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什么人物
展开全部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1],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中文名
张学良
别名
双喜、小六子、张汉卿、张少帅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
出生日期
1901年(辛丑年)6月3日
逝世日期
2001年(辛巳年)10月14日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东北陆军讲武堂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西安事变促蒋抗日
东北易帜
中原大战
籍贯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军衔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职务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字
汉卿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中文名
张学良
别名
双喜、小六子、张汉卿、张少帅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
出生日期
1901年(辛丑年)6月3日
逝世日期
2001年(辛巳年)10月14日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东北陆军讲武堂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西安事变促蒋抗日
东北易帜
中原大战
籍贯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军衔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职务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字
汉卿
展开全部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张学良这个人很复杂,跟国*两家都有关联,总体讲还算一个有正义感爱国心的人,不过历史上所作所为很复杂,夹杂了军阀实力、个人声誉等私心考虑。
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抗也是民族耻辱,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张学良洗刷自己不抵抗将军名声的因素,在事变起因中占极大比重。多年以后张学良在对西安事变的自我评价中,称其误长官,害朋友,毁部下,莫此为甚(见凤凰卫视专访),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送蒋**回南京的举措,是大手笔。正是如此,维护了蒋介石的威望,保证了蒋介石对抗战的领导权威。对于蒋介石来说,软禁张学良,也不是什么个人恩怨,而是为了解决东北军集团的遗留问题。抗战胜利之际,东北的接收成为国*双方力争的焦点,国*政府内有让张学良出山的提议。如果南京方面让张学良出面回到东北,情况可能会有很大不同。对此,中*有一个十分厉害的策略,率先向蒋建议,请张学良出来回东北。这恰恰加剧了蒋的疑虑,而彻底否定了让张学良出山的提议。应该说,这个心理战,中*打得十分漂亮。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附注:“不抵抗政策”的真相
九一八事变为蒋**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近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而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抗也是民族耻辱,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张学良洗刷自己不抵抗将军名声的因素,在事变起因中占极大比重。多年以后张学良在对西安事变的自我评价中,称其误长官,害朋友,毁部下,莫此为甚(见凤凰卫视专访),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送蒋**回南京的举措,是大手笔。正是如此,维护了蒋介石的威望,保证了蒋介石对抗战的领导权威。对于蒋介石来说,软禁张学良,也不是什么个人恩怨,而是为了解决东北军集团的遗留问题。抗战胜利之际,东北的接收成为国*双方力争的焦点,国*政府内有让张学良出山的提议。如果南京方面让张学良出面回到东北,情况可能会有很大不同。对此,中*有一个十分厉害的策略,率先向蒋建议,请张学良出来回东北。这恰恰加剧了蒋的疑虑,而彻底否定了让张学良出山的提议。应该说,这个心理战,中*打得十分漂亮。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附注:“不抵抗政策”的真相
九一八事变为蒋**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近年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而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