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与“门生”,在古代,都是指老师的学生,到底有何不同的意义呢?
“弟子”与“门生”在古代含义众多,当他们指老师的学生时,门生侧重于学术上的顺承关系,弟子则包含人身依附关系。东汉末年二者的含义开始出现了不同,在此之前门人即弟子。二者具体含义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弟子“的含义比”门生“更广。凡是受过拜师礼成为老师的学生都可以称为弟子,既包括学习专门技艺的学徒,也包括学习某一流派学说的学生,甚至在某些场合还指宗教的信徒,比如佛门将”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称为四众弟子。而“门生”虽然在东汉时跟“弟子”的含义相近指的时接受老师亲自教导的学生,相当于亲传弟子,但是东汉末年之后“门生”扮演的角色类似于”门客“成为豪强的附庸,尤其是科举考试兴起之后,考取功名的学生会自称是当时监考官的”门生“意味着我投于你门下,官场上请照拂一二。
其次“弟子”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比“门生”更繁杂。当弟子归于某人门下接受相应的教导,他同时也肩负着传授师门学说的任务。而在生活上”弟子“受到老师方方面面的关照,特别是德行的培养,因此需要待老师如父母,承担着听从师命,回馈师门的使命。但是”门生“由于他只是豪强的附庸或者学术上的顺承者,他只需要在“入门”时付出一定的代价如金钱、承诺等,那之后他便和老师只有上下级的关系,比弟子更加自由。
最后”弟子“之间的关系比”门生“更加亲厚。”弟子“意味着是同一师门,大多数是师从同一恩师,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厚,而”门生“并不意味着师从同一老师,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学校上学,大家是同校关系,但任课老师都不同,最多混个眼熟,自然不比弟子亲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