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证明p→(q→r),q→(r→s)推出p→(q→s)

 我来答
jxnccwx
2015-09-29 · TA获得超过284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85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611万
展开全部
证明:
1、 {1}      p→(q→r)        P
2、 {2}      q→(r→s)        P
3、 {3}       p           P
4、 {4}       q           P
5、 {1,3}     q→r         1,3MP
6、{1,2,3,4}   r→s         2,4MP
7、{1,2,3,4}   r          4,5MP
8、{1,2,3,4}   s          6,7MP
9、{1,2,3}    q→s        D消除{4}
10、{1,2}    p→(q→s)      D消除{3}。证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富港检测技术(东莞)有限公司_
2024-04-02 广告
正弦振动多用于找出产品设计或包装设计的脆弱点。看在哪一个具体频率点响应最大(共振点);正弦振动在任一瞬间只包含一种频率的振动,而随机振动在任一瞬间包含频谱范围内的各种频率的振动。由于随机振动包含频谱内所有的频率,所以样品上的共振点会同时激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富港检测技术(东莞)有限公司_提供
匿名用户
2015-03-18
展开全部
(1)p 附加前提规则
(2)q 附加前提规则
(3)p→(q→r) p规则
(4)q→r (1)(3)
(5)q→(r→s) p规则
(6)r→s (2)(5)
(7)q→s (4)(6)
(8)p→(q→s) (1)(7)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