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隋末瓦岗领袖李密会失败?
瓦岗军起义的领袖翟让和李密画像瓦岗起义军一开始的时候称得上是战无不胜,并且对老百姓开仓赈济,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队伍迅速的壮大,最多的时候甚至是达到了数十万人,一度威胁到了隋朝的都城,威胁到了隋朝统治阶级的江山稳固。
但是后来封建贵族李密加入了瓦岗军,李密读过兵书,颇懂得用兵之道,于是翟让非常的器重李密,遇事总是找李密商量,而李密确实也是不负众望,为瓦岗军的壮大立下了相当多的功劳,但是后来随着瓦岗军的壮大,也随着李密的权利越来越大,李密开始拉帮结派,培植自己的势力,开始了与翟让争夺对瓦岗军的领导权,而翟让却觉得李密确实比自己强,于是将最高权利让给了李密。
但是李密始终觉得翟让的存在对自己是一个威胁,于是617年11月11日,杀死了翟让,王儒信、翟弘、摩侯同时遇害,徐世绩被砍伤,王伯当、单雄信叩头求饶,方得幸免。翟让被害以后,部将非常寒心,认识到李密原来是个气度狭窄,忘恩负义之徒,所以离心日重,战斗力日衰,从此瓦岗军走向了下坡路。
618年,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在童山大战中差点被杀,后来被王世充的军队打败,李密率领残余的两万人投降了李渊,后来再次背叛李渊自立为王,被李渊打败,李密也死去了。瓦岗军起义结果就是以失败告终,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李密与自己的部下离心离德,导致了瓦岗军的最终失败。
李密失败的原因如下:
一、恩将仇报,杀死翟让。
在李密跟随越国公造反失败,被隋炀帝全国通缉,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是瓦岗寨的翟让不顾部下要杀掉李密的劝告,将李密释放并派往游说其他起义农民军,可说对李密是有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的。
而在李密攻取兴洛仓、大败各路前来围剿的隋军而声势大振之时,也正是翟让选择了激流勇退,主动将瓦岗寨的领导和指挥大权拱手让给了李密。
然而就是翟让如此江湖义气地放权让权,仍然逃脱不掉被李密设鸿门宴斩草除根的命运。
翟让之死,让瓦岗寨内部众人离心离德、人人自危,从而使得一向团结的瓦岗寨内部也开始爆发了内讧。
二、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
在李密攻取兴洛仓,队伍壮大、声势日昌的时候,他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攻长安取关中之地为大本营,从而夺取天下。反而在洛阳一带逡巡反复。
等到李渊攻取长安后才如梦方醒,但却悔之晚矣。
三、屯大兵于坚城之下,犯了兵家大忌。
所谓攻心者上,攻城者下。作为以饥民为主要军事力量的瓦岗军,其实是缺乏足够的攻城器械和攻城经验的。尤其是洛阳作为东都,是隋炀帝经营多年的要地,城池坚固,易守难攻。
李密的兵马虽众,但却在洛阳城下无用武之地。
后来他定下方略要和守洛阳的王世充打消耗战,却在部下的怂恿下贸然出击,结果在偃师大败。
四、为人猜疑,不能知人善任。
瓦岗军中人才济济,但是李密却不能用。从头到尾,他身边没有几个信得过的手下。
尤其是在偃师大败后,有人劝他投奔黎阳的李绩。但是李密却害怕李绩对自己不利,只得投降李渊,错过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纵观李密这一生,真可谓是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勤奋好学、能言善辩、善于把握时机是他的优点,可是优柔寡断、小肚鸡肠也同样是他这样一个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