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都江堰有什么主要的历史影响?

 我来答
霓脦那些
高能答主

2020-11-01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万
展开全部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

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都江堰初成时以航运为主、灌溉为辅。《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利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岷江和长江因之得以通航,岷江上游盛产的木材还可以漂运成都,使得成都从秦朝时起便成为蜀地交通的中心。

除了水运之利,都江堰于农业灌溉的效益随着灌溉渠系的发展愈加为世人所倚重。岷江左岸水源流出宝瓶口至玉垒山东侧之后,沿李冰开凿的两条干渠流向成都。西汉时,蜀郡太守文翁新开一条干渠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东部。

东汉时,“望川原”上“凿石二十里”,使灌渠延伸过现在双流的牧马山高地。同时岷江右岸的引水渠系在李冰时代开辟的羊摩江基础上不断向成都平原西南部延伸发展。

经过上百年开发,到汉朝时都江堰灌区已经从秦朝时的郫县到成都一线,发展到彭县、广汉、新都一带,灌溉面积达“万顷以上”(汉朝1顷约合今70亩)。《汉书·地理志》提到成都平原时称“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

到唐朝时,益州大都督长史高俭广开支渠,此后灌区渠系经过多次整修愈加繁密,灌田面积继续扩大。都江堰的功效从此转为以农田灌溉为主。

宋朝时都江堰灌区又有显著发展,据王安石的《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可知,当时灌区至少已达1府、2军、2州共12个县,其中仅陆广负责的灌区就有1.7万顷(约合今137.7万亩)。清朝时,灌溉范围达到14个州县约300万亩。

到了民国时期,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统计的灌溉面积为263.71万亩;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出版的《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述受益于都江堰的田地“计有川西14县之广……约520余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扩建和改造都江堰的灌溉系统。1960年代末,灌溉面积达到678万亩;到1980年代初,灌区扩展到龙泉山以东地区并建成水库近300座,灌溉面积扩大到858万亩。

此后进一步的灌区改造将灌溉区域扩大到1000多万亩,总引水量达100亿立方米,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扩展资料:

相关古迹

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二王庙位于玉垒山麓,有“玉垒仙都二王庙”之称,是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它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崇德祠,后来几经兴废,清代重建后命名为二王庙。庙内有许多与李冰父子以及都江堰工程相关的匾额、对联和石碑。

主要建筑有大殿、二殿、送生堂、圣母殿、老君殿、魁星阁等,依山势布局,穿插于山林之间,从各处殿宇都能俯瞰到都江堰的全景。整个庙宇崇楼丽阁,雄踞江边,气势巍峨。2008年5月12日,二王庙古建筑群在汶川大地震中全部垮塌,后按清朝建制修旧如旧,已焕然一新。

在离堆北端的最高处有一伏龙观。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降服江中的孽龙,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中,后世便立庙祭祀此举。

该观始建于晋代,北宋初期改名为伏龙观。现存的三重殿宇,均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刻雕像,是1974年在江心发现的,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高2.9米,重4.5吨,胸前有题记和造像年月,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安澜桥俗称索桥,横跨岷江都江堰上。旧时以竹为缆,木桩为墩,承托竹索,连贯而成。上铺木板,旁设缆索,全长500余米。桥始建于宋代之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年间重建。

匿名用户
2013-11-09
展开全部
历史意义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2、都江堰是一个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