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小知识大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求小学一年级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2.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要比较简单的,很容易背出来的
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数数的方法 数数方法多,看谁多灵活。 数得对又快,得数不写错。
两个两个数,二四六八十, 五个五个数,一五又一十。 数字儿歌 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 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
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 左右两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 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 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
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长桌子, 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 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 国旗上有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
我说六,六六六,六一节啊真快乐, 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真幸福。 我说七,七七七,一个星期有七天, 星期天,不上学,做妈妈的好帮手。
我说八,八八八,慰问军属老大妈, 你扫地,我擦窗,大妈对我笑哈哈。 我说九,九九九,九月十日教师节, 尊敬老师有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
我说十,十十十,两只手上有手指, 十个手指用处大,学习雷锋做好事。 拍 手 歌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
你拍二,我拍二,天天要带小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
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
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壳别乱丢。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
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对数儿歌 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扇子? 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尾巴像扇子。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跑路一溜烟? 你说三,我对三,兔子跑路一溜烟 我对四,谁对四,哪个圆圆满身刺? 你说四,我对四,刺猬圆圆满身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蹦跳上大树? 你说五,我对五,猴子蹦跳上大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扁嘴水里游? 你说六,我对六,鸭子扁嘴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鼻子长又大? 你说八,我对八,大象鼻子长又大。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沙漠天天走? 你说九,我对九,骆驼天天沙漠走。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耕地有本事? 你说十,我对十,黄牛耕地有本事。
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儿歌浅近形象、有节奏感、易记忆,深受儿童喜爱,是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
当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法则让学生感到“厌学”时,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编成儿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数字1—10时,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设计或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9像勺子来盛饭,10像火腿加鸡蛋。这样学生说起来朗朗上口,又形象又好记,还使他们回忆起了幼儿园的生活经验,快乐的识记。
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学生因为年龄小,空间概念比较欠缺,于是我借助学生熟悉的参照物编成儿歌帮助记忆。早晨起床面向阳,开动脑筋想一想;前是东来后是西,左是北来右是南;伸出左右两只手,东南西北记得牢;地图方位有规定,上是北来下是南;左是西来右是东,小朋友们要分清。
在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时,认识了“>”“”。
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学什么知识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
“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
(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教学计划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
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
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六)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七)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4. 求小学一年级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5. 小学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1. 数一数2. 比一比 (多少,长短,高矮)3. 1-5的认识与加减法(读写,顺序,大小比较)4. 认识图形和物体 (标准图形的直观认识)5. 分类6. 6-10的认识和加减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和小于10)7. 11-20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8. 认识钟表 (简单时间的认识)9. 20以内数字的加 (进位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1. 位置 (上下左右)2. 20以内数字的减 (退位减)3. 图形的拼组 (动手,简单图形的简单性质)4. 100以内数字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5. 人民币 (各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换算,使用)6. 100以内数字的加减(一) (整十加个位数,估算)7. 认识时间 (读写,换算,简单的加减)8. 找规律9. 统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1.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测量)2. 100以内的加减(二) (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竖式计算,估算)3.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构成,直,锐,钝角)4. 乘法的初步认识 (2到6的乘法)5. 观察物体 (视角)6. 表内乘法 (7到9的乘法)7. 统计 (单式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分析)8. 数学广角 (极其简单的数学推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1. 解决问题 (复习)2. 表内除法(一) (2到6的除法)3. 图形变换 (平移,旋转,锐角,钝角,画角)4. 表内除法(二) (7到9的除法)5. 万以内数字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6. 克和千克 (重量单位)7. 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法(一) (整百整千的加减,估算)8. 统计 (表格统计图,学会统计)9. 找规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1. 测量 (各长度,重量单位的认识)(没学角度的测量)2. 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法(二) (非整十数之间的加减:进退位、竖式计算,估算)3.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4. 有余数的除法 (整除后、、、)5. 时、分、秒 (换算,时间概念)6.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表内乘法后、、、估算)7.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写,大小比较)8. 可能性9. 数学广角 (排序问题,人民币购物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1. 位置与方向 (大致方位)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较大数除小数)3. 统计 (单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4. 年、月、日 (关系,闰年,月份天数,24小时制)5. 两位数之间的乘法 (较大数乘较大数,估算)6. 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单位)7.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8. 解决问题 (复习)9. 数学广角 ( *** 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1. 大数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2. 角度的测量 (读写,量角器,其他角)3.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估算)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直,平行,点线距离,定义,画法,底边,高)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较大数除较大数)6. 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按图)7. 数学广角 (时间分配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1. 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运算顺序)2. 位置与方向 (具体方位,地点)3. 运算规律与简便计算 (计算捷径)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读写,大小比较,性质,小数点,近似值)5. 三角形 (认识,稳定性,边关系,特殊三角形,内角和)6.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运算规律)7. 统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8.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1.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近似值)2. 小数除法 (小数除整数,整数除小数)(近似值)3. 观察物体 (视角,判断)4. 简易方程 (字母代 表数,读写,代数式,含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应用)5. 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6. 统计和可能性 (概率,中位数,公平性)7. 数学广角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代表的含义----身份证)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1.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角度的重合问题)2. 因数与倍数 (2,3,5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解答问题)3.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体积,其他性质)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读写,大小比较)(各种分数,约分,通分,与小数的互化31/50=0.62)5. 分数的加减 (同分母,异分母,运算规律) 36. 统计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打电话:2的n次减1)7. 数学广角 (检测问题,最少次数,3的n次,3的(n-1)次减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 1. 位置 (坐标)(数形结合)2.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异同分母),约分,倒数知识)3. 分数除法 (分数除整数,分数除分数,比)4. 圆知识的认识 (周长,面积)(起跑线:2π乘以宽度)5. 百分数 (读写,大小比较,折扣问题、、、)6. 统计 (扇形统计图)、(转化)(合理存款)7.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1. 负数的基本知识 (数轴,简单的大小比较,代表含义)2. 圆柱与圆锥 (表面积,体积,圆锥表面积:2πL)3. 比例 (性质)4. 统计 (各种统计图,复习,要素)5. 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 【数字与计算】 【图形与测量】 【统计知识】 【方位问题】 【式与方程】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 【数学逻辑推理思维(由简入繁)】。
6. 小学数学小常识
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识,做数学报用上它也很不错。
人们把12345679叫做“缺8数”,这“缺8数”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乘,乘积竟会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
12345679*81=999999999
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最后,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 …
12345679*171=2111111109
也是“清一色
7. 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2.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要比较简单的,很容易背出来的
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数数的方法 数数方法多,看谁多灵活。 数得对又快,得数不写错。
两个两个数,二四六八十, 五个五个数,一五又一十。 数字儿歌 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 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
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 左右两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 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 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
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长桌子, 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 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 国旗上有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
我说六,六六六,六一节啊真快乐, 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真幸福。 我说七,七七七,一个星期有七天, 星期天,不上学,做妈妈的好帮手。
我说八,八八八,慰问军属老大妈, 你扫地,我擦窗,大妈对我笑哈哈。 我说九,九九九,九月十日教师节, 尊敬老师有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
我说十,十十十,两只手上有手指, 十个手指用处大,学习雷锋做好事。 拍 手 歌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
你拍二,我拍二,天天要带小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
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
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壳别乱丢。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
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对数儿歌 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扇子? 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尾巴像扇子。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跑路一溜烟? 你说三,我对三,兔子跑路一溜烟 我对四,谁对四,哪个圆圆满身刺? 你说四,我对四,刺猬圆圆满身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蹦跳上大树? 你说五,我对五,猴子蹦跳上大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扁嘴水里游? 你说六,我对六,鸭子扁嘴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鼻子长又大? 你说八,我对八,大象鼻子长又大。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沙漠天天走? 你说九,我对九,骆驼天天沙漠走。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耕地有本事? 你说十,我对十,黄牛耕地有本事。
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儿歌浅近形象、有节奏感、易记忆,深受儿童喜爱,是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
当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法则让学生感到“厌学”时,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编成儿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数字1—10时,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设计或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9像勺子来盛饭,10像火腿加鸡蛋。这样学生说起来朗朗上口,又形象又好记,还使他们回忆起了幼儿园的生活经验,快乐的识记。
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学生因为年龄小,空间概念比较欠缺,于是我借助学生熟悉的参照物编成儿歌帮助记忆。早晨起床面向阳,开动脑筋想一想;前是东来后是西,左是北来右是南;伸出左右两只手,东南西北记得牢;地图方位有规定,上是北来下是南;左是西来右是东,小朋友们要分清。
在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时,认识了“>”“”。
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学什么知识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
“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
(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教学计划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
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
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六)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七)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4. 求小学一年级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5. 小学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1. 数一数2. 比一比 (多少,长短,高矮)3. 1-5的认识与加减法(读写,顺序,大小比较)4. 认识图形和物体 (标准图形的直观认识)5. 分类6. 6-10的认识和加减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和小于10)7. 11-20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8. 认识钟表 (简单时间的认识)9. 20以内数字的加 (进位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1. 位置 (上下左右)2. 20以内数字的减 (退位减)3. 图形的拼组 (动手,简单图形的简单性质)4. 100以内数字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5. 人民币 (各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换算,使用)6. 100以内数字的加减(一) (整十加个位数,估算)7. 认识时间 (读写,换算,简单的加减)8. 找规律9. 统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1.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测量)2. 100以内的加减(二) (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竖式计算,估算)3.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构成,直,锐,钝角)4. 乘法的初步认识 (2到6的乘法)5. 观察物体 (视角)6. 表内乘法 (7到9的乘法)7. 统计 (单式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分析)8. 数学广角 (极其简单的数学推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1. 解决问题 (复习)2. 表内除法(一) (2到6的除法)3. 图形变换 (平移,旋转,锐角,钝角,画角)4. 表内除法(二) (7到9的除法)5. 万以内数字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6. 克和千克 (重量单位)7. 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法(一) (整百整千的加减,估算)8. 统计 (表格统计图,学会统计)9. 找规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1. 测量 (各长度,重量单位的认识)(没学角度的测量)2. 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法(二) (非整十数之间的加减:进退位、竖式计算,估算)3.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4. 有余数的除法 (整除后、、、)5. 时、分、秒 (换算,时间概念)6.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表内乘法后、、、估算)7.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写,大小比较)8. 可能性9. 数学广角 (排序问题,人民币购物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1. 位置与方向 (大致方位)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较大数除小数)3. 统计 (单式条形统计图,平均数)4. 年、月、日 (关系,闰年,月份天数,24小时制)5. 两位数之间的乘法 (较大数乘较大数,估算)6. 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单位)7.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8. 解决问题 (复习)9. 数学广角 ( *** 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1. 大数的认识 (读写,顺序,大小比较)2. 角度的测量 (读写,量角器,其他角)3.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估算)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直,平行,点线距离,定义,画法,底边,高)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较大数除较大数)6. 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按图)7. 数学广角 (时间分配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1. 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运算顺序)2. 位置与方向 (具体方位,地点)3. 运算规律与简便计算 (计算捷径)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读写,大小比较,性质,小数点,近似值)5. 三角形 (认识,稳定性,边关系,特殊三角形,内角和)6.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运算规律)7. 统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8.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1.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近似值)2. 小数除法 (小数除整数,整数除小数)(近似值)3. 观察物体 (视角,判断)4. 简易方程 (字母代 表数,读写,代数式,含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应用)5. 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6. 统计和可能性 (概率,中位数,公平性)7. 数学广角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代表的含义----身份证)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1.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角度的重合问题)2. 因数与倍数 (2,3,5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解答问题)3.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体积,其他性质)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读写,大小比较)(各种分数,约分,通分,与小数的互化31/50=0.62)5. 分数的加减 (同分母,异分母,运算规律) 36. 统计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打电话:2的n次减1)7. 数学广角 (检测问题,最少次数,3的n次,3的(n-1)次减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 1. 位置 (坐标)(数形结合)2.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异同分母),约分,倒数知识)3. 分数除法 (分数除整数,分数除分数,比)4. 圆知识的认识 (周长,面积)(起跑线:2π乘以宽度)5. 百分数 (读写,大小比较,折扣问题、、、)6. 统计 (扇形统计图)、(转化)(合理存款)7.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1. 负数的基本知识 (数轴,简单的大小比较,代表含义)2. 圆柱与圆锥 (表面积,体积,圆锥表面积:2πL)3. 比例 (性质)4. 统计 (各种统计图,复习,要素)5. 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 【数字与计算】 【图形与测量】 【统计知识】 【方位问题】 【式与方程】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 【数学逻辑推理思维(由简入繁)】。
6. 小学数学小常识
这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识,做数学报用上它也很不错。
人们把12345679叫做“缺8数”,这“缺8数”有许多让人惊讶的特点,比如用9的倍数与它相乘,乘积竟会是由同一个数组成,人们把这叫做“清一色”。比如: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
12345679*81=999999999
这些都是9的1倍至9的9倍的。
还有99、108、117至171。最后,得出的答案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 …
12345679*171=2111111109
也是“清一色
7. 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