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熬夜的危害是什么?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包括苍蝇、蠕虫甚至水母等无脊椎动物也会睡觉。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睡眠对所有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来说都是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睡觉?
事实上,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答案。据11月18日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PARP1蛋白犹如“天线”,可向大脑发出睡眠和修复DNA损伤的时间信号,这一发现朝着解开这个谜团更迈近了一步。
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在醒着的几个小时里,紫外线、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素会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然而,大脑中过度的DNA损伤会带来危险,睡眠则可以“召唤”DNA修复系统。
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通过斑马鱼实验,研究人员确定,DNA损伤的累积是引起睡眠状态的驱动因素。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觉的冲动,于是鱼进入了睡眠状态。随后的睡眠促进了DNA修复,从而减少了DNA损伤。
研究还发现,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减少稳态睡眠压力并修复DNA损伤
那么,大脑中是什么机制告诉我们:该睡觉了?研究发现,PARP1蛋白是DNA损伤修复系统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应的蛋白之一。它可标记细胞中DNA损伤位置,并“招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
通过遗传和药理学操作,PARP1的过表达和敲低(表达下调)实验表明,增加PARP1不仅可促进睡眠,还可增加睡眠依赖性修复。相反,抑制PARP1会阻断DNA损伤修复的信号。结果就是,这些鱼没有完全意识到它们累了,因而不会进入睡眠模式,造成DNA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同样的实验结果也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
这一新发现描述了如何在单细胞水平上解释睡眠的“事件链”。这种机制可解释睡眠障碍、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相信,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能拓展到更多其它的动物,包括从低级无脊椎动物到人类。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保持每晚7-9小时的充足睡眠;
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和黑暗的睡眠环境;
避免在睡觉前摄入刺激性物质,例如咖啡因和酒精;
采用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或渐进性肌肉松弛;
坚持适量的运动,但不要在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
经常熬夜对身体有以下伤害:
免疫系统受损:长期熬夜可能会减弱免疫系统,导致易感染疾病;
心血管系统问题:失去规律的睡眠模式可能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内分泌紊乱:熬夜会影响睡眠激素的分泌,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生理节律;
精神健康问题:长期熬夜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相关联。
记忆力下降:过度熬夜可能会对大脑功能产生消极影响,降低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如果你每天只睡5个小时,那么你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受到损害,让你更容易生病。此外,失去规律的睡眠模式还可能导致你感到疲劳、无精打采,这可能会影响你的情绪和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