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是忠臣贤臣,皇帝为何要将他斩首?
他是忠臣贤臣,皇帝为何要将他斩首
作者:肖十四
晁错,西汉初期的名臣,忠臣。一心想为汉景帝削藩,最后却被汉景帝下令斩首。他的死,的确是冤,堪比窦娥。
晁错开始发迹是再汉文帝时期,政府派他去学《尚书》,当时,全国懂《尚书》的就一个人,而且九十多岁了,晁错就是去他那里学的《尚书》。也就是说,等他学成归来,他师父估计已经是翘辫子了,全国就他一个人懂《尚书》了,这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啊!有了这个,官也是越当越大,最后当道了“太子家令”--太子府总管。太子一家更是称他为“智囊”,可见他当时有多受太子赏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e4a20a4462309f77a7adfdb790e0cf3d6cad6e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晁错
等到太子继位,也就是汉景帝。晁错的地位更是进一步提升,因为皇帝宠他,对他是言听计从。也正是因为这,晁错不知天高地厚强行削藩,导致“七国之乱”,最终,汉景帝迫于压力处死了晁错。削藩对于汉帝国来说确实是好事,晁错的提出削藩也是为了汉帝国的长治久安。他爹听说他要削藩的时候还特地跑到长安来劝他不要这样,他说“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他爹说刘氏是安了,我晁氏可就要遭殃了,然后自杀了。可见,晁错在忠义不两全之间选择了忠。
“七国之乱”的导火索或者说原因就是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而实行的削藩,这个削藩与后来康熙的撤藩不同,削藩只是削减土地,撤藩则是撤销藩王。当时的西汉实行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国家制度,在偏远地区实行分封制,其余地区实行郡县制,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国两制”了。
晁错当时给汉景帝上了一表,叫《削藩策》,他认为,藩王最后总是会反叛的,削藩他会反,不削藩,他还是会藩,都会带来祸害,但是越晚削藩,则危害越大。所以应该尽早削藩。汉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削藩。首当削藩其冲的是当时最强大的藩国吴国。吴王刘濞是汉景帝的堂叔,他当然是不愿意削藩的,于是联络了其他六个藩国,干脆反了,而他提出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诛晁错”,带兵向长安长驱直进。这时候汉景帝问群臣该怎么办,晁错居然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让皇帝御驾亲征。皇帝听到这话估计心里该骂娘了:你大爷的你说要削藩,现在他们造反了,你居然让朕去打仗!?最后在汉景帝采纳袁盎的建议:杀掉晁错,以安抚吴王,这样,他就不会再反了。可事实证明杀了晁错也无济于事,吴王照反不误,最后还是派兵才镇压了这次反叛。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4cad1c8a786c91715df21f0c23d70cf3ac7571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七国之乱
晁错的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了削藩,但是没有提出具体措施。就好比现在你在人大会上说要收复台湾,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收复是一样的。晁错提出削藩,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阻碍,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巧藩王们又提出了“诛晁错”的口号,这时候,就只有杀了晁错来平“藩王愤”了。
可是晁错有错吗?他没错!为了削藩,他不顾自己家族的存亡,一心只为汉帝国的长治久安,这是忠臣良臣啊!汉景帝后来对杀了晁错也是表示过后悔的。景帝当时下狠心杀了晁错,估计也是怕自己皇位不保,大汉将倾。在利益面前,帝王是从来不会顾及情面。晁错死的是真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