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适合种什么中药材,好侍弄,收益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东北适合种的中药材有人参、防风、细辛、五味子、刺五加、黄柏、龙胆等。
人参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种植人参的树林最好是阔叶林或者天然的次生林,地形最好有坡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积水。北坡、东南坡以及西北坡比较利于人参的生长,坡度在10至25°之间都可以。如果是移栽的人参最好选择腐殖质土层10至15厘米的土壤,下层为黄粘土,中层是活黄土,pH值需要控制在4.6至5.8之间。
整地:选完地后要在封冻之前至少翻耕一次,在春季解冻之后再次翻耕并施肥。以后保证每两个月翻耕一次,翻耕时要打碎大的土块并且清除杂物,为人参的种植提供一个疏松干净的土壤环境。
移栽技术
移栽时间多选择秋季(封冻前)。春季风大,不易保持土壤湿度,还时有降温,易造成冻苗;夏季温度高,易使参苗染病,死亡后还需补苗;秋季可避开高温和严寒,适合移栽。移栽人参一般采用二四制或三三制,即二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
移栽时,为避免参苗损伤,挖出时要小心。防止参苗受风、强光照射,可使用木箱装放。选择健康、完整的参苗,按大小不同分别移栽,避免混栽影响产量。移栽的当天还要将苗根消毒,可用1:120的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10%的蒜汁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5分钟,切忌浸泡芦头。
林地移栽时从坡下往坡上栽种,畦上横向开槽,平放参苗于槽内,参苗头部朝下坡方向栽种,槽深度、宽度要以能摆下人参且不弯须为度,保证槽底部平整。行株距20至25厘米,10至15厘米。将参苗移栽、覆盖好后,将畦面刮平,覆盖6至10厘米厚土,铺上有叶树枝或无籽的杂草,再用适量的土压住,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
田地移栽因没有林地的自然坡度,故一般采用使参苗倾斜30至45°的方法斜栽。整体情况与林地移栽类似,覆土时可在参苗芦头处压些细沙,以便出苗。还可依据土壤肥力,在参苗下面和上面分别施2/3和1/3的肥料,以保证养分的充足,切忌肥料与参苗直接接触。
田间管理
搭设阴棚
棚式:搭棚可选择双畦大棚和单畦拱棚、平棚、或用复式大棚。复式大棚是集安人参研究所自行研究的一种新型棚式即下层是单畦拱棚。
阴棚透光率:非林地参棚透光率要比山上低,建议用遮阳网遮挡。1至2年生的苗子,参棚透光率在10至15%为宜;3至4年生的参棚遮光度在15至20%为宜。
除草
人参地要及时拔除床面和作业道的所有杂草,尤其是1年生参苗小草多,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大草拔出后土松要用手压实。
调节光照
农田栽参的光照控制原则是西洋参宜小,人参宜大;夏季要小,春秋两季可大,尤其是在夏至到立秋之间应挂花档阳,避免强光及潲风危害参苗。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应控制好两方面,一是地上部参叶层,即参棚的管理,首先避免参棚漏雨,也要防止潲风雨,浇水时尽量避免浇到参叶上。二是参根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管理,床面应始终保持湿润状态,若缺水应及时浇透水,保持床面覆盖。另外,雨季还要注意排水畅通,以免雨水漫灌到畦床或冲打畦床。
施肥管理
人参施肥主要采取根侧追肥和根外追肥,对于育苗床人参及2年生以下的西洋参不用采取根侧追肥。3年以上生西洋参进行根侧追肥时,可于5月末前开沟施入0.05千克/平方米左右人参复混肥。根外追肥可结合打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越冬防寒管理
农田参地一般地势比较平缓,降水不易排出,水分渗透到参床易造成冻害和病害。因此,必须做好人参越冬防寒工作,在10月中下旬,气温达到0℃时,铺上一层5至8厘米的稻草、玉米秸秆、落叶等,在上冻前上面用旧膜覆盖,膜上再用遮阳网或参帘压上。第二年可根据天气撤掉防寒物,一般在4月上中旬撤掉。
采收加工
采收:人参一般4至6年收获,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最好,产量高,折干率也高且质量好。
加工:收获的参根要及时加工,堆放时间过长影响商品质量,加工的品种常见有红参、糖参和生晒参。
具体:
红参加工:选浆水足无病斑的参根,洗刷干净,按大、中、小分级,摆于蒸盘上,上蒸锅或蒸笼,待蒸好盛摆盘晾晒一段时间,进干燥室,干燥即可。
糖参加工:选浆水不足,缺头断尾的参根,去掉主侧根上的毛须、刮去病斑,沸水炸20至40分钟,炸好的参用排顺针给参体扎孔,便于糖浆进入参内,将扎好孔的参根摆放缸内,把熬好的白糖倒入缸内,浸没参根,放置一夜取出,第2次排针、灌糖,如此重复3次,放室外晾至不粘手,再放35℃至45℃干燥室干燥即可。
生晒参加工:洗净的鲜参摆放在烘干帘上晾晒后,在40℃至48℃温度下烘干即可。
人参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种植人参的树林最好是阔叶林或者天然的次生林,地形最好有坡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积水。北坡、东南坡以及西北坡比较利于人参的生长,坡度在10至25°之间都可以。如果是移栽的人参最好选择腐殖质土层10至15厘米的土壤,下层为黄粘土,中层是活黄土,pH值需要控制在4.6至5.8之间。
整地:选完地后要在封冻之前至少翻耕一次,在春季解冻之后再次翻耕并施肥。以后保证每两个月翻耕一次,翻耕时要打碎大的土块并且清除杂物,为人参的种植提供一个疏松干净的土壤环境。
移栽技术
移栽时间多选择秋季(封冻前)。春季风大,不易保持土壤湿度,还时有降温,易造成冻苗;夏季温度高,易使参苗染病,死亡后还需补苗;秋季可避开高温和严寒,适合移栽。移栽人参一般采用二四制或三三制,即二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
移栽时,为避免参苗损伤,挖出时要小心。防止参苗受风、强光照射,可使用木箱装放。选择健康、完整的参苗,按大小不同分别移栽,避免混栽影响产量。移栽的当天还要将苗根消毒,可用1:120的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10%的蒜汁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5分钟,切忌浸泡芦头。
林地移栽时从坡下往坡上栽种,畦上横向开槽,平放参苗于槽内,参苗头部朝下坡方向栽种,槽深度、宽度要以能摆下人参且不弯须为度,保证槽底部平整。行株距20至25厘米,10至15厘米。将参苗移栽、覆盖好后,将畦面刮平,覆盖6至10厘米厚土,铺上有叶树枝或无籽的杂草,再用适量的土压住,以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
田地移栽因没有林地的自然坡度,故一般采用使参苗倾斜30至45°的方法斜栽。整体情况与林地移栽类似,覆土时可在参苗芦头处压些细沙,以便出苗。还可依据土壤肥力,在参苗下面和上面分别施2/3和1/3的肥料,以保证养分的充足,切忌肥料与参苗直接接触。
田间管理
搭设阴棚
棚式:搭棚可选择双畦大棚和单畦拱棚、平棚、或用复式大棚。复式大棚是集安人参研究所自行研究的一种新型棚式即下层是单畦拱棚。
阴棚透光率:非林地参棚透光率要比山上低,建议用遮阳网遮挡。1至2年生的苗子,参棚透光率在10至15%为宜;3至4年生的参棚遮光度在15至20%为宜。
除草
人参地要及时拔除床面和作业道的所有杂草,尤其是1年生参苗小草多,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大草拔出后土松要用手压实。
调节光照
农田栽参的光照控制原则是西洋参宜小,人参宜大;夏季要小,春秋两季可大,尤其是在夏至到立秋之间应挂花档阳,避免强光及潲风危害参苗。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应控制好两方面,一是地上部参叶层,即参棚的管理,首先避免参棚漏雨,也要防止潲风雨,浇水时尽量避免浇到参叶上。二是参根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管理,床面应始终保持湿润状态,若缺水应及时浇透水,保持床面覆盖。另外,雨季还要注意排水畅通,以免雨水漫灌到畦床或冲打畦床。
施肥管理
人参施肥主要采取根侧追肥和根外追肥,对于育苗床人参及2年生以下的西洋参不用采取根侧追肥。3年以上生西洋参进行根侧追肥时,可于5月末前开沟施入0.05千克/平方米左右人参复混肥。根外追肥可结合打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越冬防寒管理
农田参地一般地势比较平缓,降水不易排出,水分渗透到参床易造成冻害和病害。因此,必须做好人参越冬防寒工作,在10月中下旬,气温达到0℃时,铺上一层5至8厘米的稻草、玉米秸秆、落叶等,在上冻前上面用旧膜覆盖,膜上再用遮阳网或参帘压上。第二年可根据天气撤掉防寒物,一般在4月上中旬撤掉。
采收加工
采收:人参一般4至6年收获,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最好,产量高,折干率也高且质量好。
加工:收获的参根要及时加工,堆放时间过长影响商品质量,加工的品种常见有红参、糖参和生晒参。
具体:
红参加工:选浆水足无病斑的参根,洗刷干净,按大、中、小分级,摆于蒸盘上,上蒸锅或蒸笼,待蒸好盛摆盘晾晒一段时间,进干燥室,干燥即可。
糖参加工:选浆水不足,缺头断尾的参根,去掉主侧根上的毛须、刮去病斑,沸水炸20至40分钟,炸好的参用排顺针给参体扎孔,便于糖浆进入参内,将扎好孔的参根摆放缸内,把熬好的白糖倒入缸内,浸没参根,放置一夜取出,第2次排针、灌糖,如此重复3次,放室外晾至不粘手,再放35℃至45℃干燥室干燥即可。
生晒参加工:洗净的鲜参摆放在烘干帘上晾晒后,在40℃至48℃温度下烘干即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