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有三:第一,地势低平、单调。澳大利亚是一个地表平坦单调、切割微弱、起伏和缓的低高原大陆,全洲平均海拔为350米(仅比欧洲稍高),最高峰科修斯科峰海拔2,230米,是各洲最高峰中最低的。全洲96%的面积在海拔600米以下(其中36%在海拔200米以下),全洲90%的地面单调而平坦。第二,地形结构纵向排列。在构造地形上可明显的分为三个南北纵列的地带,即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台地。东部山地北起约克角半岛南至塔斯马尼亚岛,总称澳大利亚科迪勒拉山脉。山地南北长4,500公里(直线距离2,800公里),东西宽60~180公里,东坡陡峻、切割破碎,沿海平原狭窄,西坡缓倾成台地、高原状块状山,山地地势自北向南增高,在南纬27°以北称大分水岭,南纬27°~31°称新英格兰山,南纬31°~32°叫利物浦山,南纬32°~35°叫兰山,南纬35°以南叫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但最高峰科修斯科峰仅2,230米,还不到雪线。东部山地是古老的海西褶皱山地,经准平原化后于第三纪断裂抬升而形成的不对称断块山地,山间多小盆地、峡谷和垭口,为东西交通提供了有利条件。西部高原为古老岩层构成的、面积广而低的准平原台地,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高200~500米,平均高300米。高原中部有一些蚀余残山可高达1,000米以上,高山气候凉爽,夏季有一定的降水,为农牧交通要地;其余广大地区气候干燥,沙漠、半沙漠广布,约占全大陆面积的44%,比例之大为世界各洲之冠。西部高原边缘有一些由于地壳断裂抬升而形成的高原山地,高度可达800~900米。中部平原北起卡奔塔利亚湾,南至墨累河口,纵贯大陆中部偏东,是古陆台与海西褶皱带间的巨大沉降带。地表大部单调一致,一般海拔不超过100米,被两条低矮的残余高地(北为谢卢印高地,南称格雷·巴里尔山地)分隔成三部分:北部叫卡奔塔利亚低地,是一个向北倾斜的丘陵性海积平原,蕴藏巨大的铀矿和铝土矿;南部为墨累河—达令河冲积平原,是重要农牧业区;中部为以埃尔湖为中心的大自流井盆地,地势低平,布满干河床、盐沼、碱地,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发展中的牧区。在地形结构的排列上,与南、北美洲有相似之处,即高原、平原、山地三部分地形都具有南北延伸、东西排列的特点。但在具体内容上又有明显的差异:(1)澳大利亚是西部为高原、东部为山地,而南、北美洲相反;(2)澳大利亚西部是广阔的高原,南、北美洲东部是古老的高原高地,南美高原还被分割成三块;(3)澳大利亚东部山地是海西褶皱山地准平原化后重新抬升的断块状山地,而南、北美洲西部的山地是年轻高大的新褶皱山系;(4)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地下水丰富,南美洲中部平原被分割成三个平原。第三个特点是风成地貌分布较广。澳大利亚中西部为广阔的低高原,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力较强,地表广泛分布着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有些地方矗立着由抗风能力较强的岩石构成的残余山,残余山山麓堆有较厚的碎石层。低高原中有大面积沙漠,沙层很厚,在盛行风向影响下,形成许多平行排列的沙垄。这一点与美洲大陆截然不同。
澳大利亚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区面积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环状分布和全大陆普遍暖热。(1)干旱区面积广大、比例最高。全大陆平均年降水量为470毫米,除南极洲外在各洲中是最少的,比非洲还少许多,只相当于全球各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的地区(276.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9%。 250~500毫米的地区(249.14万平方公里)占32.4%,两者合计占大陆总面积的68.3%;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51.36万平方公里)仅占6.5%,远小于非洲和南美洲,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也是最小的。(2)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图式,即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和西部沿海减少。北部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东北部的凯恩斯最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6毫米,最大达5,360毫米,中部平原的埃尔湖附近最少,不足1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这种分布图式在各大洲中是独一无二的。(3)全大陆普遍暖热,特别是夏季内陆地区炎热程度不亚于撒哈拉沙漠区。最热月一月平均气温在内陆中西部十分之三的地区在30℃以上,塔斯马尼亚岛中部为16℃,东南部高山地区最低,但也在10℃左右。至于一月平均最高气温,除大陆北部受季风调节很少超过38℃外,全大陆南北皆在4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更高,如马布尔巴为49.4℃,克隆卡里为53℃,中部的斯丢阿特(东经135°,南纬23.5°)达55℃,成为大洋州最热的地方。全大陆夏季不仅炎热,而且热的时间也长,南纬20°~23°的内陆,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32.2℃的日数达150天以上,其中有的地区连续37.7℃的高温达64天之久。澳大利亚的冬季与同纬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较也相当暖热。七月平均气温全大陆绝大部分在10℃以上,15℃等温线横穿大陆中部,北部在25℃以上,东南部山地气温最低,也为8°~10℃,仅个别山头可达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内陆地区夜晚可见霜,甚至降到0℃以下(如阿利斯泉曾有-3.8℃的记录),其余即使南部海岸也少见霜。总之,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在三个热带大陆中,既不同于南美洲,又有别于非洲,具有其独特性,这是在其所处纬度位置及大陆轮廓、地形、洋流、气压与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澳大利亚介于南纬10°45′~39°08′间,南北跨28°23′,是跨纬度最少的一个大陆,南北间温差小,气温分布比较简单。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99%的面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使全年气温都比较暖热,少雨区和沙漠的面积特别广。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增加了内陆离海的距离,最大达1,500公里以上,影响了海洋气流之深入内陆。另外整个轮廓又是东西长、南北窄,扩大了东南信风带控制的面积,内陆又无广大河湖等水面调节,使大部地区更加干热。在地形上,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较低平,起伏不大,气旋回转少,天气稳定,很难致雨,使广大的中西部气候差异变小。另外,东部高大的山地南北长4,500公里、高1,000多米,东坡陡西坡缓,又紧逼东海岸,阻挡了东南信风从东面太平洋上带来的暖湿气流,使东坡多雨、西坡干旱少雨,缩小了东部多雨区的面积,扩大了西部内陆干旱区的范围。中部平原纵贯南北有利于南北气流之运行,使中部内陆盆地并不是滴雨不下的沙漠之地。澳大利亚周围的洋流,在大陆北部沿岸为北澳暖流,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大陆北部和东部沿岸增温增湿成为多雨区。南部沿海为西风漂流,西部沿海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了澳大利亚南部沿岸的少雨和西部沙漠的形成。从大气环流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气压带南移,大陆北部为热低压中心,南回归高压带位于大陆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风,炎热而多雨;大陆中部和南部都吹东南信风,炎热而干旱;只有大陆东部山地东坡为迎风坡,有较多的降水。冬季气压带北移,与陆上冷高压相结合,高压中心位于大陆北部内陆,大陆上大部分地区为高气压所笼罩,风从高压中心向外吹,所以干燥少雨,只有大陆西南角和东南角吹海上来的西风,多气旋,天气湿润多雨。东部山地东坡仍为迎风坡,有较多降水。塔斯马尼亚岛因位于南纬40°以南,终年吹西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从年降水量的分布来看,就成了北、东、南三面多雨,向内陆和西部逐渐减少的图式。
澳大利亚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区面积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环状分布和全大陆普遍暖热。(1)干旱区面积广大、比例最高。全大陆平均年降水量为470毫米,除南极洲外在各洲中是最少的,比非洲还少许多,只相当于全球各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的地区(276.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9%。 250~500毫米的地区(249.14万平方公里)占32.4%,两者合计占大陆总面积的68.3%;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51.36万平方公里)仅占6.5%,远小于非洲和南美洲,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也是最小的。(2)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图式,即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和西部沿海减少。北部多雨,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东北部的凯恩斯最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6毫米,最大达5,360毫米,中部平原的埃尔湖附近最少,不足1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这种分布图式在各大洲中是独一无二的。(3)全大陆普遍暖热,特别是夏季内陆地区炎热程度不亚于撒哈拉沙漠区。最热月一月平均气温在内陆中西部十分之三的地区在30℃以上,塔斯马尼亚岛中部为16℃,东南部高山地区最低,但也在10℃左右。至于一月平均最高气温,除大陆北部受季风调节很少超过38℃外,全大陆南北皆在4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更高,如马布尔巴为49.4℃,克隆卡里为53℃,中部的斯丢阿特(东经135°,南纬23.5°)达55℃,成为大洋州最热的地方。全大陆夏季不仅炎热,而且热的时间也长,南纬20°~23°的内陆,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32.2℃的日数达150天以上,其中有的地区连续37.7℃的高温达64天之久。澳大利亚的冬季与同纬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较也相当暖热。七月平均气温全大陆绝大部分在10℃以上,15℃等温线横穿大陆中部,北部在25℃以上,东南部山地气温最低,也为8°~10℃,仅个别山头可达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内陆地区夜晚可见霜,甚至降到0℃以下(如阿利斯泉曾有-3.8℃的记录),其余即使南部海岸也少见霜。总之,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在三个热带大陆中,既不同于南美洲,又有别于非洲,具有其独特性,这是在其所处纬度位置及大陆轮廓、地形、洋流、气压与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澳大利亚介于南纬10°45′~39°08′间,南北跨28°23′,是跨纬度最少的一个大陆,南北间温差小,气温分布比较简单。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99%的面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使全年气温都比较暖热,少雨区和沙漠的面积特别广。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增加了内陆离海的距离,最大达1,500公里以上,影响了海洋气流之深入内陆。另外整个轮廓又是东西长、南北窄,扩大了东南信风带控制的面积,内陆又无广大河湖等水面调节,使大部地区更加干热。在地形上,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较低平,起伏不大,气旋回转少,天气稳定,很难致雨,使广大的中西部气候差异变小。另外,东部高大的山地南北长4,500公里、高1,000多米,东坡陡西坡缓,又紧逼东海岸,阻挡了东南信风从东面太平洋上带来的暖湿气流,使东坡多雨、西坡干旱少雨,缩小了东部多雨区的面积,扩大了西部内陆干旱区的范围。中部平原纵贯南北有利于南北气流之运行,使中部内陆盆地并不是滴雨不下的沙漠之地。澳大利亚周围的洋流,在大陆北部沿岸为北澳暖流,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大陆北部和东部沿岸增温增湿成为多雨区。南部沿海为西风漂流,西部沿海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了澳大利亚南部沿岸的少雨和西部沙漠的形成。从大气环流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气压带南移,大陆北部为热低压中心,南回归高压带位于大陆南部,故北部吹西北季风,炎热而多雨;大陆中部和南部都吹东南信风,炎热而干旱;只有大陆东部山地东坡为迎风坡,有较多的降水。冬季气压带北移,与陆上冷高压相结合,高压中心位于大陆北部内陆,大陆上大部分地区为高气压所笼罩,风从高压中心向外吹,所以干燥少雨,只有大陆西南角和东南角吹海上来的西风,多气旋,天气湿润多雨。东部山地东坡仍为迎风坡,有较多降水。塔斯马尼亚岛因位于南纬40°以南,终年吹西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从年降水量的分布来看,就成了北、东、南三面多雨,向内陆和西部逐渐减少的图式。
参考资料: http://ced.xxjy.cn/Resource/Book/Edu/KSYSYXTJ/TS016059/0008_ts016059.htm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