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的意思是“物质享受和感官享受是人的天性”。
食,基础义就是吃饭,色的意思可以指外表(色厉内荏),指美丽的容颜(色衰爱弛),在佛教用语中也可以指物质(色即是空)。性,就是人的天性。也,就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
“食色性也”这句话语出《孟子·告子上·第四节》: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意思是: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与人相互亲爱,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扩展资料:
“食色,性也”这句话既非孔子说的也非孟子说的,它出自《孟子》,是孟子的辩论对手,告子说的。
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于是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对于二千多年前的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这句话被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从此之后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色性也 (汉语词语)
推荐于2018-02-17
“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罢了,看来也不是孟子的观点。那么我们平时经常引用这句话,并先说上“连圣人都说过”,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 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出处: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
论证:语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只不过是告子的论点之一。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推荐于2017-11-23
这是说饮食和男女事。因为饮食与性欲为长养众生性命之根本条件。“饮食”为维持一期生命之存在是孕育二期生命之前提,“性欲”为延续子嗣后代所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