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虚不受补”的谎言背后,究竟还藏着哪些猫腻?
打个比方,一个很小的火,放一大堆柴火上去,火肯定着不起来,甚至会被压灭。需要一点一点地加柴火,等火大了,就可以放多点柴了。同理,吸收不好时,大补非但起不了作用,还会加重脾胃负担,即所谓的虚不受补。医者诊断不准,故使用药补不中的。如患者属肾虚而过多补脾,气阴不足,而过于补血。虽然使用大量补益药,然而效果不佳。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中补、大补,甚至峻补呢?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正气不受损,脾胃吸收运化功能正常。具体补到哪种程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而定。简而言之,缺多少补多少,少了补得不够,多了容易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脾胃不适等表现。比如,有的人用人参补身体,补过头了,出现流鼻血,就是这个道理。
真是血虚者不能全全补血,如果补血全入为君,到反而病人卧床不起饮食不进,好比将贼风关入内,一病未治又加一病麻烦大了,其实气虚者必然血虚,血于气而上行,气壮血壮,气上血上,气止血停命已乎矣。
患者临证使用补法,然不明药性,故而选药不精。理应清补而用滋腻,当用峻补而用甘缓,如此何以奏效。补之太过,反致气机壅塞,致成坏病。临床组方用药杂乱无章,寒热杂投,不重君臣佐使,方药配伍不当。如此虽诊断明确,非但不可扶弱,常致补而壅滞,反增病况。相对于急性病或因失血脱水等引起的虚脱应急补、大补而言,病后补养可以用药补,也可以选食补。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水到渠成。虚不受补,是脏腑虚而不直接补其之,由于脏腑虚弱,无法接受。在下认为中医学的藏象学说,重点说明了五行的特点特性。五行在天是气,寒、暑、燥、湿、风,在地上是形即是水、火、金、土、木。都属于自然产物。
阴阳虚实,表里寒热,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又只是总结性的描述,并非特指某一现象或表征。
比如体阴而用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阴是物质,阳是功能。肾阴虚了,阳痿不起,如果我们使劲壮阳不去滋阴,那么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性功能亢进,然后同房泄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损耗更多的阴液,事后阳更加不足。
正如海绵里面本身存水不足,靠自然重力已经滴不出水了,要想正常滴水,我们需要的是给海绵补充水分,而不是使劲挤压,使劲挤压是可以让它短时间滴出水来,但无疑海绵更加干涸。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中医业余忠实粉丝一枚,愿访名师益友请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