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回答
展开全部
心要常操,身要长劳。
信了肚,卖了屋。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行船靠舵,赶车靠鞭。
行要好伴,居要好邻。
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秀才谋反,三年不成。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掩饰一个缺点,又暴露了另一个缺点。
眼不见,差一半。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眼是孬汉,手是好汉。
杨柳发青,百病皆生。
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
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要想长寿,先戒烟酒。
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要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夜夜防贼,年年防歉。
一饱为足,十饱伤人。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一壶难装两样酒,一树难开两样花。
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一马不配两鞍,一脚难踏两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
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一有百有,一穷百穷。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艺高人胆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饭休嫌淡,有车休嫌慢。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粮当思无粮难,莫到无粮思有粮。
有钱难买老来瘦。
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有肉嫌毛,有酒嫌糟。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有心烧香,不论早晚。
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遇着绵羊是好汉,遇着好汉是绵羊。
欲速则不达。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圆木平不稳,方木头不滚。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
越吃越馋,越困越懒。
越坐人越懒,越吃口越馋。
钥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开锁。
云彩经不起风吹,朝露经不起日晒。
在朝都是官,在席都是客。
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有病不避大夫。
在家不理人,出外没人理。
在家千日易,出门一时难。
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老。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信了肚,卖了屋。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行船靠舵,赶车靠鞭。
行要好伴,居要好邻。
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秀才谋反,三年不成。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掩饰一个缺点,又暴露了另一个缺点。
眼不见,差一半。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眼是孬汉,手是好汉。
杨柳发青,百病皆生。
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
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要想长寿,先戒烟酒。
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要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夜夜防贼,年年防歉。
一饱为足,十饱伤人。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一壶难装两样酒,一树难开两样花。
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一马不配两鞍,一脚难踏两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
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一有百有,一穷百穷。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艺高人胆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饭休嫌淡,有车休嫌慢。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粮当思无粮难,莫到无粮思有粮。
有钱难买老来瘦。
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有肉嫌毛,有酒嫌糟。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有心烧香,不论早晚。
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遇着绵羊是好汉,遇着好汉是绵羊。
欲速则不达。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圆木平不稳,方木头不滚。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
越吃越馋,越困越懒。
越坐人越懒,越吃口越馋。
钥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开锁。
云彩经不起风吹,朝露经不起日晒。
在朝都是官,在席都是客。
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有病不避大夫。
在家不理人,出外没人理。
在家千日易,出门一时难。
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老。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展开全部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当苛求.
◆.满腹相思难写尽,殚精竭虑只为卿.生花妙笔何处借,长夜无眠赋深情.
◆.秋虫初咽,忆离日匆匆,光阴何急?奔波本是忆中事,又哪堪见难别易?今看残叶,两三风声,一片月明,使生平壮怀烈烈,磨十年长剑,心★豪人杰.万里征程,区区匹马笑越.昆仑纵有千秋雪,我亦誓把昆仑截.说予君听,赤胆似铁,激情如血.
◆.我好比一条河流,向前流淌会有新的际遇.穿越峡谷或者拐弯时不可避免地激溅起这样那样的浪花,但因有河岸的约束,从未泛滥.
◆.我是一棵孤独的树,千百年来矗立在路旁,寂寞地等待,只为有一天,你从路旁轻轻走过的时候.为你倾倒.......砸不扁你就算俺白活了。
◆.钱钟书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还不错,何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我像一只长颈鹿看上去挺傲慢,但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却浅得澄澈,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求人的滋味极不好受,还未等你向人家张口,便自觉矮了一截儿.
◆.也许一个人海誓山盟的时候是真诚的,并没有心去欺骗谁,但无情的岁月可以改变一切,直到有一天他再也负担不起这个承诺.
◆.人,总是在不经意地检视和翻阅岁月时,才发现自己在逝去的昨日里,有过多么美好的时刻.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部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
◆.青山难辨是与,非江河孰识悔恨泪,满腹不平空悲切,梦断红楼心成灰.--< 梦断红楼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林肯 [美]
◆.两情相依时,聪明男人应对女人说:"是送你回家呢,还是去吃宵夜?" 而不应说:"是去吃宵夜,还是送你回家?" 以安全感稳心,以机智博爱.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谈情人不少,而钟情人并不多,没有真正永恒不变的爱.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
◆.火山,过分的热情,反倒成了灾难.
◆.一个婆娘,二十出头,三从不知,四德没有,五伦不讲,六礼不通,乱七八糟,九成废物,十分不是东西.
◆.一身横肉,二目无神,三尺身子,四体不勤,五官不正,六气不顺,七颠八倒,九不成人,十分恶心.
◆.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貂婵是用来离间董卓和吕布的,王昭君是用来与匈奴和亲的,杨贵妃是用来给唐明皇当替罪羊的,西施是用来当礼品送给吴国夫差的.
◆.天下有两种人,擘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吃,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面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中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一种人还有希望,第二种人只有回忆.
◆.学习的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初恋情怀: 对这样的故事,最好不要多说什么.它很安静,很清洁,很舒缓,也很坦然.伤心是成长蜕壳的痛,是幼稚向成熟交的税.所谓青春,是无以名之的烦恼,没有谁愿意付出心来倾听,除了自己.
◆.在装满沙粒的碗里,还可以再倒进一杯水而不致外溢,这是因为具有流动性和渗透力的水多次发现了其中的空隙.
◆.也许没有比爱更抽象,更笼统,更歧义,更不可通约的概念了.
爱,就是对着被爱者怀有一种莫须有的哀怜,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他]冻着,饿着,担心她[他]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起有朝一日她[他]死了怎么办.轻轻地抚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损的磁器.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别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所谓好女人,一方面能包容人生丰富的际遇和体验,其中包括男人们的爱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能驽驭自己的感情,不流于轻浮,不会在情欲的汪洋上覆舟.
◆.最深遂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
◆.人们常说:希腊人尊敬智慧,正如印度人尊敬神圣,意大利人尊敬艺术,美国人尊敬商业一样.
◆.所谓不朽,不过是我不复存在的同义词罢了,我要这样的不朽有何用?
◆.女性蔑视者只把女人当作欲望的对象.他们或者如叔本华,终生不恋爱不结婚但光顾妓院;或者如拜伦莫泊桑,一生风流韵事不断,但绝不真正坠入情网.叔本华:说女性的美,只存在于男性的性欲冲动之中.
◆.拜伦简直就是一副帝王派头我喜欢土耳其对女人的做法拍一下手把她们带进来又拍一下手把她们带出去女人只为供他泄欲而存在.
◆.拜伦在< 唐璜 > 写道: 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自己还是结婚了,为的是:我想有个伴儿,可以在一起打打哈欠.
◆.学会倾听沉默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醉心于原则就是为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爱去死.
◆.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只能维持18~30个月,若过了这个期限,不是面为陌生有就是永远的恋人.
◆.当我回想很久以前的我,回想......那个泪眼汪汪的我的时候,在我的眼前出现的总是一个孤儿的影子,他被无情地遗弃在过去的岁月里了.他孓然一身,举目无亲,徒劳地盼望着回到活人的世界上来,而事实却不可阻挡地被过去的岁月带往更远的地方.我伸出手去,但我无法企及他,并把他领回.我大声呼唤,但我的声音达不到他的耳朵,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死亡,从前的我已成为一个死者,我对他的怀念与对一个死者的怀念有着相同的性质.
◆.人在这个世上总得有所依托,否则就会空虚无聊.有两样东西似乎是公认的人生支柱,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叫做职业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那里叫事业和爱情.
◆.女性是晨雾萦绕的绿色沼泽.
◆.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际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
◆.薛里昂:天地之间,物我无干,惟有美酒佳人,意颇相关.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把天上的火种偷给了人类,怒不可遏.决定惩罚人类,他下令将女人潘多拉送到人间,并让她随身携带一只密封的盒子作为嫁妆.新婚之夜,好奇使潘多拉打开了盒子,发现空无一物,又把它关上了.
◆.邓拓说过:越是没有本领就越是自命不凡.
◆.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以为里面结结实实的都是宝贝.---- 钱钟书
◆.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有第三者旁观.---- 钱钟书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
◆.一个人要成为和大家一样的人,他就不得不附和那些他所不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几乎时时都要违背自己的心愿----高尔基
◆.臆想天外 未知的你 用时间一样整齐的脚步 翩然而至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你也许伤痕累累,但你大可不必痛苦不堪.
◆.木秀孓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理想中女友的五员:容貌像演员,身材像体操运动员,态度像服务员,声音像播音员,烹调像炊事员.
◆.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台举办:[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活动,这是一个获将作品.
◆.毒蛇口,黄蜂蝎子针,最毒还是妇人心.
◆.一秀才赶考来迟,主考官允其补考.出题包含:一二三......十.十....三二一. 上:一叶孤舟,载着二三骚客,启动四帆五浆,经过七滩八湾,可叹十分来迟.下: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弃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
◆.太监最讨厌的歌:把根留住.太监最讨厌的剧本:一剪梅.太监最讨厌的成语:空前绝后.太监最喜欢做的事:边看信息边傻笑.
◆.你是多愁善感的乌鸦,你是活蹦乱跳的青蛙,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地瓜,你是我心中火红的龙虾,我想轻轻地问候你:看我短信的傻瓜,你睡了吗?
◆.即使凤凰从世上绝迹,我也不会在猫头鹰的影子下栖息.
◆.麻雀要是能上供,还要公鸡做什么呢?
◆.学有三失:贪多而不精,食快则不解,贪广则不牢.
◆.不患人不知,惟患人不至.
◆.没有人比你强,你也不比别人强.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划地为牢,作茧自缚.
◆.属于你的,躲也躲不掉;不属于你的,求也求不来.
◆.曲高自来和寡,雀鹄难得齐飞.
◆.木秀孓林风必摧之.
◆.别语缠绵不成句.
◆.奸邪自古误人多,无奈君王轻信何.
◆.人言也许可畏,但最可畏的是你畏人言.
◆.东西大路南北拐,哪个人没有偏心眼.
◆.鸦有反哺意,羊有跪乳恩.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答客诮〕
◆.不学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
◆.世事没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微笑是对付闲言碎语的最好武器.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追求中是没有乘凉的季节的.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欣赏别人的孤独是一种罪恶.
◆.原谅得太多便是放纵.
◆.西谚有语:机会不会再度不叩你的门.
◆.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我得到了我不求索的.--泰戈尔
◆.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后台最重要,德才做参考.
◆.多在有日思无日,莫在无时思有时.
◆.工于心计长于言辞.
◆.海水只因为触礁才能溅出美丽的浪花.
◆.人,应该比石头还坚硬,比花还温柔.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坏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我惟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苏格拉底
◆.学问足以改变人格----奥维德
◆.有了知识而且运用就如同一个同农人耕而不播种----萨迪
◆.书中横卧着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引用他人的话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蒙塔古
◆.但令毛羽生,何处不翻飞.
◆.萧伯特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心爱的东西.
◆.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把我扔在井底下割断了绳索就走开了.
◆.米满仓,粮满仓,临考才能不心慌.米不够,水来凑,(老师)大笔一挥把分扣.
◆.迈克尔`乔丹说:过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拿,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给也不要.
◆.假如地球是方的,孩子们就有地方可藏;但地球是圆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世界.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庄子
◆.皇帝所诛者,逆也;官军所剿者,匪也;刽子手所杀者,犯也.--- 鲁迅.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包办婚姻的悲哀:把她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盟约.---- 鲁迅.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渡不善之人.
◆.当年刘邦见秦始皇出巡的威风便产生了:大丈夫当如斯 的感慨.
◆.理论是由有知识的傻子写的,而现实是由没知识的聪明人操纵的.
◆.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的才算是胜利.
◆.横眉冷对千秋波,俯首甘为和尚.
◆.忍看朋辈成双对,怒向花丛觅小姐.
◆.淡吃萝卜[闲]咸操心.
◆.蝎儿,喜干,又不耐燥;爱阴,却又怕涝;趋光,可又怕晒;迎风,又不敢占风口儿.
◆.人生才开始,80不过小老弟,90还在流鼻涕.
◆.鹿有千年寿,步步担忧愁.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种花欲见其开,待月须见其满,美人须见其畅适,方有实际,否则皆为虚设---张潮[清]
◆.天下有一人知已可以不恨----张潮[清]
◆.鹤令人逸,马令人俊,兰令人幽,松令人古----张潮[清]
◆.No matter what one loves in the world ,but love something one must!
不论你爱好什么都可以,但你总得有所爱好.
◆.天鹅还在天上飞着你倒想着是清蒸还是火烤了.
◆.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胆略.
◆.肥头短脖,不是大款就是佛.
◆.比卓别林还卓别林.
◆.我成了拼命三郎.
◆.爱满胸,恨满胸愁,煞红尘多捉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讽刺是面对无奈之时而显示出来的一种智慧---曹文轩
◆.什么是嫉妒?嫉妒无非是虚荣心的受伤.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
◆.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
◆.人到世上,无非活一场罢了,并无目的可言.
◆.无聊生于目的与过程的分离.
◆.人生如梦,爱情是梦中之梦;诸色皆空,色欲乃空中之空.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十年香.
◆.人非贤不交,物非义不取.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耳已者荣.
◆.鱼找鱼,虾找虾,河里乌龟爱王八.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人心没底,黄河没盖.
◆.牛眼看人大,狗眼看人低.
◆.人兴时扁担开花,人倒霉时喝凉水塞牙.
◆.亲戚有势常往来,朋友无钱不上门.
◆.饿时给一口,强于饱时给一斗;人在泥里拉一把,胜过当官敬三杯.
◆.朋友莫通财,通财两不来.
◆.星星多,月亮少,借时容易还时恼.
◆.人直不富,巷直不深.
◆.或许大概也许是,八成仿佛差不多,似乎可能不准对,不过我也不敢说.
◆.无冤不成夫妻,无债不成父子.
◆.小人心多,树矮树根多.
◆.礼多人不怪,话多人不爱.
◆.是亲不是亲,非亲强似亲.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花香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自己跌倒自己爬,别人只能拉一把.
◆.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你无法阻止鸟儿从你头上飞过,但你可以不让他在你头上做窝.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人多心不平,塘中鱼多水不清,山上花多开不败.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当时狸猫欢如虎,去时凤凰不如鸡.
◆.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
◆.墙头草,随风倒,哪里有利往哪跑.
◆.中国有句古话:久别胜新婚.
◆.不把审美愉乐变成欲望沟壑.
◆.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你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信非虚语.
◆.以势相交,势无则疏.以利相交,利尽则远.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怀真如海样宽.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刺猬:真想享受一下拥抱的滋味.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从别后忆相逢,几番魂梦与君同.
◆.我们所占有的,最终将占有我们.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撑开肚皮吃饭,放开眼界读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来不达.
◆.希望在有些时候倒不如失望.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风流而不要下流,悲壮而不要悲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兵不厌诈.
◆.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人的三大曲线:记忆曲线,体力曲线,感情曲线.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孤独而活得酣畅.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上帝怕你做坏事,派我来监督你.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遇风情笑口开.
◆.君子交有义,不必长相从.
◆.人的苦痛是不容易相通的.
◆.方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自(古)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人无害虎之心,虎有伤人之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失去了利用价值,也就只好任人宰割.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
◆.事为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人为什么活着?---不辜负生命.
◆.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
◆.微笑,无需任何成本,却可以带来最大利润.
◆.用眼泪播种的人将在欢乐中收获.
◆.眼不见则心不乱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时代造就英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天道谁无烦忧,风来浪也白头.
◆.人生如影,世事如梦.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乡愁不曾休,惹甚闲愁?
◆.笑尔专寻同种斗,争来名誉亦何香?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何以止谤?曰:无辨,辨愈力而谤者愈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遇顺境勿忘形,遭厄运不低头.
◆.常思已过常改过,多言人长多取长.
◆.心虚学得千般巧,气傲守来百样拙.
◆.只要绽放生命的异彩就是一朵最完美的花.
◆.美丽的花朵需要的是欣赏而不是攀摘.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最有可能成功.
◆.走别有走过的路是方程的解,走自己的路是解方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每个人的内在潜力都远远超过已经实现的一切.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手段 - 康德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没有绝对的标准.
◆.海阔天空双飞比翼,花好月圆两人知心.
◆.信息的线是不牢靠的.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风雨十年灯.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挡车辙.
◆.兼取众长,以为已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常醉不复醒.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水懑则溢,月满则缺,人满则亏.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期性- 周恩来
◆.学其上,公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荐人于无名之时,助人于落寞之刻.
◆.疑人勿用用勿疑.
◆.给予及时胜于给予过多.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生活中我是常失败的,除非最后一次.
◆.有什么也别有病,没什么也别没钱.
◆.芳兰当户不得不锄.
◆.Out of sight ,out of love.
[看不到了,也就不爱了].
◆.他爱的,不见得是他最欣赏的;他先选的,不见得是他认为最好的.
◆.我们错看了世界,却反过来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孔子说:见贤思齐.
◆.人为什么要工作?只为了想要不工作.为了不必工作而拼命工作,为了能尽情花钱而舍不得花钱,人的目的和手段竟是完全相的,真是矛盾.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何时才能飞过那片潮湿的天空而的打湿翅膀?
◆.人生如萍踪浪迹,漂泊本不是憾事.
◆.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财如晓日连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
◆.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我值何人关怀?我值何人怜爱?愿化轻烟一缕,来去无牵无碍。当细雨湿透了青苔,当夜雾笼罩着楼台,请把你的窗儿开,那漂泊的幽灵啊!四处徘徊,那游荡的魂是在寻找我的最爱------是你------一个幽灵......
◆.有句老话,说这世上最享受的事,是住英国房子,用中国厨师,娶日本女人,拿美国工资。反之,最倒霉的事是住日本的房子,用英国的厨师,娶美国的女人,拿中国的工资。
~摘:
无缘何生斯事,有情所累此身人非草木,既生情愫,难免有相守之愿。但情由心生,时过境迁,就易变易逝,本当顺其自然。既已无缘,又何必强人所难。何况网恋之类本是虚幻世界的产物,又何必沉迷其中
神曾对我说当金鱼闭上眼睛落下泪时我们将分离,为此我乞求一世,致死也不闭目落泪,以此来祝福我们一生一世的爱情。
“羞花闭月之容,沉鱼落雁之美;人见不走,鸟见不飞;公鸡见了乱打旋风腿,老头见了腿抽筋,小伙子见了流口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海明威------[老人与海]
◆.二十五史[5]后汉书---梁鸿.孟光[女]举案齐眉
◆.威灵顿观蜘蛛风雨中结网而感动后打破拿破仑.
◆.< 弈喻 >: 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我谨受教.
◆.当爱已成往事,外表还故作潇洒,说这没啥了不得,下一个人会更好.但外伤易好,内伤难愈,带着破碎的心寻觅下一个真爱,却始终碰到一样残缺的爱.之后就再也不相信真爱,最后年纪到了,随便找人嫁[要]了.< 读者>--花开花落两由之
◆.订婚戒指是落人圈套的象征,钮扣也是扣留不放的意思.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 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 < 围城 > 钱钟书
◆.<济公传>里的一首山歌:茅屋青山绿水边,往来年久自相便,数株红白桃李树,一片青黄菜麦田.竹榻夜移听雨坐,纸窗晴启看云眠.人生无事清闲好,得到清闲岂偶然.
◆.乘桴浮于海 --孔子
◆.难得糊涂 --郑板桥
◆.娇杨飞去亦堪愁,痴恋空情何日休.极目前程春尚好,劝君莫负少年头.
◆.不羡荣华不惧威,常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
◆.天挺英豪志量开,休较经觑小儿孩.未施济世安民手,先见惊天动地才.
◆.取友必须端,休将戏谑看.家严儿学好,子孝父心宽.
◆.有谋无勇堪资勇,有勇无谋易丧生.必竟有谋兼有勇,伫看百战百成功.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满腹相思难写尽,殚精竭虑只为卿.生花妙笔何处借,长夜无眠赋深情.
◆.秋虫初咽,忆离日匆匆,光阴何急?奔波本是忆中事,又哪堪见难别易?今看残叶,两三风声,一片月明,使生平壮怀烈烈,磨十年长剑,心★豪人杰.万里征程,区区匹马笑越.昆仑纵有千秋雪,我亦誓把昆仑截.说予君听,赤胆似铁,激情如血.
◆.我好比一条河流,向前流淌会有新的际遇.穿越峡谷或者拐弯时不可避免地激溅起这样那样的浪花,但因有河岸的约束,从未泛滥.
◆.我是一棵孤独的树,千百年来矗立在路旁,寂寞地等待,只为有一天,你从路旁轻轻走过的时候.为你倾倒.......砸不扁你就算俺白活了。
◆.钱钟书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还不错,何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我像一只长颈鹿看上去挺傲慢,但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却浅得澄澈,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求人的滋味极不好受,还未等你向人家张口,便自觉矮了一截儿.
◆.也许一个人海誓山盟的时候是真诚的,并没有心去欺骗谁,但无情的岁月可以改变一切,直到有一天他再也负担不起这个承诺.
◆.人,总是在不经意地检视和翻阅岁月时,才发现自己在逝去的昨日里,有过多么美好的时刻.
◆.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部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
◆.青山难辨是与,非江河孰识悔恨泪,满腹不平空悲切,梦断红楼心成灰.--< 梦断红楼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林肯 [美]
◆.两情相依时,聪明男人应对女人说:"是送你回家呢,还是去吃宵夜?" 而不应说:"是去吃宵夜,还是送你回家?" 以安全感稳心,以机智博爱.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谈情人不少,而钟情人并不多,没有真正永恒不变的爱.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
◆.火山,过分的热情,反倒成了灾难.
◆.一个婆娘,二十出头,三从不知,四德没有,五伦不讲,六礼不通,乱七八糟,九成废物,十分不是东西.
◆.一身横肉,二目无神,三尺身子,四体不勤,五官不正,六气不顺,七颠八倒,九不成人,十分恶心.
◆.没有皱纹的老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貂婵是用来离间董卓和吕布的,王昭君是用来与匈奴和亲的,杨贵妃是用来给唐明皇当替罪羊的,西施是用来当礼品送给吴国夫差的.
◆.天下有两种人,擘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吃,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面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中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一种人还有希望,第二种人只有回忆.
◆.学习的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初恋情怀: 对这样的故事,最好不要多说什么.它很安静,很清洁,很舒缓,也很坦然.伤心是成长蜕壳的痛,是幼稚向成熟交的税.所谓青春,是无以名之的烦恼,没有谁愿意付出心来倾听,除了自己.
◆.在装满沙粒的碗里,还可以再倒进一杯水而不致外溢,这是因为具有流动性和渗透力的水多次发现了其中的空隙.
◆.也许没有比爱更抽象,更笼统,更歧义,更不可通约的概念了.
爱,就是对着被爱者怀有一种莫须有的哀怜,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怕她[他]冻着,饿着,担心她[他]遇到意外;好好地突然想起有朝一日她[他]死了怎么办.轻轻地抚摸她,好像她是病人,又是易损的磁器.爱就是做被爱者的保护人的冲动,尽管在别人看来这种保护毫无必要.所谓好女人,一方面能包容人生丰富的际遇和体验,其中包括男人们的爱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能驽驭自己的感情,不流于轻浮,不会在情欲的汪洋上覆舟.
◆.最深遂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
◆.人们常说:希腊人尊敬智慧,正如印度人尊敬神圣,意大利人尊敬艺术,美国人尊敬商业一样.
◆.所谓不朽,不过是我不复存在的同义词罢了,我要这样的不朽有何用?
◆.女性蔑视者只把女人当作欲望的对象.他们或者如叔本华,终生不恋爱不结婚但光顾妓院;或者如拜伦莫泊桑,一生风流韵事不断,但绝不真正坠入情网.叔本华:说女性的美,只存在于男性的性欲冲动之中.
◆.拜伦简直就是一副帝王派头我喜欢土耳其对女人的做法拍一下手把她们带进来又拍一下手把她们带出去女人只为供他泄欲而存在.
◆.拜伦在< 唐璜 > 写道: 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自己还是结婚了,为的是:我想有个伴儿,可以在一起打打哈欠.
◆.学会倾听沉默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醉心于原则就是为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爱去死.
◆.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只能维持18~30个月,若过了这个期限,不是面为陌生有就是永远的恋人.
◆.当我回想很久以前的我,回想......那个泪眼汪汪的我的时候,在我的眼前出现的总是一个孤儿的影子,他被无情地遗弃在过去的岁月里了.他孓然一身,举目无亲,徒劳地盼望着回到活人的世界上来,而事实却不可阻挡地被过去的岁月带往更远的地方.我伸出手去,但我无法企及他,并把他领回.我大声呼唤,但我的声音达不到他的耳朵,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死亡,从前的我已成为一个死者,我对他的怀念与对一个死者的怀念有着相同的性质.
◆.人在这个世上总得有所依托,否则就会空虚无聊.有两样东西似乎是公认的人生支柱,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叫做职业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那里叫事业和爱情.
◆.女性是晨雾萦绕的绿色沼泽.
◆.理论上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实际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
◆.薛里昂:天地之间,物我无干,惟有美酒佳人,意颇相关.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把天上的火种偷给了人类,怒不可遏.决定惩罚人类,他下令将女人潘多拉送到人间,并让她随身携带一只密封的盒子作为嫁妆.新婚之夜,好奇使潘多拉打开了盒子,发现空无一物,又把它关上了.
◆.邓拓说过:越是没有本领就越是自命不凡.
◆.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以为里面结结实实的都是宝贝.---- 钱钟书
◆.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有第三者旁观.---- 钱钟书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
◆.一个人要成为和大家一样的人,他就不得不附和那些他所不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几乎时时都要违背自己的心愿----高尔基
◆.臆想天外 未知的你 用时间一样整齐的脚步 翩然而至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你也许伤痕累累,但你大可不必痛苦不堪.
◆.木秀孓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理想中女友的五员:容貌像演员,身材像体操运动员,态度像服务员,声音像播音员,烹调像炊事员.
◆.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台举办:[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活动,这是一个获将作品.
◆.毒蛇口,黄蜂蝎子针,最毒还是妇人心.
◆.一秀才赶考来迟,主考官允其补考.出题包含:一二三......十.十....三二一. 上:一叶孤舟,载着二三骚客,启动四帆五浆,经过七滩八湾,可叹十分来迟.下: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弃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
◆.太监最讨厌的歌:把根留住.太监最讨厌的剧本:一剪梅.太监最讨厌的成语:空前绝后.太监最喜欢做的事:边看信息边傻笑.
◆.你是多愁善感的乌鸦,你是活蹦乱跳的青蛙,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地瓜,你是我心中火红的龙虾,我想轻轻地问候你:看我短信的傻瓜,你睡了吗?
◆.即使凤凰从世上绝迹,我也不会在猫头鹰的影子下栖息.
◆.麻雀要是能上供,还要公鸡做什么呢?
◆.学有三失:贪多而不精,食快则不解,贪广则不牢.
◆.不患人不知,惟患人不至.
◆.没有人比你强,你也不比别人强.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划地为牢,作茧自缚.
◆.属于你的,躲也躲不掉;不属于你的,求也求不来.
◆.曲高自来和寡,雀鹄难得齐飞.
◆.木秀孓林风必摧之.
◆.别语缠绵不成句.
◆.奸邪自古误人多,无奈君王轻信何.
◆.人言也许可畏,但最可畏的是你畏人言.
◆.东西大路南北拐,哪个人没有偏心眼.
◆.鸦有反哺意,羊有跪乳恩.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答客诮〕
◆.不学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
◆.世事没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微笑是对付闲言碎语的最好武器.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追求中是没有乘凉的季节的.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欣赏别人的孤独是一种罪恶.
◆.原谅得太多便是放纵.
◆.西谚有语:机会不会再度不叩你的门.
◆.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我得到了我不求索的.--泰戈尔
◆.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后台最重要,德才做参考.
◆.多在有日思无日,莫在无时思有时.
◆.工于心计长于言辞.
◆.海水只因为触礁才能溅出美丽的浪花.
◆.人,应该比石头还坚硬,比花还温柔.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坏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我惟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苏格拉底
◆.学问足以改变人格----奥维德
◆.有了知识而且运用就如同一个同农人耕而不播种----萨迪
◆.书中横卧着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引用他人的话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蒙塔古
◆.但令毛羽生,何处不翻飞.
◆.萧伯特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心爱的东西.
◆.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把我扔在井底下割断了绳索就走开了.
◆.米满仓,粮满仓,临考才能不心慌.米不够,水来凑,(老师)大笔一挥把分扣.
◆.迈克尔`乔丹说:过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拿,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给也不要.
◆.假如地球是方的,孩子们就有地方可藏;但地球是圆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世界.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庄子
◆.皇帝所诛者,逆也;官军所剿者,匪也;刽子手所杀者,犯也.--- 鲁迅.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包办婚姻的悲哀:把她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盟约.---- 鲁迅.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渡不善之人.
◆.当年刘邦见秦始皇出巡的威风便产生了:大丈夫当如斯 的感慨.
◆.理论是由有知识的傻子写的,而现实是由没知识的聪明人操纵的.
◆.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的才算是胜利.
◆.横眉冷对千秋波,俯首甘为和尚.
◆.忍看朋辈成双对,怒向花丛觅小姐.
◆.淡吃萝卜[闲]咸操心.
◆.蝎儿,喜干,又不耐燥;爱阴,却又怕涝;趋光,可又怕晒;迎风,又不敢占风口儿.
◆.人生才开始,80不过小老弟,90还在流鼻涕.
◆.鹿有千年寿,步步担忧愁.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种花欲见其开,待月须见其满,美人须见其畅适,方有实际,否则皆为虚设---张潮[清]
◆.天下有一人知已可以不恨----张潮[清]
◆.鹤令人逸,马令人俊,兰令人幽,松令人古----张潮[清]
◆.No matter what one loves in the world ,but love something one must!
不论你爱好什么都可以,但你总得有所爱好.
◆.天鹅还在天上飞着你倒想着是清蒸还是火烤了.
◆.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胆略.
◆.肥头短脖,不是大款就是佛.
◆.比卓别林还卓别林.
◆.我成了拼命三郎.
◆.爱满胸,恨满胸愁,煞红尘多捉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讽刺是面对无奈之时而显示出来的一种智慧---曹文轩
◆.什么是嫉妒?嫉妒无非是虚荣心的受伤.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
◆.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
◆.人到世上,无非活一场罢了,并无目的可言.
◆.无聊生于目的与过程的分离.
◆.人生如梦,爱情是梦中之梦;诸色皆空,色欲乃空中之空.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十年香.
◆.人非贤不交,物非义不取.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耳已者荣.
◆.鱼找鱼,虾找虾,河里乌龟爱王八.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人心没底,黄河没盖.
◆.牛眼看人大,狗眼看人低.
◆.人兴时扁担开花,人倒霉时喝凉水塞牙.
◆.亲戚有势常往来,朋友无钱不上门.
◆.饿时给一口,强于饱时给一斗;人在泥里拉一把,胜过当官敬三杯.
◆.朋友莫通财,通财两不来.
◆.星星多,月亮少,借时容易还时恼.
◆.人直不富,巷直不深.
◆.或许大概也许是,八成仿佛差不多,似乎可能不准对,不过我也不敢说.
◆.无冤不成夫妻,无债不成父子.
◆.小人心多,树矮树根多.
◆.礼多人不怪,话多人不爱.
◆.是亲不是亲,非亲强似亲.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花香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自己跌倒自己爬,别人只能拉一把.
◆.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你无法阻止鸟儿从你头上飞过,但你可以不让他在你头上做窝.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人多心不平,塘中鱼多水不清,山上花多开不败.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当时狸猫欢如虎,去时凤凰不如鸡.
◆.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
◆.墙头草,随风倒,哪里有利往哪跑.
◆.中国有句古话:久别胜新婚.
◆.不把审美愉乐变成欲望沟壑.
◆.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你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信非虚语.
◆.以势相交,势无则疏.以利相交,利尽则远.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怀真如海样宽.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刺猬:真想享受一下拥抱的滋味.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从别后忆相逢,几番魂梦与君同.
◆.我们所占有的,最终将占有我们.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撑开肚皮吃饭,放开眼界读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来不达.
◆.希望在有些时候倒不如失望.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风流而不要下流,悲壮而不要悲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兵不厌诈.
◆.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人的三大曲线:记忆曲线,体力曲线,感情曲线.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孤独而活得酣畅.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上帝怕你做坏事,派我来监督你.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遇风情笑口开.
◆.君子交有义,不必长相从.
◆.人的苦痛是不容易相通的.
◆.方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自(古)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人无害虎之心,虎有伤人之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失去了利用价值,也就只好任人宰割.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
◆.事为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人为什么活着?---不辜负生命.
◆.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
◆.微笑,无需任何成本,却可以带来最大利润.
◆.用眼泪播种的人将在欢乐中收获.
◆.眼不见则心不乱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时代造就英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天道谁无烦忧,风来浪也白头.
◆.人生如影,世事如梦.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乡愁不曾休,惹甚闲愁?
◆.笑尔专寻同种斗,争来名誉亦何香?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何以止谤?曰:无辨,辨愈力而谤者愈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遇顺境勿忘形,遭厄运不低头.
◆.常思已过常改过,多言人长多取长.
◆.心虚学得千般巧,气傲守来百样拙.
◆.只要绽放生命的异彩就是一朵最完美的花.
◆.美丽的花朵需要的是欣赏而不是攀摘.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最有可能成功.
◆.走别有走过的路是方程的解,走自己的路是解方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每个人的内在潜力都远远超过已经实现的一切.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手段 - 康德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没有绝对的标准.
◆.海阔天空双飞比翼,花好月圆两人知心.
◆.信息的线是不牢靠的.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风雨十年灯.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挡车辙.
◆.兼取众长,以为已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常醉不复醒.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水懑则溢,月满则缺,人满则亏.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期性- 周恩来
◆.学其上,公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荐人于无名之时,助人于落寞之刻.
◆.疑人勿用用勿疑.
◆.给予及时胜于给予过多.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生活中我是常失败的,除非最后一次.
◆.有什么也别有病,没什么也别没钱.
◆.芳兰当户不得不锄.
◆.Out of sight ,out of love.
[看不到了,也就不爱了].
◆.他爱的,不见得是他最欣赏的;他先选的,不见得是他认为最好的.
◆.我们错看了世界,却反过来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孔子说:见贤思齐.
◆.人为什么要工作?只为了想要不工作.为了不必工作而拼命工作,为了能尽情花钱而舍不得花钱,人的目的和手段竟是完全相的,真是矛盾.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何时才能飞过那片潮湿的天空而的打湿翅膀?
◆.人生如萍踪浪迹,漂泊本不是憾事.
◆.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财如晓日连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
◆.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我值何人关怀?我值何人怜爱?愿化轻烟一缕,来去无牵无碍。当细雨湿透了青苔,当夜雾笼罩着楼台,请把你的窗儿开,那漂泊的幽灵啊!四处徘徊,那游荡的魂是在寻找我的最爱------是你------一个幽灵......
◆.有句老话,说这世上最享受的事,是住英国房子,用中国厨师,娶日本女人,拿美国工资。反之,最倒霉的事是住日本的房子,用英国的厨师,娶美国的女人,拿中国的工资。
~摘:
无缘何生斯事,有情所累此身人非草木,既生情愫,难免有相守之愿。但情由心生,时过境迁,就易变易逝,本当顺其自然。既已无缘,又何必强人所难。何况网恋之类本是虚幻世界的产物,又何必沉迷其中
神曾对我说当金鱼闭上眼睛落下泪时我们将分离,为此我乞求一世,致死也不闭目落泪,以此来祝福我们一生一世的爱情。
“羞花闭月之容,沉鱼落雁之美;人见不走,鸟见不飞;公鸡见了乱打旋风腿,老头见了腿抽筋,小伙子见了流口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海明威------[老人与海]
◆.二十五史[5]后汉书---梁鸿.孟光[女]举案齐眉
◆.威灵顿观蜘蛛风雨中结网而感动后打破拿破仑.
◆.< 弈喻 >: 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我谨受教.
◆.当爱已成往事,外表还故作潇洒,说这没啥了不得,下一个人会更好.但外伤易好,内伤难愈,带着破碎的心寻觅下一个真爱,却始终碰到一样残缺的爱.之后就再也不相信真爱,最后年纪到了,随便找人嫁[要]了.< 读者>--花开花落两由之
◆.订婚戒指是落人圈套的象征,钮扣也是扣留不放的意思.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 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 < 围城 > 钱钟书
◆.<济公传>里的一首山歌:茅屋青山绿水边,往来年久自相便,数株红白桃李树,一片青黄菜麦田.竹榻夜移听雨坐,纸窗晴启看云眠.人生无事清闲好,得到清闲岂偶然.
◆.乘桴浮于海 --孔子
◆.难得糊涂 --郑板桥
◆.娇杨飞去亦堪愁,痴恋空情何日休.极目前程春尚好,劝君莫负少年头.
◆.不羡荣华不惧威,常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
◆.天挺英豪志量开,休较经觑小儿孩.未施济世安民手,先见惊天动地才.
◆.取友必须端,休将戏谑看.家严儿学好,子孝父心宽.
◆.有谋无勇堪资勇,有勇无谋易丧生.必竟有谋兼有勇,伫看百战百成功.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百度知道
好词50个
好词50个
有谁有好谚语呀?
老师让找有意义,有话可说,最好还是比较出名的谚语,多来几条。有讲解说明。
我来答共6条回答
心随我动5LV.22016-12-01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头回上当,二回心亮。◆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全文
66
绝代名匠LV.142008-09-2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头回上当,二回心亮。◆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乙、弱肉强食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乙、积重难返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乙、后来居上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乙、因小失大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乙、分道扬镳甲、前怕狼,后怕虎乙、畏首畏尾甲、打破砂锅问到底乙、刨根问底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乙、一见锺情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二,谚语和格言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⑨墨是可以磨浓的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①①人心齐,泰山移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①不认这壶酒钱②不知道哪头炕热③蝉曳残声过别枝④横挑鼻子竖挑眼⑤眉毛胡子一把抓⑥起大早,赶晚集⑦求爷爷,告奶奶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⑨摇头不算点头算⑩中看不中吃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四,歇后语、俏皮话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歇后语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第三,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第四,故事类。如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全文
1
光电伏特效应LV.42008-10-04
心要常操,身要长劳。信了肚,卖了屋。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行船靠舵,赶车靠鞭。行要好伴,居要好邻。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秀才谋反,三年不成。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掩饰一个缺点,又暴露了另一个缺点。眼不见,差一半。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是孬汉,手是好汉。杨柳发青,百病皆生。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想长寿,先戒烟酒。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要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夜夜防贼,年年防歉。一饱为足,十饱伤人。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顿吃伤,十顿吃汤。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一壶难装两样酒,一树难开两样花。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一马不配两鞍,一脚难踏两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一日三笑,不用吃药。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一夜不宿,十夜不足。一有百有,一穷百穷。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一针不补,十针难缝。一争两丑,一让两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艺高人胆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有饭休嫌淡,有车休嫌慢。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粮当思无粮难,莫到无粮思有粮。有钱难买老来瘦。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有肉嫌毛,有酒嫌糟。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有心烧香,不论早晚。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志不在年高。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遇着绵羊是好汉,遇着好汉是绵羊。欲速则不达。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圆木平不稳,方木头不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越吃越馋,越困越懒。越坐人越懒,越吃口越馋。钥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开锁。云彩经不起风吹,朝露经不起日晒。在朝都是官,在席都是客。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有病不避大夫。在家不理人,出外没人理。在家千日易,出门一时难。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老。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
好词50个
好词50个
有谁有好谚语呀?
老师让找有意义,有话可说,最好还是比较出名的谚语,多来几条。有讲解说明。
我来答共6条回答
心随我动5LV.22016-12-01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头回上当,二回心亮。◆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全文
66
绝代名匠LV.142008-09-2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头回上当,二回心亮。◆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乙、弱肉强食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乙、积重难返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乙、后来居上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乙、因小失大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乙、分道扬镳甲、前怕狼,后怕虎乙、畏首畏尾甲、打破砂锅问到底乙、刨根问底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乙、一见锺情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二,谚语和格言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⑨墨是可以磨浓的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①①人心齐,泰山移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①不认这壶酒钱②不知道哪头炕热③蝉曳残声过别枝④横挑鼻子竖挑眼⑤眉毛胡子一把抓⑥起大早,赶晚集⑦求爷爷,告奶奶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⑨摇头不算点头算⑩中看不中吃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四,歇后语、俏皮话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歇后语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第三,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第四,故事类。如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全文
1
光电伏特效应LV.42008-10-04
心要常操,身要长劳。信了肚,卖了屋。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行船靠舵,赶车靠鞭。行要好伴,居要好邻。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秀才谋反,三年不成。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掩饰一个缺点,又暴露了另一个缺点。眼不见,差一半。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是孬汉,手是好汉。杨柳发青,百病皆生。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想长寿,先戒烟酒。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要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夜夜防贼,年年防歉。一饱为足,十饱伤人。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顿吃伤,十顿吃汤。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一壶难装两样酒,一树难开两样花。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一马不配两鞍,一脚难踏两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一日三笑,不用吃药。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一夜不宿,十夜不足。一有百有,一穷百穷。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一针不补,十针难缝。一争两丑,一让两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艺高人胆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有饭休嫌淡,有车休嫌慢。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粮当思无粮难,莫到无粮思有粮。有钱难买老来瘦。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有肉嫌毛,有酒嫌糟。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有心烧香,不论早晚。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志不在年高。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遇着绵羊是好汉,遇着好汉是绵羊。欲速则不达。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圆木平不稳,方木头不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越吃越馋,越困越懒。越坐人越懒,越吃口越馋。钥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开锁。云彩经不起风吹,朝露经不起日晒。在朝都是官,在席都是客。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有病不避大夫。在家不理人,出外没人理。在家千日易,出门一时难。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老。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