热武器的小兵面前也是不足为提的。
清朝实际上掌兵的提督品级要比巡抚高一级,但是依然要在巡抚面前低声下气,这也算是封建社会末期一大特色吧。
由于清朝官僚体系纷繁复杂,所以我们只介绍地方武官与文官的现状。清朝掌管地方权力的一般是“督抚”,看似是一个官职其实是三个人,分别是从一品的总督、提督,和低一级的巡抚。总督大多数是朝内尚书兼任的,所以对于地方事务的管理主要是靠提督和巡抚。但是两个人的权力构成并不是互相牵制,而是巡抚牵制提督。
提督基本上只有军事上的管理权,清朝前中期基本上战事很少,所以提督的作用就是督促下面人完成运送粮草、修桥筑坝这种工程,行政权则牢牢把握在巡抚手中。所以提督不得不看巡抚的脸色行事,有时候权力还不如一个县官权力大。因为提督这一年的业绩不是自己递交工作报告阐述,而是巡抚在工作报告里对你的描述,要是二者相安无事巡抚可能客观写,要是有矛盾巡抚大笔一挥这一年就算是白干了,所以你说清朝的武官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
当然到了清朝后期又是另外的局面,不过那时主要都是军阀割据,也算不上清朝大将了。
不过自从宋代以后,其实武官的权力一般都会被文官压制,这也算是成了一种官场惯例。毕竟国家太平之时武官没太大用处,文化与法治的力量更加强大一些。所以说乱世出英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