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禅之所以亡国有那些原因?
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08
展开全部
首先蜀汉的弱小并不是由一两个君主来决定的。蜀汉在三国时期占有的地盘只有今四川、重庆、陕西南部和云贵地区。其中,云贵地区社会制度落后,生产力低下;川渝地区也只有成都平原附近具备较高的粮食生产能力。在三国时代,一个国家的国力主要还是看其农业实力,蜀汉无论土地还是人口都远远不及曹魏,也不如东吴,所以客观上决定了蜀汉的国力弱势。
为什么在诸葛亮时代,蜀汉能够处于主动进攻地位呢?诸葛亮本人的能力是一方面原因,由于诸葛亮的政治措施得当,蜀汉实力在其任内得到大幅提高;另外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决定蜀汉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主动进攻策略,穷兵黩武,在局部能够造成兵力优势,遏制了曹魏。但由于国力的差距,尽管军事上获得了一些胜利,但诸葛亮始终无法战胜曹魏。
随着时代的发展,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慢慢治愈了汉末战乱的创伤,生产力飞速发展,与蜀汉和东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诸葛亮急于发动战争的原因),到诸葛亮死后,蜀汉和东吴都已经不具备与曹魏争衡的能力。
在曹睿死后,司马懿通过政变消灭了代表腐朽堕落的曹爽集团,新兴的、更有生命力的司马氏集团掌握了实权,这就更加加剧了实力的差距。
就算刘禅早死,蜀汉有了一位有才干的君主,也不过是延缓其灭亡,死得好看一点而已。从宏观历史学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不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呵呵。刘禅快速投降,实际上给四川人民免去了兵火之灾,就和当初刘璋投降时所说的一样。
为什么在诸葛亮时代,蜀汉能够处于主动进攻地位呢?诸葛亮本人的能力是一方面原因,由于诸葛亮的政治措施得当,蜀汉实力在其任内得到大幅提高;另外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决定蜀汉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主动进攻策略,穷兵黩武,在局部能够造成兵力优势,遏制了曹魏。但由于国力的差距,尽管军事上获得了一些胜利,但诸葛亮始终无法战胜曹魏。
随着时代的发展,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慢慢治愈了汉末战乱的创伤,生产力飞速发展,与蜀汉和东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诸葛亮急于发动战争的原因),到诸葛亮死后,蜀汉和东吴都已经不具备与曹魏争衡的能力。
在曹睿死后,司马懿通过政变消灭了代表腐朽堕落的曹爽集团,新兴的、更有生命力的司马氏集团掌握了实权,这就更加加剧了实力的差距。
就算刘禅早死,蜀汉有了一位有才干的君主,也不过是延缓其灭亡,死得好看一点而已。从宏观历史学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不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呵呵。刘禅快速投降,实际上给四川人民免去了兵火之灾,就和当初刘璋投降时所说的一样。
2013-11-16
展开全部
刘备逝世,继位的刘禅幼小,政策多由诸葛亮所主持。在朝内制定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大臣;而朝外风气清廉,人心不乱。 当时实行安抚百姓,展示法度规范,约制官职,严格遵从权制,广开诚心,公平行事;做到尽忠益的人虽有错,必定赏赐。犯法怠慢的人虽是亲人,但都惩罚;如能顺从惩罚,虽重罪仍会得释、巧言令色的人,虽轻罪仍会受重罚;而且刑政虽严峻,但都无人怨恨。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董允等都继续诸葛亮的政策;不过后来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并开始相信鬼神之说,令朝政渐下;尽管如此,至蜀汉灭亡为止,国家政风仍算清廉,官吏约四万人。蜀汉政权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刘备率领的原来以荆襄为基本的势力,与长期居住在益州的本土势力之间的利益冲突。蜀汉的重要军政职位,从刘备建国开始就以原班人马为绝对主导,如:诸葛亮、赵云、魏延等,而刘璋旧部尤其益州本地世族很少得到重用,即使如李严一样得到托孤重任,仍然免不了被罢官的下场。即使到了政权后期,掌权的大臣诸如蒋琬、费祎等仍然是外地人才,而主将姜维甚至是魏国降将。得不到本地世族的广泛支持,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匮乏,在早先由刘备带领的人物逐个去世后更为明显,以至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尬局面。 姜维曾对黄皓作出弹劾,但反被黄皓逼害,同时刘禅也对姜维多次伐魏但收效甚微感到反感。姜维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拥兵北防,内外产生严重分歧。而当时曹魏实质控制者司马昭决定伐蜀,263年八月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三路南下,开始魏灭蜀之战。汉中被破,钟会军虽被姜维挡于剑阁,但邓艾率军偷袭涪城(今绵阳市),打败诸葛瞻。十一月,刘禅接受谯周意见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1-16
展开全部
无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