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光绪帝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仪,留下了2句让人泪目的话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8-03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8万
展开全部

光绪皇帝的一生,是极度悲催的一生。

从他诞生的那天起,命运似乎就没有眷恋过他。

他4岁登基,直到38岁抑郁病死,没有一天不是在他人的掌控之下。

看似身居高位,享受着普通百姓羡慕的荣华富贵,但是他的内心苦闷之极,甚至想要做一只自由的小鸟都不可能。

在他临终的那一刻,他明白自己根本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交代接班人的权力,但他还是好奇地多问了一句。

等他知道接替自己的是载沣的幼子溥仪的时候,他还是留下了两句悲伤、引人泪目的话。

这两句话不仅道出了他作为皇帝的悲哀,更是预示着大清朝即将灭亡的命运。

自乾隆后期,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就已经被西欧国家赶上了。

当欧洲国家纷纷借助蒸汽机革命的 科技 成果蒸蒸日上的时候,大清国上下还把洋人的东西当成奇淫技巧。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英国人用大炮叩开了大清国的大门,然后其他国家紧随其后,纷纷把中国当成他们的原料生产基地和廉价劳动力基地。

英法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咸丰皇帝带着家眷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然后死在了哪里。

为了抢夺权力,升任慈禧太后的懿贵妃和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等人处死了咸丰留下来的顾命八大臣。

他们把小皇帝同治支在龙椅上,自己坐在珠帘后面来发号施令。

从此,中国进入了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

慈安太后虽然是咸丰的正妻,但是并不热衷权力,她虽然端坐在珠帘之后,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而慈禧太后热衷权力,笼络朝臣,就像唐朝的武则天一样。

同治皇帝虽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但是在皇权面前,这层感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同治皇帝命不好,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不得已慈禧太后只能选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来成为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光绪。

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年幼,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朝政依旧是由慈禧太后把持着。

晚清时节,局势风云变幻,光绪帝继位的时候,中国的邻邦日本也在积极学习西方,进行变法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改革之后的日本,从上到下焕然一新,不仅仅打破了旧的制度,革新了士农工商千年不变的体制,而且通过富国强兵走上了列强的道路。

而中国的内部却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另一种以翁同龢为代表的的保守派,提出祖宗之法不可变。

两派从朝堂上,争斗到 社会 上,互相掣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尽管如此,在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下,中国依然建立起一套尚不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发展了当时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海军。

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最终在甲午海战和陆战中被彻底打醒。

中国不但失去了前期洋务运动的成果,更是进一步的割地赔款,加剧了 社会 矛盾。

因此慈禧太后也打算有限度地进行一些变法的措施,适当地给已经成年的光绪皇帝一些发言权。

这个时候,一个叫康有为的广东举人出现在光绪皇帝的眼前。

因为广东很早就作为跟英国贸易的通商口岸,当地的民风相对开化,接触新事物较早。

所以康有为一番慷慨陈词,很快就打动了不谙世事的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给他封了官,并且授予了一定的权力。

慈禧太后也默许了光绪的做法,要看看康有为到底将有一番什么作为。

康有为深感当时中国积弱已深,旧势力是阻挡改革道路上的羁绊。

所以他大胆地向光绪皇帝提出铲除旧势力的方案,这其中旧势力的代表就是慈禧太后。

康有为出身低微,在官场政治方面的感知度和理解度,堪称幼稚。

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不但动了旧势力的利益,更是在动荡不安、行将就木的清政府身上下了一味要命的猛药。

“大国之治如烹小鲜”,治理国家最忌讳的就是左右翻腾,大修大改。

一旦脱离中庸之道,就很容易走极端,最终产生不良的后果。

康有为的提议很好,但是不适合中国,而且本身他阅历和实际经验很少,并不能提出具体合理的改革措施。

因此翁同龢、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逐渐看透了他的真面目,就把他从行政中枢给驱逐了出去。

康有为不甘心,竟然兵行险着,让自己的学生梁启超前往天津新军的统领袁世凯处,以光绪皇帝的口谕,命令袁世凯带兵刺杀慈禧太后。

袁世凯久经战阵,对利害的揣摩岂是康梁这种人能比得了的。

他一方面稳住梁启超和康有为,另一方面快马加鞭向慈禧太后的亲信大臣荣禄报告。

慈禧太后大怒,立即派兵捉拿康梁等人,结果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大使馆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戊戌六君子”则慷慨就义。

慈禧太后余怒未消,迁怒于听信康梁之词的光绪皇帝。

她把光绪皇帝周围那些支持变法的宫女太监们全部处死,并且把光绪最心爱的珍妃扔进了井里。

然后她又命人把光绪皇帝囚禁到了瀛台。

光绪忧郁致死

光绪皇帝当时不到三十岁,就被关在了与世隔绝的小岛上。

他被慈禧太后派人严密地监视着,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他的一举一动都逃脱不了慈禧太后的法眼。

他虽非慈禧太后亲生,但也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没想到年少轻狂的他,竟然听信康有为的话,要杀死自己的姨母。

这实在令慈禧感到寒心,也令慈禧对他感到绝望。

在关押光绪皇帝的那段时间里,慈禧太后更是牢牢把握住了对权力的控制。

但是她年事已高,身体器官日渐衰退。

在风云动荡的晚清岁月,又岂是她一个女人所能左右。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只能带着光绪皇帝逃往了西安。

光绪皇帝心如死灰,对国家大事再也提不起兴趣。

等他从西安返回之后,就抑郁地生病了。

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没有权力去选择接班人,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还是多问了一句。

当他得知是自己年仅3岁的侄子溥仪的时候,他长叹了一声,说出了心中的幽怨。

“找一个大一些的岂不是更好?不过太后的旨意谁敢违抗呢?”

说完不久,他就去世了。

这两句话在现在看来,甚是令人心酸泪目。句句透露着光绪皇帝的无奈,明知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一点点“眼看他楼塌了”……

而那位囚禁他的慈禧太后,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也跟着走了。

大清国,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但是这艘四处漏水的“大船”,没过多久还是“沉没”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