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是在什么时候被称为"药都"的??

忘记了....... 忘记了....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1-17
展开全部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这是小时候就能琅琅上口的民谣。然而记者却从未曾前往实地领略这个有着1800年历史的药都。在第35届樟树药交会到来的前夕,记者赶到樟树,一探这个千年药码头。
   千年“樟帮”铸辉煌
  到达樟树已是10月13日凌晨2点多钟,晚秋的江南已是阵阵凉意,因为太早,樟树火车站广场显得有些昏暗,没几个人影。看到记者出来,几个人凑上来问要不要出租车,然而他们所指的出租车就是指由摩托车改装过来的三轮车。上车后与司机聊起来,他告诉记者,三轮车目前还是樟树出租车的主力军,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面包车,只有极少是富康、捷达和桑塔纳。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是襟带江西东南西北四大门户的天心地胆之地, 自古就是“四会要冲”、“八省通衡”的水陆交通要津。因得地利之先,交通之便,人和之利,樟树曾为江西省四大名镇之一。早在4500年以前,樟树境内已有繁荣的城邑。目前境内考古发现有1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筑卫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定是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古城,属20世纪100项重大发现之一,打破了学者“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被考古学家定位为“吴城文化”。
  而最令樟树扬名立腕的还是源远流长的药业。早在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被后世道学家尊崇为“太极仙翁”的葛玄,就在位于樟树东南风景秀丽、盛产药材的阁皂山采药、洗药、制药,是樟树中药加工炮制的创始人。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樟树的药业发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樟树也都有相应的雅号:吴叫药摊,唐谓药圩,宋号药市,明为药码头,清称南北川广药材总汇,被喻为“樟帮”。明末清初时,樟帮与京帮、川帮并称为全国三大药帮,“南樟北祁”一时称盛,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成为海内外药界认同的中国国药之都。
药交会美丽航迹
  樟树的中药加工炮制,选购道地药材,都有独到的传统方法,医用疗效较高,被御医选为皇宫用药。樟树的成药加工,亦均有许多秘方奇术,为古今医家推崇。新中国成立以后,樟树药都称号得以更加闪亮还是因为每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其参与地域之广,药商之众,品种之多,时间之长,成交额之高均为全国各大药市之冠。
  建国初期樟树就被国务院认定为中国十大中药材市场之一。1958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确定樟树、河南百泉与河北安国为全国三大药交会主办地。计划经济时期,各种物资分配与再分配,一般都是通过开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每次全国药品交易会,都是医药行业技术、成果产品、信息、政策、产销交流的大规模盛会。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时代,各家医药单位想要基本满足全年的生产和销售任务,只有参加药交会。由在药交会上得合同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来年的命运。因此,每逢药品交易会,既是全国医药行业技术、成果产品、信息、政策和产销交流之日,更是合同大行其道、喜获丰收之时。药交会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合同会”。有企业甚至认为,药交会等于签合同,合同即等于企业员工的口粮。因此,药交会在医药产业中担当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今樟树已经举办了35次药交会,甚至有过参会人数超过5万、交易额高达13亿元的惊人纪录,其盛况号称“全国南北药材市场之冠”。客商云集如过江之鲫,生意兴隆如日中天的盛况成了樟树人足以自豪的记忆。一位樟树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樟树药交会时,因为外来客商太多,几乎每一个市民家都住着一两个客商,每家每户都成了会场,成了合同签订的场所。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击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全国药交会面临着严峻挑战。樟树药交会也呈现了客流量和成交额逐年下滑、人气逐年低落、会议规模逐年萎缩的态势。有药界人士分析认为药交会这种模式是正在缓缓下沉的“泰坦尼克”号,迟早会消失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
  首先,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医药市场的发展越来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一定实力的医药企业大多已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营销体系,拥有了自己的销售网络或业务联络员,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点;中成药的交易逐渐走向代理制,产品的推广、营销在当地都已做完,会上签合同发货这种往日最大的交易方式几乎被淘汰。产区经营者与买方直接的联系加强,有的医药集团甚至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药交会这种传统交易方式对他们已无太大吸引力。这在客观上导致了药交会的日益衰落。
其次,交易渠道拓宽,中药材交易的重点转向批发市场,那种单一依赖药交会供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受到了挑战。中药材的交易主动权已逐渐落入各大市场的个体药商手中,经营药材的医药企业越来越没有生意可做。因此,参会的国有中药商业企业大为减少,民营、个体药商明显增多。
 更为令人关注的还是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传统的药材、药品贸易非常注重通过集散交易,而近些年信息与交通业的高速发展,信息资讯和电子商务日益渗透到商业的各个环节,利用这些现代通讯设备在公司办公室甚至家里,就可以做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生意,根本用不着再往药交会跑。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将日益淘汰旧的经营体制。
  应该说,药交会的“沉没”是市场发展、科技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打造名副其实的“药都”
  药交会主宰行业命运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种由于衰落而导致的失落情绪,开始弥漫在人们的周围,也困扰着樟树人。
  但樟树并没有停留在昔日辉煌记忆和今天的失落中,他们也在寻求着改变,不仅赋予药交会新内涵,而且更自信地朝着建设“药都”目标前进。
  “我们樟树人是注重实际的。比如外来人一般对樟树的出租车有看法,认为在现代城市里这种三轮车早该淘汰,我们也曾有过这种想法。但后来一调查,发现老百姓对它们是持欢迎态度,这也符合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因此我们还是保留了这种出租车。同样在药交会这个问题上,我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我们打造真正的‘药都’的步伐也是实实在在的。”
  樟树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为我们介绍“药都”新韵。他们告诉记者,面临着药交会萎缩态势,樟树市审时度势改变了策略,为药交会注入了新的内涵。
  首先是樟树人敏锐地认识到现在的药交会交易功能虽然下降了,交流功能却得到凸现,从昔日的以商品交易为主转为以信息交流为主。参会者除了相互广泛的人际交往外,比过去更注重信息的交流与合作,精力大都花在了解行情、交流信息上。中药材经营者从做关系业务、人情业务转变为做信息业务。另外,药交会也逐渐成为医药企业树立形象、宣传新药品牌的黄金宝地。
  在尊重这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樟树市不断改变办会模式,丰富会议内容,从多方面满足厂商要求,使樟树药交会走出低谷。去年药交会,参会代表创下历史新高,参展品种8500余个,成交额10.5亿元。同时,以樟交会为平台,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签约项目36个,合同资金8.1亿元。而今年的樟交会除召开药材(药品)交易会外,还召开中国新医学博士论坛、举行招商引资洽谈会、福城省级医药工业园授牌等,创新了药交会的形式。截至10月16日,全国各地3800多家医药企业、3.5万人参会,共有7850余个药材(药品)参展,交易额达10.7亿元。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订项目28个,合同资金8.83亿元,其中医药项目7家,合同资金2.1亿元。可以说,药交会——这艘计划经济时代打造的巨轮,秉承了药交会精神继续航行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
  除了继续增强樟交会品牌效益,樟树也认识到,要想成为真正的“药都”,樟树不仅要引入现代物流,而且要使自己成为药材的生产基地、加工基地。近年来,樟树围绕实现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加速中药材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创新。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樟树加快了中药材种植业的产业化、标准化的步伐,扩大了中药材种植规模,品种达1700余种;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实现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发展壮大了樟树制药厂和清江制药厂等全国重点中药材生产企业,培育了以年产值达2.6亿元仁和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樟树中药材产业产值连续3年以年均30%的速度快速增长,全市中药产业年创产值超过12亿元。
  有“樟帮”的传统,有现代的创新,樟树一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药都”,这是一位樟树人对记者说的话,这也是樟树人打造“中国药都”的自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