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四篇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6-18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9万
展开全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我们都太熟悉了,以至于忘了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究竟是反省什么内容。一是忠,二是信,三是习。

我无法了解古人对这几个字最准确的解释,包括教科书上写的我也认为未必都准确,我们是现代人,有对字面现代的理解。所以我以《新华字典》为准,找到这几个字的现在的解释。

忠: 赤诚无私,忠心竭力。可以理解为忠诚。

信: 1、诚实,不欺骗。2、信任,不怀疑。

习: 1、学过之后再温习,反复地学使熟练。2、对某事熟悉。3、习惯,长期反复地做,逐渐养成不自觉的行为。

传统的解释是,曾子每天都要多次反思几个问题: 我为人做事是否忠诚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课程我有没有好好复习呢?

“三”在古代是多的意思,不过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数字“三”,刚好三个问题,对指三个方面的态度: 工作要忠、为人要信(诚信、信任)、学习要认真(多复习)。

先说忠。

关羽是忠的典范,他有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的佳话,但历史长河中和许多的英雄相比,他没有像卫青霍去病一样立下赫赫战功光耀史册,也没有像韩信徐达一样成为开疆辟土的封王名将,但千百年来,他在人们眼里早已成神,被称为“武圣”,是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典范,因为他是忠义的化身,代表着华夏儿女的精魂啊!同样受人敬仰而香火不断的还有岳飞、文天祥等一众英雄,这至少说明了“忠”的份量在我们国人心里有多重。

不忠不义的人,无论成绩多么非凡,多么有才华,都为人所不耻。历史上没有一个汉奸能得以平反。

大忠忠于国家忠于我们的文化,小忠忠于家庭家人朋友。丢掉了忠字,就仿佛失去了脊梁骨,再也站不起来了。

再说信。

信,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双重意思,信任,诚信。信是为人交往之本,它和忠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是一切关系的前提,信也是忠的前提。不管是作为家人,朋友,还是合作伙伴,只要失去了“信”(诚信/信任)的基础,一切就岌岌可危,早晚一拍两散。

作为老板,要讲信,作为下属,要讲忠。老板不讲信义,下属自然弃离而去。下属不忠,老板也最不看好。人就算能力差点,只要忠心做事,老板也会器重。就算老板开的工资再高,画的饼再圆,但是承诺却不兑现,不讲信用,下属也不会忠心于他。不讲信的人,往往见利忘义,心口不一。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最后不忘习。

我们不断受人教诲,也常常自我教育,但终了,依然有许多知道却没做到的事。一方面需要不断温习,提醒自己,强化自己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不断践习,实习,让自己的行动符合理论指导,逐渐做到知行合一。我重温经典的目的,也在于此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