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今年是艾滋病被发现人际传播的第25个年头。25年间,艾滋病已经发展为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作为一种全球现象,艾滋病的预防究竟主要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2005年12月1日,艾滋病日期间,柬埔寨首都金边街头竖起了一个巨大的艾滋病标志。目前,亚洲国家的艾滋病感染率开始呈加速上升趋势。
采访对象
JoelRehnstrom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
曾光: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楯:清华大学教授、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艾滋病防治协会法律政策委员
1《新京报》:自从1981年发现艾滋病人际间传播至今,艾滋病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疾病。25年来,艾滋病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JoelRehnstrom:艾滋病传播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高峰已经出现。主要通过性接触———男女之间不加防护的性活动。还有一个方面,像东欧、俄罗斯、中国和印尼这些国家,吸毒时共享针管和输血也导致了部分人感染艾滋病毒。但是,90%左右的传播还是通过性途径。
曾光:自从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人际间传播之后,艾滋病的传播全世界整体上来说不断上升的,但是传播的重点领域又有所变化。
艾滋病首先是在美国发现的,后来在欧洲、澳大利亚等比较发达国家也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这些国家的诊断水平比较高。实际上,艾滋病在非洲早已经开始流行了,但是人们没有认识到这种病症,一旦在非洲发现了艾滋病,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个灾难了,目前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随后,南亚、东南告悄亚也发现了艾滋病,中国是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人的,出现的高峰是在1994年核1995年,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当时的患者健在。目前在中国,除了非法陪友睁采血、注射器污染、同性恋等原因导致艾滋病传播,年轻人性观念的开放也应该引起注意,比如没有商业交易的多性伙伴等情况。目前中国政府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打击非法采血,输血方面的漏洞也基本上堵上了。
链接
非洲已成为艾滋病重灾区
HIV/AIDS被发现人际间传播已进入第25个年头。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全球健康报告显示,HIV感染者数量仍呈持续稳定上升趋势。
全球HIV/AIDS患者主要集中在非洲,但非洲仅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1%。非洲由于HIV/AIDS流行抵消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和儿童死亡率的降低。博茨瓦纳全国人口不足200万人,成人中HIV感染率达37.3%。全球9个HIV感染者最多的国家中有8个国家是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南非530万,尼日利亚360万,津巴布韦180万,坦桑尼亚160万,还有刚果、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4个国家HIV感染者总数均超过100万例。另外,美国95万,俄罗斯86万,巴西68万,泰国57万,苏丹40万,乌克兰36万,缅甸33万,海地芦岁28万,越南22万。印度的估计总数非常不精确,患者估计为220万~760万。
近年来HIV/AIDS的传播途径也有所变化,直接血液暴露包括共用注射毒品用具是传播HIV病毒最有效的方式。但是HIV/AIDS在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流行特点不同。撒哈拉南部非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男女感染HIV的几率相等;印度HIV感染者主要是性工作者和长途卡车司机;中国、印度、泰国、越南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注射毒品;柬埔寨、缅甸、泰国和越南与性工作者性交的男性是主要的感染因素。
5月4日,东非国家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个孤儿躺在路边的草地里酣然熟睡。因为艾滋病,南部和东部非洲的许多孩子每时每刻都面临失去父母的可能。
2《新京报》: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全球感染人数屡创新高,其中只是单纯的医学原因吗?有没有社会原因推波助澜,比如吸毒、性滥交等?艾滋病主要是一个社会危机还是医学危机?
李楯:我认为,艾滋病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医疗技术问题。
因为即使是医疗技术,也牵扯到政策、投入等问题,比如疫苗研究就存在技术决策问题。另外,随着各国日益重视,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的政治问题。
有人认为艾滋病的传播无国界,这只讲出了一半道理。从病毒蔓延的角度来说,艾滋病的传播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在各国范围内,艾滋病的传播态势和控制程度绝对是不同的。在西欧和北美,艾滋病的传播特点就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南亚、东南亚完全不同。可以说,艾滋病的传播是和文化、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的,也和世界发展不平衡及贫困密不可分。
JoelRehnstrom:艾滋病问题既是一场医学危机,也是一场社会危机。
艾滋病的迅速传播有很多原因。首先是由于人们缺乏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
也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原因。有很多人因为经济原因出卖性、媒体也越来越热衷于报道性事,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不良性活动的增加。
曾光:一般意义上的灾难都是社会的灾难,因为这不光是治疗的问题。医学是社会的一部分,确切的说,这不仅是个人或者是群体的健康问题,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民族素质,影响到国家的伦理道德,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安定,对政府的政策也是一个考验,对财政等各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如果这样的人很多的话,一个国家的进步都弥补不了他们带来的损失。它对社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链接
染病因为贫穷,贫穷因为染病
艾滋病每年使成千上万人丧生,尤其是病发率最高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和南亚,营养不足和极端贫困已经给穷人带来了沉重打击,艾滋病又夺去了许多家庭养家者的生命或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医疗、丧葬和孤儿养育负担,导致这些家庭深陷饥饿和贫穷之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艾滋病感染率呈爆炸性增长,目前占全球患者总数的2/3;亚洲近年来增长较快,已经占到全球总数的1/5.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HIV感染者估计为3460万-4230万例,死亡患者超过2000万例。
最新统计学资料显示,在抗击艾滋病的过程中,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尽管治疗经费不断增加,全球关注力度不断加强,政府承诺也不断增加,但艾滋病流行速度还是超过了全球反应速度,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在持续增加。全球15-49岁年龄阶段人群的HIV感染率为1.1%.全球AIDS病死率有很大差异。不经过任何治疗的HIV感染者通常要9-11年发展为AIDS.2003年,非洲撒哈拉南部国家共有220万例死于AIDS,占全球总死亡数的76%;西欧国家大多数患者能接受有效的治疗,2003年仅有6000例患者死于AIDS.由于亚洲近年来AIDS增长较快,2003年,仅泰国就有58000例患者死于AIDS.
3《新京报》:如何看待艾滋病所引发的恐惧心理?
JoelRehnstrom: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担心都是毫无根据的。在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有严格的程序保证献血和输血过程的安全,虽然很不幸在很多国家都有人通过输血感染艾滋病。
李楯: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但是非常难传播的疾病。即使是性传播,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如果采取保护措施,感染概率更低。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形成恐惧心理呢?有人认为,是无知造成恐惧。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事实上,即使了解艾滋病也不见得就不恐惧,更不见得会去帮助、关爱艾滋病患者。这种非理性状态是有着社会根源的。首先,艾滋病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一些边缘人群的生活方式,主流社会不能容忍。
另外,各国传媒在制造恐慌气氛、妖魔化艾滋病方面也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人认为,制造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会有助于人们提高警惕、防控艾滋病。但是艾滋病并不是简单的控制高危行为(如性行为等)就能够解决的,还涉及如何对待传染源,即已经感染艾滋病的人。妖魔化艾滋病产生的负面作用就是,人们更加不能接受这种疾病,这是于事无补的。艾滋病作为一种疾病的危害是伤及人的健康,这与其他任何疾病是相同的,人们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这种疾病。
链接
羞辱与歧视拦住抗艾进程
艾滋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中,围绕艾滋病产生的社会歧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之所以如此,除了恐惧和羞耻等感情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客观因素,如公众对艾滋病感染途径的认知能力、治疗资源的缺乏、缺乏责任心的媒体报道等。
有资料显示,羞辱和歧视是艾滋病/艾滋病毒有效预防和护理中的主要障碍。
由于害怕遭受歧视,人们可能不愿意为艾滋病寻求治疗或公开承认自己的艾滋病毒状况。如果一个人携带或被怀疑携带艾滋病毒,则可能无法获得卫生保健服务、住房和就业,朋友和同事不愿与其接触,保险公司不愿为其保险,也可能被外国拒绝入境。更有甚者,他们可能被赶出家门、被迫离婚、遭受暴力,甚至被杀害。
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相关的羞辱可能会延伸至下一代,给儿童带来精神负担,而儿童同时还要面对艾滋病造成的父母死亡。
2001年,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通过《承诺宣言》后,在社区、国家、区域和全球各层面针对这一流行病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社区和村镇工作者及国际名流,都积极参与,努力克服与艾滋病毒/艾滋病有关的羞辱与歧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通过《行动呼吁》作出个人承诺,从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全球参与和承诺。支持受艾滋病影响者是《行动呼吁》的优先事项之一,其他优先事项为预防、护理、儿童经母体感染艾滋病问题和科学突破。
2002-2003年,联合国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世界防治艾滋病运动,主题就是克服羞辱和歧视。联合国总部将世界防治艾滋病日活动集中于世界防治艾滋病运动的主题“相互关爱,共享生命”———克服羞辱和歧视。
2005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期间,曼谷妇女举行纪念活动,她们举着“我们也有交友的权利”的标语。资料显示,羞辱与歧视已成为防治艾滋病的主要障碍。
5月5日,全球青年艾滋病组织形象大使、美国演员阿什莉·贾德在一次防艾集会上给尼加拉瓜总统恩里克·博拉诺斯戴上防艾标志。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号召名人参与抗艾的宣传活动,对唤起政府对重视艾滋病、加强人们对艾滋病认识、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发挥了重要作用。
泰国首都曼谷以北150公里的一座佛教寺庙前,一名男子抱着宠物狗坐在艾滋病雕塑前。
4《新京报》:世界各国,艾滋病的防控主要有两种力量参与———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何看待它们各自的作用?
JoelRehnstrom: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医疗部门,也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communitysupport)和非政府组织积极的参与。在很多医疗机构和服务不健全的国家,非政府组织在防治艾滋病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它们在引起人们对艾滋病的重视、加强人们对于艾滋病认识、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李楯:艾滋病的防控,当然是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合作。虽然在一些国家,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非常多,但是我认为,政府重视仍然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但是在世界各国,也出现了一大批“吃艾滋病饭”的人,也就是,艾滋病没有控制好,反而出现了艾滋病防控成为“产业”的趋势。在很多国家,只要搞艾滋病,就可以很容易取得大笔资金。但是艾滋病的防治方法,却是一种麦当劳流水线似的、非常规范的做法,而不是可以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解决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艾滋病在全球的防控。
5《新京报》:目前各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突破的地方?
曾光:艾滋病涉及很多问题,所以在全世界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艾滋病传播中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正常人没有机会做检查,人们在外表看不见这种疾病,等到发现了为时已晚,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就会使自己增加很多暴露的机会。
JoelRehnstrom:艾滋病防控在过去的5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不是所有国家,但是在很多国家———承诺的财政支持不是过去的几百万美元,而是数十亿美元,这是巨大的进步。药价也在进一步下降。即便如此,去年全球还是新增了500万艾滋病病人,防治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链接
“乌干达经验”彰显政府作用
国际经验证明:政府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乌干达经验”常被提及。乌干达曾是非洲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后来该国政府以国家意志推行“贞洁、忠贞、安全套”运动,15-19岁少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下降到10%,成年人感染率到2001年下降至5%,全国艾滋病总感染率从21%降低到6%。“乌干达经验”就是所谓ABC模式:A(Abstinence)———禁欲,B(Befaithful)———忠贞,C(Condom)———避孕套。这一模式的背后是政府大力支持,使性渠道流行的艾滋病疫情显著下降。
但是,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尤其是南部和东部非洲,成人艾滋病毒感染率现已达到迄今为止难以想象的程度,这种流行病正在严重削弱该地区许多国家实现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的能力。许多国家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率普遍达到10%,有些国家已经达到15%,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和津巴布韦的感染率超过30%,且仍呈上升趋势。
无力阻止和逆转艾滋病毒/艾滋病的传播(这本身属于一项千年发展目标),正在削弱许多国家的资本基础和生产能力。据计算,除非情况得到改善,否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将需要100多年才能将极端贫困和饥饿减少一半。虽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为世界上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但其他一些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上升趋势也令人担忧。
抗击艾滋病从全球获得的资助数量仍然太少、速度太慢、太零星且交易费用太高。全球合作正在加强,但仍是零零碎碎的,有时在实质上同国家的优先事项格格不入。
联合国艾滋病方案估计,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基本艾滋病毒/艾滋病方案每年至少需要92亿美元,这是目前投入额的六倍。在全球所需的92亿美元方面,估计1/2到2/3的钱将由外援提供。此外,这笔数额只包括艾滋病毒/艾滋病方面的直接费用,尚不包括需要用于加强卫生系统基本设施的一大笔额外费用。
2005年12月1日,艾滋病日期间,柬埔寨首都金边街头竖起了一个巨大的艾滋病标志。目前,亚洲国家的艾滋病感染率开始呈加速上升趋势。
采访对象
JoelRehnstrom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
曾光: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楯:清华大学教授、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艾滋病防治协会法律政策委员
1《新京报》:自从1981年发现艾滋病人际间传播至今,艾滋病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疾病。25年来,艾滋病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JoelRehnstrom:艾滋病传播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高峰已经出现。主要通过性接触———男女之间不加防护的性活动。还有一个方面,像东欧、俄罗斯、中国和印尼这些国家,吸毒时共享针管和输血也导致了部分人感染艾滋病毒。但是,90%左右的传播还是通过性途径。
曾光:自从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人际间传播之后,艾滋病的传播全世界整体上来说不断上升的,但是传播的重点领域又有所变化。
艾滋病首先是在美国发现的,后来在欧洲、澳大利亚等比较发达国家也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这些国家的诊断水平比较高。实际上,艾滋病在非洲早已经开始流行了,但是人们没有认识到这种病症,一旦在非洲发现了艾滋病,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个灾难了,目前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随后,南亚、东南告悄亚也发现了艾滋病,中国是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人的,出现的高峰是在1994年核1995年,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当时的患者健在。目前在中国,除了非法陪友睁采血、注射器污染、同性恋等原因导致艾滋病传播,年轻人性观念的开放也应该引起注意,比如没有商业交易的多性伙伴等情况。目前中国政府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打击非法采血,输血方面的漏洞也基本上堵上了。
链接
非洲已成为艾滋病重灾区
HIV/AIDS被发现人际间传播已进入第25个年头。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全球健康报告显示,HIV感染者数量仍呈持续稳定上升趋势。
全球HIV/AIDS患者主要集中在非洲,但非洲仅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1%。非洲由于HIV/AIDS流行抵消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和儿童死亡率的降低。博茨瓦纳全国人口不足200万人,成人中HIV感染率达37.3%。全球9个HIV感染者最多的国家中有8个国家是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南非530万,尼日利亚360万,津巴布韦180万,坦桑尼亚160万,还有刚果、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4个国家HIV感染者总数均超过100万例。另外,美国95万,俄罗斯86万,巴西68万,泰国57万,苏丹40万,乌克兰36万,缅甸33万,海地芦岁28万,越南22万。印度的估计总数非常不精确,患者估计为220万~760万。
近年来HIV/AIDS的传播途径也有所变化,直接血液暴露包括共用注射毒品用具是传播HIV病毒最有效的方式。但是HIV/AIDS在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流行特点不同。撒哈拉南部非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男女感染HIV的几率相等;印度HIV感染者主要是性工作者和长途卡车司机;中国、印度、泰国、越南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注射毒品;柬埔寨、缅甸、泰国和越南与性工作者性交的男性是主要的感染因素。
5月4日,东非国家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个孤儿躺在路边的草地里酣然熟睡。因为艾滋病,南部和东部非洲的许多孩子每时每刻都面临失去父母的可能。
2《新京报》: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全球感染人数屡创新高,其中只是单纯的医学原因吗?有没有社会原因推波助澜,比如吸毒、性滥交等?艾滋病主要是一个社会危机还是医学危机?
李楯:我认为,艾滋病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医疗技术问题。
因为即使是医疗技术,也牵扯到政策、投入等问题,比如疫苗研究就存在技术决策问题。另外,随着各国日益重视,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的政治问题。
有人认为艾滋病的传播无国界,这只讲出了一半道理。从病毒蔓延的角度来说,艾滋病的传播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在各国范围内,艾滋病的传播态势和控制程度绝对是不同的。在西欧和北美,艾滋病的传播特点就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南亚、东南亚完全不同。可以说,艾滋病的传播是和文化、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的,也和世界发展不平衡及贫困密不可分。
JoelRehnstrom:艾滋病问题既是一场医学危机,也是一场社会危机。
艾滋病的迅速传播有很多原因。首先是由于人们缺乏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
也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原因。有很多人因为经济原因出卖性、媒体也越来越热衷于报道性事,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不良性活动的增加。
曾光:一般意义上的灾难都是社会的灾难,因为这不光是治疗的问题。医学是社会的一部分,确切的说,这不仅是个人或者是群体的健康问题,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民族素质,影响到国家的伦理道德,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安定,对政府的政策也是一个考验,对财政等各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如果这样的人很多的话,一个国家的进步都弥补不了他们带来的损失。它对社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链接
染病因为贫穷,贫穷因为染病
艾滋病每年使成千上万人丧生,尤其是病发率最高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和南亚,营养不足和极端贫困已经给穷人带来了沉重打击,艾滋病又夺去了许多家庭养家者的生命或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医疗、丧葬和孤儿养育负担,导致这些家庭深陷饥饿和贫穷之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艾滋病感染率呈爆炸性增长,目前占全球患者总数的2/3;亚洲近年来增长较快,已经占到全球总数的1/5.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HIV感染者估计为3460万-4230万例,死亡患者超过2000万例。
最新统计学资料显示,在抗击艾滋病的过程中,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尽管治疗经费不断增加,全球关注力度不断加强,政府承诺也不断增加,但艾滋病流行速度还是超过了全球反应速度,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在持续增加。全球15-49岁年龄阶段人群的HIV感染率为1.1%.全球AIDS病死率有很大差异。不经过任何治疗的HIV感染者通常要9-11年发展为AIDS.2003年,非洲撒哈拉南部国家共有220万例死于AIDS,占全球总死亡数的76%;西欧国家大多数患者能接受有效的治疗,2003年仅有6000例患者死于AIDS.由于亚洲近年来AIDS增长较快,2003年,仅泰国就有58000例患者死于AIDS.
3《新京报》:如何看待艾滋病所引发的恐惧心理?
JoelRehnstrom: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担心都是毫无根据的。在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有严格的程序保证献血和输血过程的安全,虽然很不幸在很多国家都有人通过输血感染艾滋病。
李楯: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但是非常难传播的疾病。即使是性传播,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如果采取保护措施,感染概率更低。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形成恐惧心理呢?有人认为,是无知造成恐惧。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事实上,即使了解艾滋病也不见得就不恐惧,更不见得会去帮助、关爱艾滋病患者。这种非理性状态是有着社会根源的。首先,艾滋病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一些边缘人群的生活方式,主流社会不能容忍。
另外,各国传媒在制造恐慌气氛、妖魔化艾滋病方面也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人认为,制造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会有助于人们提高警惕、防控艾滋病。但是艾滋病并不是简单的控制高危行为(如性行为等)就能够解决的,还涉及如何对待传染源,即已经感染艾滋病的人。妖魔化艾滋病产生的负面作用就是,人们更加不能接受这种疾病,这是于事无补的。艾滋病作为一种疾病的危害是伤及人的健康,这与其他任何疾病是相同的,人们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这种疾病。
链接
羞辱与歧视拦住抗艾进程
艾滋病由于其高致死率、多途径传染和不可治愈的特征,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社会恐惧和相伴随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歧视。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中,围绕艾滋病产生的社会歧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之所以如此,除了恐惧和羞耻等感情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客观因素,如公众对艾滋病感染途径的认知能力、治疗资源的缺乏、缺乏责任心的媒体报道等。
有资料显示,羞辱和歧视是艾滋病/艾滋病毒有效预防和护理中的主要障碍。
由于害怕遭受歧视,人们可能不愿意为艾滋病寻求治疗或公开承认自己的艾滋病毒状况。如果一个人携带或被怀疑携带艾滋病毒,则可能无法获得卫生保健服务、住房和就业,朋友和同事不愿与其接触,保险公司不愿为其保险,也可能被外国拒绝入境。更有甚者,他们可能被赶出家门、被迫离婚、遭受暴力,甚至被杀害。
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相关的羞辱可能会延伸至下一代,给儿童带来精神负担,而儿童同时还要面对艾滋病造成的父母死亡。
2001年,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通过《承诺宣言》后,在社区、国家、区域和全球各层面针对这一流行病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社区和村镇工作者及国际名流,都积极参与,努力克服与艾滋病毒/艾滋病有关的羞辱与歧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通过《行动呼吁》作出个人承诺,从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全球参与和承诺。支持受艾滋病影响者是《行动呼吁》的优先事项之一,其他优先事项为预防、护理、儿童经母体感染艾滋病问题和科学突破。
2002-2003年,联合国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世界防治艾滋病运动,主题就是克服羞辱和歧视。联合国总部将世界防治艾滋病日活动集中于世界防治艾滋病运动的主题“相互关爱,共享生命”———克服羞辱和歧视。
2005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期间,曼谷妇女举行纪念活动,她们举着“我们也有交友的权利”的标语。资料显示,羞辱与歧视已成为防治艾滋病的主要障碍。
5月5日,全球青年艾滋病组织形象大使、美国演员阿什莉·贾德在一次防艾集会上给尼加拉瓜总统恩里克·博拉诺斯戴上防艾标志。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号召名人参与抗艾的宣传活动,对唤起政府对重视艾滋病、加强人们对艾滋病认识、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发挥了重要作用。
泰国首都曼谷以北150公里的一座佛教寺庙前,一名男子抱着宠物狗坐在艾滋病雕塑前。
4《新京报》:世界各国,艾滋病的防控主要有两种力量参与———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如何看待它们各自的作用?
JoelRehnstrom: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医疗部门,也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communitysupport)和非政府组织积极的参与。在很多医疗机构和服务不健全的国家,非政府组织在防治艾滋病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它们在引起人们对艾滋病的重视、加强人们对于艾滋病认识、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李楯:艾滋病的防控,当然是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合作。虽然在一些国家,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非常多,但是我认为,政府重视仍然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但是在世界各国,也出现了一大批“吃艾滋病饭”的人,也就是,艾滋病没有控制好,反而出现了艾滋病防控成为“产业”的趋势。在很多国家,只要搞艾滋病,就可以很容易取得大笔资金。但是艾滋病的防治方法,却是一种麦当劳流水线似的、非常规范的做法,而不是可以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解决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艾滋病在全球的防控。
5《新京报》:目前各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突破的地方?
曾光:艾滋病涉及很多问题,所以在全世界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艾滋病传播中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正常人没有机会做检查,人们在外表看不见这种疾病,等到发现了为时已晚,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就会使自己增加很多暴露的机会。
JoelRehnstrom:艾滋病防控在过去的5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不是所有国家,但是在很多国家———承诺的财政支持不是过去的几百万美元,而是数十亿美元,这是巨大的进步。药价也在进一步下降。即便如此,去年全球还是新增了500万艾滋病病人,防治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链接
“乌干达经验”彰显政府作用
国际经验证明:政府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乌干达经验”常被提及。乌干达曾是非洲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后来该国政府以国家意志推行“贞洁、忠贞、安全套”运动,15-19岁少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下降到10%,成年人感染率到2001年下降至5%,全国艾滋病总感染率从21%降低到6%。“乌干达经验”就是所谓ABC模式:A(Abstinence)———禁欲,B(Befaithful)———忠贞,C(Condom)———避孕套。这一模式的背后是政府大力支持,使性渠道流行的艾滋病疫情显著下降。
但是,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尤其是南部和东部非洲,成人艾滋病毒感染率现已达到迄今为止难以想象的程度,这种流行病正在严重削弱该地区许多国家实现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的能力。许多国家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率普遍达到10%,有些国家已经达到15%,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和津巴布韦的感染率超过30%,且仍呈上升趋势。
无力阻止和逆转艾滋病毒/艾滋病的传播(这本身属于一项千年发展目标),正在削弱许多国家的资本基础和生产能力。据计算,除非情况得到改善,否则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将需要100多年才能将极端贫困和饥饿减少一半。虽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为世界上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但其他一些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上升趋势也令人担忧。
抗击艾滋病从全球获得的资助数量仍然太少、速度太慢、太零星且交易费用太高。全球合作正在加强,但仍是零零碎碎的,有时在实质上同国家的优先事项格格不入。
联合国艾滋病方案估计,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基本艾滋病毒/艾滋病方案每年至少需要92亿美元,这是目前投入额的六倍。在全球所需的92亿美元方面,估计1/2到2/3的钱将由外援提供。此外,这笔数额只包括艾滋病毒/艾滋病方面的直接费用,尚不包括需要用于加强卫生系统基本设施的一大笔额外费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