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天生气质——揭开天赋密码实现因材施教》

 我来答
长青数码
2022-06-13 · TA获得超过26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5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1.2万
展开全部
气质是什么

当你带着孩子在公园玩,如果你在旁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孩子不只是外表不同,面对相同情况的行为反应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动个不停,有关的慢条斯理,有的喜欢静静的看别人玩;有的喜欢冒险,有的即便是家长不断鼓励也不敢往上爬。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内再或者外在刺激的反应模式,我们称之为“气质”。

检视自己的期待

本书第一部分有个重要环节,就是先回答五个问题:

1、我期望中的孩子是?

2、我的孩子真实的模样是?

3、两者的差别是?

4、我要接受的是什么?

5、我可以改变的是什么?

如何了解气质

我们做父母的,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长,有可能会正确的描述孩子的情绪与行为,也有可能会扭曲对孩子的观察,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评价加诸到孩子身上。比如一个活动量较大的家长,可能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活动量偏高。所以在评估和了解孩子的时候可能需要综合父母、带孩子的祖父母、幼儿园老师等长期与孩子相处的人的意见。

为什么要了解气质

由于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同一套教养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用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适情适性的发展,欣赏的角度看待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才能帮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明白孩子的许多行为只是他们的特质,不是和我们作对的,我们对这些行为的接纳程度也会相对提高。

什么是“好的气质”

我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最为认可的就是下面这段话:

有“好的气质”和“不好的气质”吗?

其实没有!

任何一个气质向度都没有好或者坏的差别,重要的是孩子的气质是否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能否和谐配合。

一、活动量:好动小猴还是安静小猫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活动量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孩子的活力和能量往往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和活动量大的孩子相处需要旺盛的精力。作为家长的首先要认识到这点。

2、若是孩子尚未学会自我控制,但又必须带她去安静的场合,要先准备好一些让孩子消耗精力的玩具(这年头常常是手机)。并且在进入场所前约法三章,过程中,随时给孩子鼓励和提醒,并准planB、planC,转换孩子的活动,让孩子的活动量得到满足。

3、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找个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制定规范,这样不至于重复出现同样问题,每次都要处理孩子情绪,至少可以减少每次约法三章可能付出的奖励成本。

4、孩子听到的是太多“不可以”,却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哪些,在制定规定的时候,可以同时提供孩子可以做哪些的选择,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更容易主动完成。执行的好要鼓励,出现约定中的不当行为,适当予以惩罚,并让孩子知道惩罚的原因。

5、孩子的活动量大可以变成更多优点,如:帮助孩子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引导孩子帮忙做家务;上学后请老师让孩子当小帮手等。最重要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让她学习安排自己生活中的作息内容。

6、如果孩子每晚睡觉都会哭泣、尖叫说梦话,要注意:睡前调整环境,酝酿平静气氛;白天不要太过指责,特别是威胁;避免接触暴力、恐怖节目或故事书;了解她说的什么,白天聊一聊,增强孩子自信心;不要说她是胆小鬼。

二、规律性:定时还是太随性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规律性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规律性高的孩子让父母融仪预测和掌控,比如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累。但相对的,规律性高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会差一些,当生活作息规律改变时,他们不太容易调整自己。

2、对于规律性高的孩子,当生活作息有所改变时,要提早提醒孩子,让她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孩子对规律要求太高,缺乏弹性,也不要一味配合,偶尔也要适应不规律的情景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对规律性低的孩子,在孩子闹情绪时,要注意孩子的内在需求,是不是饿了累了。请记住,孩子并非故意跟你作对,他只是有一个不规律的生物钟。

4、父母的规律性对孩子的作息有很大影响,整个家庭的规律气氛是对孩子自然培养规律性最好的方法。

5、关于入睡和起床:入睡前要有个仪式,听一个故事、喝一杯牛奶或者抱一个娃娃都可以;起床时创造一个提振精神的气氛,听动画片主题歌,快节奏的流行歌等,把大声的喊叫“起床啦!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改为亲亲小脸蛋摸摸小肚子在笑容中清醒。

6、培养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学龄前的孩子可以用贴贴纸、盖一张作为奖励。列出具体行为目标,最多三到五项,说明计划进行的方式,只要做到一项,可以得到一张贴纸或者印章。(我家小苹果现在练钢琴、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都是用这个方法培养的)。

三、趋避性:主动好奇还是害羞退缩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趋避性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趋避性是指孩子面对新鲜的人事物时,第一个出现的反应。趋避性偏趋的孩子对所有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偏避的孩子常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接受。

2、主动又好奇的孩子通常胆子比较大,遇到新鲜的事情就想去凑热闹。但父母也要适时提醒孩子,好奇心可能带来危险。

3、主动好奇的孩子喜欢冒险和试验,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想试试。对于那些会引起孩子好奇心但又必须被禁止的事情,最好能在父母的监控下,带着孩子做一次。一方面满足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让他学习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以及如何避免危险。

4、好奇的孩子如果又加上活动量偏高,可能会有很强的"破坏力" 。这些看似破坏性的活动,其实是孩子创造力的一种展现。他们是想在一般的用法和玩法之外,再创造一点新的花样。如果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就必须提供更多方法来支持孩子的好奇和创意,当然可以采取一些不影响生活的方法。

5、害羞退缩的孩子在面对新鲜经历时,容易选择逃避或是犹豫。他们并非不想参与,只是比较小心谨慎。他们热身太久,也可能错过机会,没来得及尝试,感到受挫。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提早热身,早到场熟悉,预先做好准备。

6、对好奇的孩子而言,引不起任何感觉,而对害羞退缩的孩子,则可能很受剌激,让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所以可以用渐进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胆量,但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超过生理机制能够负荷的事情。

7、七招破解害羞:1)事先暖身;2)循序渐进;3)接纳情绪,不要说“不要怕,有什么好怕的”,可以说“新的环境很陌生,让你有点害怕,是不是?”你也可以告诉她自己小时候也会害羞,他知道别人也会有这种感觉会不那么紧张;4)模仿学习;5)回想成功经验,比如“你上次去参加**活动,一开始也很害羞,后来交到很多朋友不是吗?”;6)练习厚脸皮,让她注意别人都没有注意自己的时候,厚着脸皮上,以及自我解嘲;7)容许孩子自己决定何时开始踏出第一步。

8、在生活中,父母多做正确的示范。

9、讲个我和小苹果的经历。有一段时间小苹果在幼儿园的体育课上有个活动是跳轮胎,就是跳进去再跳出来那种。她奶奶在外面看她的时候发现她是不敢跳的。回到家,我在家里的瑜伽垫上画出个轮胎的轮廓,开始让小苹果空跳,慢慢增加障碍物和高度,直到轮胎圈的高度。后来小苹果可以在幼儿园的体育课上完成了,老师后来也给我们反馈了这个信息,可以说还增加了小苹果在体育课上的胆量。

四、适应度:慢慢摸索还是速速调整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适应性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适应度高的孩子让父母觉得比较轻松,不管外在环境如何改变,他总是能很快适应,没有任何冲突和不满。如果环境不良时,适应度高的孩子也会很快融人,并且被环境同化。父母要特别注意他的同龄人和环境的影响,尤其到青少年阶段,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比家人还要多,如果交了坏朋友,父母得花更多心力来陪伴和导正。

2、如何帮助孩子适应转变

1.)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可预期的生活规律。规律可以增加孩子的控制感。

2.)减少生活中的改变。尽量让日常生活维持一定的规律性。

3)要开始一件事之前,事先预告,尽可能告诉孩子会出现的情况和进行的步骤,预做准备。

4)要结束一件事情前,提早告知,让他们有时间准备,而不是突然改变,让孩子措手不及。不要突然说"回家了,就是现在。"最好能提早10 分钟告诉孩子"再过10 分钟就要走了,开始准备收拾了。"

5)帮助他们克服失望的情绪。孩子不喜欢意外状况,当事情不如预期时,他们的失落感比一般人更强烈。所以先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失望的情绪。

6)平常可以经常和孩子玩"假如发生……事,你该怎么办"的扮演游戏。模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变动,让孩子演出当事情发生时的感觉和想法,并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睡醒时,没有看到爸妈要怎么办?和爸妈出门,走丢了怎么办?不小心被因在电梯里怎么办?等等,帮助孩子学会临机应变。当事情真正发生时,孩子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孩子逐渐学会了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面对突发状况就不至于完全措手不及。

五、反应强度:淡定哥还是失控妹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反应强度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首先,父母要先分辨哭闹是真的不舒服还是操控性的情绪。面对孩子的哭闹要先判断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只是宣泄情绪,就让他哭个够,不要阻止他。有些情况下,孩子哭闹不只是代表他有生理或心理的需求,还带有操控别人的目的。他会企图藉由哭闹的方式来胁迫大人妥协,这时候就是操控性的情绪。当孩子用哭闹的方式得到任何形式的奖赏时,就会形成一种同定的模式。

2、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时,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情绪语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了解。因为情绪得到宣泄,身体也会自然得到放松。

3、谈论情绪感受是了解及控制情绪最直接的方法。当孩子生气或难过时,父母不能转头不管,也不要惩罚孩子;相反,要告诉孩子感觉并不可怕,任何感觉都是自然的,也都是可以处理的。

4、谈论情绪感受是了解及控制情绪最直接的方法。当孩子生气或难过时,父母不能转头不管,也不要惩罚孩子;相反,要告诉孩子感觉并不可怕,任何感觉都是自然的,也都是可以处理的。

5、面对孩子操控性的情绪时,家长要学习不为所动,坚持原则,以免受制于孩子的情绪,被牵着鼻子走。当孩子试罔要用情绪操控别人时,父母最好的态度是"温和而坚定",不用生气. 也不必大吼大叫,态度温和,表情坚定。保持心平气和,说话愈小声愈好,只要重复原则即可。例如,"哭也没有用,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当孩子看到父母不为所动的态度,就知道踢到铁饭上了,再哭再闹也没有用。

6、面对操控性情绪的处理方法:不要屈服(或鼓励)这种行为,不要让屈服合理化。重新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行为。"我不会昕你的哭闹,你要有礼貌地说,我才昕。" "你这样问很有礼貌,我喜欢你这样。"鼓励孩子用言语表达,可以告诉孩子"深呼吸"、"平静下来"、"慢慢说" 。前后一致,切忌采用不同的标准。"我知道你现在很不高兴,但你还是得吃饭。"别给孩子贴标签。"你老是这样哭哭啼啼的",大人这样说,孩子就会相信自己是这个样子,从而表现得更彻底。

7、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仍能维持心平气和,这需要功夫修炼。父母平静的情绪,有助于孩子稳定自己。大人平常可以引导孩子学习用正常的语言表达想法和感受,引导他降低音量,不需要哭泣,用语言表达代替哭闹。当孩子做到时,家长要立即给予回应,以加强孩子的正面反应方式。

8、如何教孩子情绪不失控:

1)避免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形。

2)如果孩子的情绪已经失控,无理取闹,从不同的方面来激怒你,父母这时必须保持情绪的稳定。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可以生气,但是不能伤害别人或东西。你要妈妈陪你,还是你自己慢慢恢复平静? "

3)如果孩子经过10 到15 分钟都没有恢复平静,父母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停止,你已经失去控制了,现在该停了。"

4)在孩子平静下来可以思考时,和他讨论生气的原因,还有以后面对同样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5)平日,可以和孩子定下发脾气的规定。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生气,生气是可以被接受的情绪,但是生气的人不可以为所欲为:不可以打人、踢人或是吐口水、摔东西,不可以伤害别人或是自己。

9、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防止爆炸。平时可以和孩子讨论生气时的感受,如肚子热,手握拳头,头脑涨。告诉孩子发现这些信号时要采取行动,如离开现场,喝杯水,从心里数数、想象自己吹气球等。当孩子身体放松了表明这次任务完成了。每次孩子能成功控制自己要爆炸的愤怒后,要赞许,表示以她为荣。

10、父母也是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和压力也相当多,生气是很自然、符合人性的反应。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时时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可以

1)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我们一定要先知道自己的情绪快要失控了,才有机会可以控制情绪。

2.)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状况,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可以对他说"妈妈今天心情不好,如果惹我生气,我很可能对你发脾气。"或是"已经10 点了,妈妈已经累得不行了" 。精明的孩子听懂了这个警告,就会尽量不再惹麻烦。

3)发怒时不要处罚孩子。生气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让人失去理智且力量增强。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手太重,造成孩子严重的伤害。

4)生气时,不要说太多话。尖酸刻薄的责备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比体罚来得轻。比较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因父母的一句气话而耿耿于怀,对亲子关系造成长久伤害。

5)暂时离开。

6)忽略孩子的言行,注意到他内在的需要。当孩子顶嘴、摆臭脸,做出一些行为来激怒父母时,父母的心理开始出现一些反应。但是,当我们学会去"听"孩子内在的需要,而不只是注意到表面的攻击行为时,才能够将能量用在寻找正向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用在生气或防卫的反应上。

7)降低你的生活压力。当你觉得生活压力太大时,要立刻照顾自己的需要,用减少工作量、安排休假、练习放松或是听音乐、运动来减轻压力。或者可以将孩子暂时托人照顾,让自己有一个喘息的机会。

六、情绪本质:开心过还是板脸祖。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情绪本质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情绪本质指的是孩子在一天之中表现出快乐、友善或愉悦的时间比较多,还是表现出不快乐、不友善或不愉悦的时间比较多。有些孩子见人就笑,有些孩子个性比较严肃,其实表情严肃的人,心里不见得不开心,他们只是没有表现出来。他们内心也会渴望和别人接近,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平常板着脸,很容易拒人于千里之外。

2、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是个天生的分析家与评论家,他总是可以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发现事情还不够完美的部分。长大之后,他可能是杰出的社会改革者、政治评论家、鉴赏家,有着比别人更锐利的眼光。

3、认识亚斯伯格症。亚斯伯格症的孩子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非常诚实。

2)非常一板一眼,就事论事,不了解双关语或是言外之意。

3)思考方式具有逻辑性,喜爱建构有系统的知识。

4)想法比较僵化同执,不容易变通。

5)对别人的非语言行为理解力较差,不太能解读别人的情绪反应;但又容易过度吸收别人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很混乱。

6)谈论自己有兴趣的主题时,滔滔不绝,不在意别人想不想听。

7)知觉外在世界时,见树不见林,会注意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但却会忽略整体的画面,和一般人的焦点不同。

8)有些孩子的感官非常敏锐,容易被惊吓;有些孩子的手脚则比较笨拙。

这些孩子需要真正能够理解他们的人,真诚了解并接纳、欣赏他们本来的样子,并协助他们适应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找到存在的价值。

七、坚持度:坚持到底还是墙头小草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坚持度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坚持度是指孩子从事一项活动日才,不会因为遇到阻碍或困难就轻易放弃的程度。坚持度高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心里会想,"再试一次,说不定就会成功" ,因此阻碍反而会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设法解决眼前的困难。同时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2、这样的特质用在学习上,是一个非常好的特质,所以坚持度高的孩子往往有比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们对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会不厌其烦地练习,所以也比其他孩子学得快。不过,如果当孩子的坚持度用在和父母对峙时,对父母而言,这个特质就变得不那么轻松。

3、在婴幼儿阶段,最好将家里的环境设计成可以自由探索的安全环境,以免整天都在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碰",或"不可以去那边" 。这么多的"不"很容易引起坚持度高的孩子和你较起劲来。

4、孩子大一点之后,就要建立清楚的家规,避免天天为了小事和孩子僵持不下、争论不休。如果同样的争论一再出现,就得找一个时间,为这个问题开一次家庭会议,针对这个问题制定规则,以免每次遇到都得花时间讨论商议。制定规则最好是在双方心情平静的时候进行,孩子的意见也要纳入考虑,他必须表示同意,才会愿意遵守。

5、坚持度高的孩子有许多可爱之处。东西坏了,他会努力把它修理好;钢琴弹得不好,他会一再练习。面对孩子固执又说不出原因时,父母可先猜猜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并且把你的猜想说出来。如果你也想不出来,可以说"我想你这么坚持,一定有你的理由。"这个稍微软化的态度,让孩子失去了对抗的目标,也就无法再固执下去。接下来,父母可以说出自己的担心和考虑,让孩子也表达他的想法,协商出折中的解决办法。

6、坚持度低的孩子很好相处,不太会坚恃自己的想法,很容易妥协。但是,对于自己的功课和学习,他们也很容易向困难妥协,碰到小挫折就投降,不会费力去解决难题或冲破难关。坚持度低的孩子心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这太难了,太麻烦了,我没有办法! "他们很容易放弃,喜欢选择比较简单的事情做,或是向大人要求协助。

7、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挫折感太大,得不到乐趣和成就感,就不会有兴趣。孩子的学习动机取决于素材的难易度。当学习素材的难度比孩子的能力稍微高一点时,孩子的学习动机最高。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时,要安排适合的材料。

8、千万不要将他和其他孩子比较,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就可以,让他以自己的程度和步调来进步,也因此给他充分的鼓励。陪伴坚持度低的孩子学习时,最好不要说出令他挫败、打击信心的话,否则孩子会很容易放弃,甚至自暴自弃。当孩子产生排斥感时,就得花更多的工夫,重新建立对学习的兴趣。

八、注意力分散度:专注三小时还是三秒钟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注意力分散度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注意力分散度,指的是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周围刺激吸引而转移的程度。

2、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情绪比较容易安抚。但到了学龄阶段,这个特质却会让父母伤脑筋。做功课时,孩子被外部很多事情都可能分散他的注意力,从而没办法持续专注在老师的讲课内容上。

3、所以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在学习时,需要特别的安排来帮助他专注:

1)孩子的学习环境最好能够安静、简单,不要出现太多可能让他分心的杂物。

2)上课时,最好让孩子坐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孩子的注意力不必穿越重重障碍才能到达老师,这样被干扰的概率就会比较小。

3)回家做功课或学习时,尽量少出现易让孩子分心的东西。

4)把作业分成几个部分,每二十分钟让孩子休息一下,然后再写下一部分。

5)最好有人能陪伴孩子做作业,时时提醒他专心。

6)当孩子好不容易专心时,不要打断他,和他说话或聊天,或指正他的错误。

7)当事情开始重复没有变化时,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更有趣的事情上。所以孩子的学习情境,最好能安排较多的变化。

8)给孩子指令时,最好简短、明确,一次给一个指令,孩子才会记得。

9)孩子因为注意面广,和小朋友相处时,很容易注意到别人的事。父母要教导孩子区别哪些事情要管,哪些事不要过去凑热闹。

4、有些孩子一旦专注做一件事,旁边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注意到,妈妈叫他,他都没有听到。这类小孩很容易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把所有的感觉通道都关上了。如果孩子常常这样,不要以为他是故意不理人,可能是他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没有注意到其他的信息。可以试着用触觉或视觉的剌激让他接收信息。

九、反应阈:风吹草动还是不动如山

准备活动:先做个自我测试和思考,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看看孩子和家长的反应阈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反应阙指的是孩子对外在物理刺激(包括声音、光亮、温度、气味等)的敏锐程度,也包括对人际互动中非语言线索察言观色的能力。反应阔低的孩子感官比较敏感,只要外在的剌激超过他的阔值,就会有感觉。

2、当孩子开始烦躁不安时,要考虑他是不是太热了,流了许多汗不舒服,或是逛街的环境太吵、太亮、太拥挤,孩子的情绪已经不胜负荷了。也要教导孩子学会用描述感觉的同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只要不过分保护孩子,让孩子有机会以渐进的方式暴露在各种声光环境之下,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会渐渐习惯并适应外在的剌激;反应阔太低的孩子也会在后天的磨炼之下,渐渐提高反应阁。大部分的孩子到了学龄阶段就不会再那么敏感了。

4、反应阔高的孩子很少会因为外界的刺激引起不适而抱怨,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不太在意。这时父母可能就要敏锐一些,替他多留意。

5、反应阔低的孩子比较会察言观色,看到别人的表情反应,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不但他们的人际关系会比较融洽,在学校的课业表现也会比较好,因为可以通过对老师表情的观察,觉察到考试的重点。

6、反应阔高的孩子就比较迟钝,常常对别人的状况搞不清楚,不够敏锐。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学习观察和解读别人的非语言行为,通过表情和动作来猜测对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