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人不喜欢《刺杀小说家》?电影质量究竟如何?
我说实话,这是一部影视工作者很用心拍的一部烂片,看了一部电影,他们的天花板我大概已经知道在哪里了,观念决定层次,人的观念上不去,顶天也就这样了,电影和观众之间彼此洗脑,最后大家都满足于此。
词句之间充满别扭怪异感,有些多年前译文小说的感觉。不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去看原著,估计一千字都坚持不下去。相信我,导演和编剧为了把这个故事处理得通俗易懂已经尽力了。
我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是好演员好特效,但是被剧本毁完了一些情节上的问题真的不是浪漫主义之类的问题,比如说男主见了人贩子就下死手,却一直不杀小说家;石头能爆大卡车的倒后镜但却打不死小说家,等等这些方面,以及男主接手小说之后,小说世界的恶意玩梗,让这个作品彻底稀碎了。特效是好的,但是剧情真的垃圾
如果说这是一个失去孩子的精神病人的精神寄托世界,那么还能给高一点分。
浪漫?魔幻?并不代表从虚无里硬生生抠出来,
逻辑僵硬,生硬的搞笑,毫无代入感的氛围,场景切换,只会觉得跳戏。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有些期待,即使警察和佟丽娅那段,都忍住了,但是越到后面越没感觉,疑问不解答,挖的坑也不埋。
整个小说里的世界观特别崩塌不说在山顶上是怎么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的,打了几年了,外面为什么安然无恙,为什么将军能成半神?连旁白都没有介绍,吐了,怪不得写了10年小说依旧不出名,雷佳音来句吐槽旁白,也是好的,但是突兀的在电影里,没有任何交代和吐槽,全靠观众脑补?给雷佳音的书删了,给观众的剧情也删了。
小说创作的关键在于虚幻的真实大意就是,小说里面所有的东西可以是虚幻的,但是一定要让读者感受到这些虚幻的东西运行起来的真实感。卡夫卡的作品,尤其是这篇变形记,就是最经典的例子。人变成甲虫,是虚幻的,但是主角变成甲虫后所有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变化,以及家人看到他后的心态,行为等等都非常真实,而围绕着主角变成甲虫之后的每一步剧情发展,都是完全合乎常理的。
读完这篇小说,你会觉得如果真的存在这个小说背景的世界,如果主角真的变成了甲虫,那么主角的经历完全可能演变成小说里描述的剧情。
电影细节处理不到位电影看完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剧情上有强烈的不完整感觉,电影中魔幻和现实的呼应不够严丝合缝,让人感到明明已经有很多伏笔,为何最后却没有拍出来,真的让人非常遗憾,很大程度上是完全还原了原著小说的脉络,虽然红发鬼故事和现实扩充了很多内容,但是整个电影的脉络还是跟着原著走的。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上面说过,短篇小说的魅力在于我们可以只专注于描述某个片段和设定,但是一旦这些被扩充成中长篇将内容变得丰满的时候,人们对这个故事的思考会慢慢引入现实逻辑。
《刺杀小说家》这个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在商业和艺术性上做到平衡,他哪边都想要,最后出来的效果有点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