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1年隋文帝代周称帝,隋王朝建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况,统一了天下,开创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
隋王朝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都很强,甚至连盛极一时的唐朝,其社会繁荣程度也不如隋朝的开皇末年和大业初年。富裕的隋王朝,甚至有余力去修建长城、开挖大运河。如此看来,其国力不可谓不强盛。
然而,隋王朝到公元618年就灭亡了,一共只存在了37年,不能不说是一个短命王朝。
一、隋朝建立时就已危机四伏,基础很不稳固
隋朝建立在南北朝的乱世之中,由于战争的缘故,统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在历史上非常罕见,这使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激烈。
南北朝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残酷的剥削、掠夺、歧视、镇压的政策。官吏的豪夺更为严重,奴隶、奴婢与部曲的反抗,也是南北朝时期一个主要的阶级矛盾。
除此之外,南北朝各国还有着复杂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北朝的鲜卑贵族,为统治广大汉族人民,不得不利用和吸收中原的士族地主,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鲜卑族和汉士族两大集团。他们在汉文化问题上明显地分为两派势力。
北魏迁都洛阳,是推行汉文化政策的重要一步,而以崔浩为首的一批人极力加以反对。到了孝文帝时,这一矛盾已经公开化,贵族官僚魏泰、陆睿等联合相当大的一股保守势力反抗,并准备立淮阳平王元颐为主,据平城独立。后来又有太子拓跋恂发起反汉文化斗争,使汉族官僚大遭杀戮,使得两派的矛盾长期存在。
同时, 皇权与士族地主之间也充满了矛盾,由于士族地主把持了仕途,垄断了朝政,皇权不仅大为削弱,甚至要受其左右,所以二者之间矛盾颇深。
皇帝为了打击士族,提拔大批寒族担任中央要职。这就使得士族地主对皇帝大为不满,矛盾步步加深,又成了隋朝统治阶级内部一个重要的矛盾。
二、杨广的暴政使得他自掘坟墓
公元604年,杨广命部下张衡杀文帝,后又杀哥哥杨勇登上帝位。杨广即位后,就实行了一系列的暴政,导致了农民起义。在他的统治下徭役极为繁重,如大业元年杨广初造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余万人, 而死者大半。
隋炀帝杨广不仅在经济上对老百姓进行了无穷的征调求取外,政治上采用极其野蛮残暴的手段,来镇压人民的反抗。
杨广连年出巡, 其主要目的是向人民示威,故每次出巡禁卫的军队总是数十万这样,他既想达到政治目的,同时有满足自己游玩享乐的欲望。
杨广在其统治的十三四年间,留居京城时间不足一年,其余的时光均消耗在游幸之中,其巡幸的规模和挥霍也是史上罕见的。
从中不难看岀,隋王朝的速亡,杨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暴政对隋的灭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隋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充满矛盾
隋文帝杨坚是怎么发家的呢?他以外戚之尊,发动宫廷政变,抛弃年仅八岁的外孙,自己做了皇帝。北周统治集团的一部分贵族对并不甘心,他们为挽救垂亡的北周政权,起来反抗杨坚。
在中央内部,有北周宗室诸王的反抗,他们屡次谋杀杨坚;在地方上,各州总管相继起兵,一时三方俱起,声势颇大。
杨坚派兵镇压了地方上的叛乱,接着大杀北周宗室诸王同时,杨坚上台采取一系列政革措施,改变了周末腐败的政治局面,表面上获得了政权的安定而已。
但由于隋政权是通过宫廷政变建立的,以杨坚为首的新的统治集团是在北周政权内部形成的,这就决定了杨氏集团的成员来自北周政权的各级官吏,隋朝政府必须依靠和利用北周旧有的政权机构。
当时固然有一帮人紧跟杨坚,成为杨氏集团的骨干,但还有一部分人只是摄于形势,不得不依附于新政权因此,一旦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暗地里相互勾结,反对新的政权。
因此,以隋朝为正统的思想观念,没有完全成为社会的普遍观念在地主阶级内部,不少人还以为隋朝是“篡”周而立的,所以有许多人起兵反隋。
四、三征高丽及农民起义让隋王朝必然灭亡
隋文帝灭陈后,高丽王惧怕隋王朝的进攻,招兵集粮,积极作防御工作,隋与高丽的关系出现了矛盾冲突。
此后的几年里,高丽不断对外扩张,侵犯隋边境。由于杨广的骄傲轻敌和战略指挥上的失误,第一次征伐高丽以失败而结束。
第二次征高丽,由于人民纷纷逃避兵役,民众厌战,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而放弃了。
第二年,决定再次对高丽用兵,可是被征兵士或不应征,或中途逃亡。
此时高丽因隋朝屡次侵犯,也很困弊,所以遣使议和。杨广看到自己这时已无力进攻,只好借此收兵。
连续数年的征战,导致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蓬勃发展。隋朝虽对农民起义采取严厉的镇压政策,如下诏对捕获起义者不须上报立即处死,没收起义者的全部财产。
杨玄感起兵后,被株连的人有三万六千多人。但残酷的镇压并没有吓倒人民,大业十二年起义军发展到了高潮,分散的起义军逐渐汇合成几支强大的队伍,他们得到广大农民支持,对隋朝的灭亡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作为五胡乱华后再一次由汉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分明是个强大富足到让周边各国争相来朝的大隋,不光是修长城、修大运河,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翻天覆地般的创新改革,最后却黯然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试着从政治、军事、经济几个方面做个简要的分析。
第1、从政治上来说,隋朝建立后对于改革官制是有着迫切的需求的,杨坚如此,即便是杨广也是如此。他们的政治改革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的大隋。隋朝建立了此后承袭千年的科举制,同样都是为能够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培养后备人才的。可惜当时的政坛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贪腐现象,实际上从杨坚时代就已经开始产生,而作为继任者的杨广对此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扭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说明隋朝的贪腐现象,逐渐扩大到不可收拾,无疑非常合适。
第2、从军事上来说,隋朝初期,杨坚一直都是励精图治,军事力量较为强大,这样的军事优势一直延续到杨广执政时期。可惜杨广又有着很多帝王都存在的一个现象:过于喜欢炫耀自己的肌肉,又好大喜功。为了展现自己的肌肉,于是四处征讨,初期因为国力强盛,很多事情就被掩盖了,而到后来三征高句丽,消耗的不仅是军力,更是无尽的财力支出,从这方面来说,又再增加了国内民众的负担。此消彼长,国力的过度消耗为各地方力量的增长埋下了隐患。
第3、从经济上来说,客观讲隋朝建立之初,不光对政治教育改革有迫切的需求,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迫切的需求。大隋王朝所颁布的政令,包括修筑长城,修大运河,迁都洛阳,都是为了能够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提高通商效率,通通都说明:不光杨坚是位具有杰出政治能力的皇帝,杨广也是一位极有远见的政治家,而绝非一个只知享乐的骄奢淫逸的昏君。但杨广过于急功近利,没有考虑到当时民众的承受能力,和当时经济的承受能力,这是激起民愤极为重要的一点。
综合上面3点来看,似乎大隋王朝定然命不久矣,实际并非如此,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即使是后来发生的民变,也都可以被高度集中而强大的军事力量剿灭。真正成为压垮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是杨玄感的黎阳兵变。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统领隋军扫平陈朝的行军元帅,又暗中帮助杨广夺嫡成为天子。杨广登基后,杨素又平定了汉王杨谅的叛乱。杨素死后6、7年,他的儿子就背叛了杨广,这意味着最坚定支持杨广的力量,或者说支持隋朝的中坚力量开始分崩离析,因此黎阳兵变仿佛那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大隋的灭亡已经走向了历史的必然。
隋朝之所以如此短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上层统治集团并不一心。隋朝建立以后,皇帝便开始大肆诛杀功臣,很多开国功臣被杀害,唐国公李渊,也就是后来的唐高祖,因为远离都城而逃过了一劫。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更是开始大肆迫害忠臣良将,以至于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君臣之间根本就不能站在统一战线上,这也导致了上层统治阶层之间离心离德。后来隋朝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这些隋朝的官员们非但不感到担忧,反而非常庆幸,他们并没有为朝廷“排忧解难”,反而火上浇油,割据一方,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其二是因为隋朝没有藏富于民。隋朝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这是公认的,隋朝的粮仓之中有多达二十五亿斤的粮食,据说可以吃五十年。但是,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隋朝如此多的财富,并不是慢慢积蓄的,而是从老百姓手中抢来的。可以说是“暴富”。在隋文帝时期,朝廷便有一个规定,那就是上等户每年要缴纳一石的粮食,中等户一年缴纳七斗的粮食,下灯户一年缴纳四斗的粮食,从历朝历代来看,这种纳税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隋朝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就从老百姓的手中得到了足够吃五十年的粮食,说白了,朝廷就是在压榨百姓,从百姓的身上吸血,简直不啻于饮鸩止渴。
其三是因为隋炀帝时期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隋炀帝时期,为了修建大运河,一共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将近3000万的工人,如此庞大的数量,极为耗费民财。不仅如此,隋炀帝还多次发动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终造成了大量的农民起义。
也正因为这几点原因,虽然隋朝非常富庶,但是还是很快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