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亲情故事有哪些?
1、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2、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3、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历史上著名的亲情故事有:鹿乳奉亲。
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
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寓意:
生老病死,虽是苦事,没有人能逃避的了。没钱的老人,首先得解决吃喝的问题,可有吃有喝的老人未必开心。随时满足一下老人小小的愿望,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将来的许多老人不一定缺钱,但随着年纪的上升,特别需要帮助与陪伴。
有老人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健全的家庭。《弟子规》上有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悔亲情的缺失,叹人生的遗憾。
2024-09-13
孟母三迁: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给他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迁居。最终定居在学校附近,使孟子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黄香温席:东汉时期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他用扇子为父母扇凉床铺;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母温暖被窝。他的孝行被广为传颂。
2024-09-13
孝感动天: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虞舜的孝心感动上天的故事。虞舜的父亲瞽叟、继母和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最终舜成为了帝王,并以仁孝之名闻名天下。
亲尝汤药:这是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也被列入《二十四孝》。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的母亲薄太后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地侍奉在床前。母亲所服的汤药,他必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的孝行成为了后世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