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学校使用教育App收费问题?
客观来看,任何教育数字化工具,都应该优先服务于教学工作,而不是成为“看管”学生的工具。一些教育数字化工具对学生的的评判标准,也不符合教育实际,教师不能不加甄别、拿来就用。负责的教师应该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兴趣偏好与性格特质,结合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一刀切”式的管理、不顾实际的“教育”,很可能会伤害孩子。正如在报道中,有学生表示:“今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扣分了,感觉很不好意思,别的同学还会嘲笑我。”
在部分学校,出于种种原因,校方和教师的话语权远大于学生和家长。学生家长即便质疑教师管理方式的科学性,也很难公然对抗。正如报道中提到的,有家长表示怀疑,“虽然没有通知交费,但老师一通知,家长不敢不用。如果大多数家长交费,App运营企业靠该项业务每年能获得大量收入”。
校方能不能要求学生家长缴纳因为教师单方面决策而产生的费用?交上的钱最后去了哪里?这里面会不会有见不得人的“暗箱操作”?学生和家长有理由提出这些问题,它们不仅关乎使用相关App的必要性,也直接关涉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学校在选择使用数字化教学工具的时候,理应慎之又慎,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尽可能减少误会,使教育数字化工具发挥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