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表怎么写?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其正常波动范围为口腔温度36-37℃,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3-0.5℃。.体温: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最高限度时称为发热,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发烧。
传统观念认为正常体温为37℃,但因为测试部位、时间、季节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现在认为正常体温不能简单以一个数字37℃来表示。正常体温根据测试部位的不同,体温的正常值稍有差异。常用的体温包括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有轻度变化。
1、首先打开14天温度记录表,填写班级基本信息,学生姓名,班主任姓名,如红色文本框所示。
2、填写上海开工日期或其他需要14天温度监测的原因备注,如红色文本框所示。
3、填写每日体温、有无咳嗽胸闷,如下面的红色文本框所示。
4、在14天内填好后,归档,如下图所示。
测量记录方法:
测量记录方法:预先将基础体温计或者智能体温计准备好,置床头或枕边随手可取到之处,智能体温计可以在每日凌晨测量。
睡眠6小时以上,醒后即把体温计含入口中(请将探头置于舌下内侧根部,紧闭嘴巴,以确保测出正确的体温。)至少3分钟(通常与清晨5~7点进行),取出体温计观察温度。
对所有近14天内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有旅居史的人员和外省市通报的密接、次密接人员,一律实施“14+7”天集中隔离。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引导外来人员严格居家防控要求,减少不必要外出,非必要原则上不离开,家住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原则上假期不回家。
体温监测是用体温监测仪检查不同部位的体温。部位有鼻咽、鼓室、食管下段、心脏和直肠。各部位的温度可间接代表某器官的温度。如鼻咽、鼓室的温度与脑温度近似。食管下段温度代表心脏温度。直肠温度,指示身体内部中心的体温。
各部位温度的监测均有其特定的意义:监测食管下段温度,可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出现;鼻咽与鼓室的温度,可指示循环阻断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的安全时限;直肠温度能指示复温时中断复温的安全体温。
工作原理
“试表”时,体温表下端的玻璃泡和人体接触,因为人体温度比体温表温度高,玻璃泡中的水银受到从身体传来的热的作用,体积膨胀,就沿着玻璃细管上升,直对水银温度和人体温度相同为止。
体温表的构造很特殊,在玻璃泡和细管相接的地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体温表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就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体温表离开人体后还能继续显示人的体温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体温度计
2021-06-18
眉栏:包括患者姓名、入院日期、科别、床号、诊断、病历号、日期、日数、手术、产后日数、时间、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其中,姓名应填写全名,入院日期应填写年-月-日,例如2007-07-06。科别应填写全称,如心内一。床号应填写实际床位号。诊断应写主要诊断。
日期:每页第一日应填写格式为月-日,其余6天只填写日。如遇到新的月份,应填写月-日,遇到新的日期,填写年-月-日。
住院日数:从住院当天起为第一天写“1”,连续写至出院当日。
底栏:包括血压、体重、体液入量、尿量、大便次数等。其中血压应按医嘱或护理常规测量并记录,入院当天应记录,每周至少记录1次。如需每日记录一次,将测量数据以分式记录在相应的时间栏内,下肢血压须注明“下”。体重应每周均需测量,记录于当天相应格内;危重患者或不能下地活动者,以“卧床”表示。尿量应记录24小时摄入总量,包括输血、输液、口服等(与危重护理记录单一致)。大便次数应每隔24小时填写前一日的大便次数,如无便记0;灌肠后的大便次数应于次数后加短斜线写“E”,如3/E表示灌肠后大便3次,3/2E表示灌肠两次后大便3次;1/2/E表示自解一次,灌肠后解两次;人工肛门写大便失禁写“*”。
体温:在42℃-40℃横线之间,用蓝笔在相应日期与时间内记录。正常体温画单横线,低热画双横线,高热用红笔升高相应度数并加短横线表示。如体温在35℃以下,应用蓝笔在35℃-34℃横线之间相应时间栏内写“不升”。
其他信息:凡需写时间一律用中文书写×时×分。如需外出、拒试等,在相应时间栏内写“外出”、“拒试”,如有特殊情况要写明原因并请医生或护士及时处理。
页码:用蓝笔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