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明明都投降了,为何还要屠城?
古代打仗明明都投降了,有时还是要屠城,有很多层的原因:
01.鼓舞士气,及时补充资源。在古代用人祭祀,特别是用战败的俘虏祭祀,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因此会出现屠城的情况,打下了基础,何况屠城给战胜方带来了一定的利益。打仗就是为了抢占资源,让自己得到利益。如果打完胜战,人们都非常疲倦想到点甜头和奖励,却偏偏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那么打胜了这个仗也没有乐趣。
屠城以后,财物能极速得到增长,资源也得到补充,这些钱财都可以分给士兵,能很好的鼓舞赢的人。奖励的及时性要远远要高于回城以后的奖励。何况没有那么多粮食来养那么不是同族的人,没感情也没义务。
02.消灭潜在实力,永绝后患。如果不从人道主义来讲的话,屠城是真正的利益最大化。像以前的蒙古,本身人数不多,有些地盘即使打下来了,也没有足够的人来维持秩序。而放过的那些百姓,变成流民之后,要么是去别国讨饭,还是浪费粮食,要么就是参军,转过头来成为敌对方,屠城了就灭掉了潜在实力,永绝后患。而且以德服人,太浪费时间了,没有屠城那么简单方面。
03.让士兵泄愤,震慑住敌对方。战争胜利以后,在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场景,士兵们心里都压着一股火。屠城可以让他们得到的发泄,不管还害怕、愤怒都能得到释放。并且屠城会给别国带来一种强烈的威慑感,“你投降也没用,敢跟我作对你都得死!”在下次要出战的时候,有些国家能吓得直接放弃。那下次掠夺资源更加容易,因此有些国家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