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作文薛宝钗
1. 急~
薛宝钗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像的创新性。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历代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
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
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
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 人物刻画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
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
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
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
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性格特点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
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
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
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
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
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
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
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
借衣金训,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
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
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
2. 以薛宝钗为话题800字高中作文
记得小学时读《红楼梦》,一直把薛宝钗看作是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绊脚石,只是片面地认为她不过是个为了爬上“宝二奶奶”的宝座而不择手段的奸诈之人。
然而在今天,我懂得了她的内在……或许她的正直善良在有些人看来只不过是虚情假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在林黛玉独自垂泪之际又是谁伸出那双温暖的手去抚平她心中的悲痛?林黛玉因贾宝玉与薛宝钗亲密无间而心怀嫉恨,对于林黛玉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冷嘲热讽,她又何时怨恨过?由此可见,薛宝钗绝非心胸狭窄、图名图利之人。也许有人认为薛宝钗的宽宏大量只不过是为今后的“宝二奶奶”垫下基石,为搏得王夫人的欢心。
真是如此,那么大观园的佣人们又为何夸她“宝姑娘无一人可及,如此大家闺秀百里挑一”?或许,人们都会为“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垂泪——一身多病,多愁善感。难道,薛宝钗就不值得我们同情吗?她同样只有母亲,一个缺少父爱的人岂能用“幸福”两字来形容!不否认,薛宝钗的确倾心于贾宝玉,虽然“金玉良缘”促成了她“出闺成大礼”,但她得到幸福了吗?到头来,她还不是遭受了“独守寒窗,金钗雪里埋”的冷遇?“水流花谢两无情。”
由此看来,她也不是封建礼教中爱情的牺牲品吗?虽然她扼杀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酿成了悲剧,但这是她所愿意得到的吗?在这封建制度的束缚下,又有多少人敢于向封建罗网冲撞?当宝玉得中乡魁,宝钗满心欢喜,满以为“凤冠霞帔”的日子不远了,却不想宝玉一去不返,自己落得冷冷清清守空闺。请问,这也能称得上“幸福”?薛宝钗的“小惠识大体”,出众的才华,诚挚的心灵,宽宏的态度无不显示出她大家闺女秀的风范,尽管言行时常带着封建社会的烙印。
总而言之,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是不能用“好”“坏”二字简而论之,如果只是那样敷衍了之,则太过偏激、武断了。这就是我——一名中学生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3. 以薛宝钗为话题800字高中作文
记得小学时读《红楼梦》,一直把薛宝钗看作是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绊脚石,只是片面地认为她不过是个为了爬上“宝二奶奶”的宝座而不择手段的奸诈之人。
然而在今天,我懂得了她的内在……或许她的正直善良在有些人看来只不过是虚情假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在林黛玉独自垂泪之际又是谁伸出那双温暖的手去抚平她心中的悲痛?林黛玉因贾宝玉与薛宝钗亲密无间而心怀嫉恨,对于林黛玉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冷嘲热讽,她又何时怨恨过?由此可见,薛宝钗绝非心胸狭窄、图名图利之人。也许有人认为薛宝钗的宽宏大量只不过是为今后的“宝二奶奶”垫下基石,为搏得王夫人的欢心。
真是如此,那么大观园的佣人们又为何夸她“宝姑娘无一人可及,如此大家闺秀百里挑一”?或许,人们都会为“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垂泪——一身多病,多愁善感。难道,薛宝钗就不值得我们同情吗?她同样只有母亲,一个缺少父爱的人岂能用“幸福”两字来形容!不否认,薛宝钗的确倾心于贾宝玉,虽然“金玉良缘”促成了她“出闺成大礼”,但她得到幸福了吗?到头来,她还不是遭受了“独守寒窗,金钗雪里埋”的冷遇?“水流花谢两无情。”
由此看来,她也不是封建礼教中爱情的牺牲品吗?虽然她扼杀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酿成了悲剧,但这是她所愿意得到的吗?在这封建制度的束缚下,又有多少人敢于向封建罗网冲撞?当宝玉得中乡魁,宝钗满心欢喜,满以为“凤冠霞帔”的日子不远了,却不想宝玉一去不返,自己落得冷冷清清守空闺。请问,这也能称得上“幸福”?薛宝钗的“小惠识大体”,出众的才华,诚挚的心灵,宽宏的态度无不显示出她大家闺女秀的风范,尽管言行时常带着封建社会的烙印。
总而言之,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是不能用“好”“坏”二字简而论之,如果只是那样敷衍了之,则太过偏激、武断了。这就是我——一名中学生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4. 有关红楼梦里的薛宝钗的作文
我看薛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喜欢她的,说她处事周到、举止娴雅、温柔豁达;不喜欢她的,说她两面三刀、虚伪矫情、八面玲珑。
关于这个形象,历来的红学高人都有细致深入的研究,敲下这个题目时,就感觉有在红学大师面前班门弄斧之嫌,但作为一个《红楼梦》的热爱者,我也想谈谈她在我心中的印象。 无疑,在所有红楼女儿中,宝钗在我心中是最完美的,比起黛玉的刻薄、小性儿,她显得那么敦厚、大度;比 起湘云的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她显得那么内敛、平和;比起探春的精明、冷漠,她显得那么温暖、体贴。
我们可以从她们几个女孩的出生成长情况的对比来分析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宝钗的父亲死得早,母亲薛姨妈性格温柔,缺乏王夫人那种“杀伐决断”的魄力,唯一的哥哥又是个倒三不着两的鸡鸣狗盗之徒,所以她在家里像男子一样成为母亲的支柱,这就养成了她那种处事周到,城府颇深,顺应环境性格特点。
林黛玉,她是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的,到贾府不久,父亲林如海又病故,便只好长住贾府,所以至始至终,她都有一种寄人蓠下的感觉。史湘云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她的婶母待她并不好,虽说有小姐身份,但还要做女工一类的针线活,常常陷入经济危机,所以在她虽然口无遮拦,豪放不羁的外表下,其实深深掩藏着一颗敏感而又苦闷的心。
探春是贾府正儿八经的主子,但她也有自己内心的致命伤,她是庶出,生母赵姨娘又不招人待见,所以,她的身上过度的锋芒,容易灼伤别人,也容易灼伤自已。虽然宝钗一家也投奔贾府,但宝钗家里有万贯家财,又有母亲的疼爱,所以比起黛玉过度的自尊,史湘云的没心没肺,探春的锋芒毕露,她的心理显然要健康很多。
这个女孩儿给周围人的感觉是熨贴的、暖和的,和她在一起,你会如沐春风,不喜欢她的人会把这种感觉理解为八面玲珑。八面玲珑的人是虚伪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她显然不属于这一种,她的温暖是发自内心的,是自然而然的。
对史湘云家里做活累,又做不得主的苦衷,她是十二分的理解,并在湘云做东置办螃蟹宴时慷慨相助;对黛玉的敌视、讥讽,她采取回避和开导,征服了黛玉那颗高傲而敏感的心。如果你说对待湘云和黛玉有做秀的成分在里面,那么她对待赵姨娘和香菱的态度,足可证明她有一颗善良、悲悯的心。
赵姨娘是贾府中一个非常让人瞧不起的角色,除了地位上的尴尬,她的行为处事也确实让人不敢恭维,连她的亲生女儿探春都以她为耻,对她轻蔑厌恶到了极点,可宝钗却从未表现出冷淡和鄙夷。对哥哥的小妾香菱,她也心存怜惜,哥哥薛蟠被柳湘莲痛打,愧见亲友,出外做生意避羞,她把香菱带入大观园来住,使香菱有机会结识众姑娘,并有机会拜黛玉为师学吟诗。
当香菱不能见容于薛蟠之妻夏金桂,被百般折磨,惨糟毒打之后,是宝钗收留了她,使这个命运悲惨的女子总算感受到了最后一丝温暖。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女子,她对香菱的帮助已经尽了全力了,遇到这样的哥嫂,她也只能无可奈何了。
除了为人被人称道,她在大观园众女孩儿中,才华也是超群的,在学问方面只有黛玉才能与之抗衡。在治家理财方面,只有探春才堪与之媲美。
第五十六回,她和李纨、探春协理荣府家事时,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那种行事的大气和得体使得贾家上下人人无不叹服。虽然生在富贵之家,她“不见奢华,惟觉淡雅”的品质也值得读者深深叹服。
在《红楼梦》中,因为她的出现,宝黛的爱情最终成为一场镜花水月,表面看她是破坏者,实际上她是以自已的个人魅力彻底征服了贾府一大家子的心。在他们三人的感情纠葛中,她并没有耍弄阴谋诡计,甚至因为多次规劝而引起了宝玉极大的反感。
从心底来讲,她对宝玉并不是十二分的满意,只是因为身处那样的环境,接触的男子太少,没有多大的比较和选择的余地,所以她只能身不由已地当上了第三者。除了门当户对,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贾宝玉也难望其项背,这样的结合对宝钗来说也是一个悲剧!她无力阻止悲剧的上演。
“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红楼梦》中这样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她几乎集合了所有的女性美于一身,令人无限爱怜和敬佩。 我看薛宝钗 初读《红楼梦》少不更事,似懂非懂,侃侃而谈的时候,也硬要说自己如何如何喜欢林妹妹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这又大有一股“我也喜欢”的随流之味了。 前些日子再读《红楼梦》,顿感薛宝钗这棵牡丹,竟压过万紫千红。
宝钗为人圆滑,但圆滑不是错,生活如此尖锐,不圆滑怎么过?寄人篱下便是吃别人的,吃别人的便嘴软。然而如何嘴软到不使任何人难堪又不会被人轻视,这便是宝钗的圆滑之处了。
宝钗爱宝玉,爱得小心翼翼又如履薄冰,她把自己的感情掩藏到极致。只是,在宝玉挨打后的 那颗心,被摇得颤颤巍巍。
尽管这样,她还是把那种明明知道得不到的情绪,硬是 给隐忍下 来了,然后开始处心积虑地,一边爱着,一边藏着。 第三十四回,宝玉拿杨妃比她,。
5. 我最喜欢红楼梦中的薛宝钗 作文
对宝钗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高度两极化的特点,有人认为薛宝钗具有中国女性的一切美德,代表了绅士阶级的女性道德,也有人认为薛宝钗是郑庄、曹操、王莽大奸雄的化身。
一个文学人物能获得差距如此悬殊的评价,恐怕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例,因此我说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有吸引力的人物。要对她的形象做出一番正确的分析实属不易,因为无论对薛宝钗的评价是褒是贬,是好是坏,似乎都能从原著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来,这就导致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时间无从入手,暂且抱着去伪存真、共同探讨的目的来说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先说下认为宝钗阴险虚伪的问题。这其中争论得最激烈、最旷日持久的无疑就是著名的“滴翠亭事件”,许多人由此事件得出来的第一印象再经推广,便形成定势思维,基本上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变得格外不同寻常。
在滴翠亭这件事上如何给宝钗行为定性就变成了争论焦点。贬钗的说法是宝钗故意嫁祸于人,分明是看见宝玉和黛玉二人情形亲密,心生忌恨,何况平时黛玉又经常明里暗里的讥讽她,正好借此机会图谋报复。
而拥钗的则认为这只是宝钗一时情急,为摆脱尴尬局面所犯的一个无心之过,之所以说出黛玉来是因为宝钗本来就是找黛玉的,宝钗主观上并没有嫁祸的故意,只想把事情遮掩过去,而宝钗的心理活动也证明了这点:“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怎么样?’”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宝钗到底本质是善是恶,内心是俗是雅,看来只能辅以其他的论据,使之成为一个系统性的论述才最有说服力。在谈到宝钗品性的时候,拥钗的往往喜欢引用宝钗的一首螃蟹咏来证明宝钗的愤世嫉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这首诗讽刺了横行于世、为非作歹之人,说他们最终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并借“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一句来表明根治这些人的愿望。
如果宝钗真的怀有济世救民的高洁性情,一定不是阴险奸诈小人,那么滴翠亭事件自然也不会是有意嫁祸了。但这首诗又面临着贬钗方的抵制,他们有另一套说辞,他们认为这首诗是宝钗做来讥讽宝玉的。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恰恰是对宝玉不肯用心读书、空有其表的形容。因此为了更具说服力,在我看来如能再辅以一个更加确切、让人无可辩驳的证据就更好了。
在间隔数月或一年不定期的翻看过几遍《红楼梦》之后,我发现了一段以前并不曾留心的文字:探春道:“我因和他们家的女孩儿说闲话儿,他说这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袴之谈!你们虽是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但只你们也都念过书,识过字的,竟没看见过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的文么?”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真是有的?”宝钗道:“朱子都行了虚比浮词了?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
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探春笑道:“如今断章取义;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宝钗道:“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明人,这大节目正事竟没经历。”
李纨笑道:“叫人家来了,又不说正事,你们且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若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第五十六回) 正是这一段文字让我有了突破,因为我终于可以下个定论了,不说别人如何,至少我是说服了自己的。宝钗和探春所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探春的新政,而是对功利主义的态度,探春认为一旦进入功利场,所谓的圣贤之言全成了泡影,因为根本抵档不住利益的驱使,看来探春还是很现实的。
宝钗则认为那些只是打着儒家旗号行反儒之实的功利之徒,并劝诫探春不可“利欲熏心”。文中曾提到朱子(朱熹)的一篇《不自弃》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呢?现摘部分如下:夫天下之物,皆物也。
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谓人而不如物乎!盖顽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有和药之需。粪其污矣,施之发田,则五毂赖之以秀实;灰既冷矣,俾之洗瀚,则衣裳赖之以精洁。
食龟之肉,甲可遗也,而人用之以占年;食鹅之肉,毛可弃也,峒民缝之以御蜡。推而举之,类而推之,则天下无弃物矣。
…… 朱熹倡导的儒学多处与孔子的本意并不相同,连同他的人品都受到后人的褒贬不一的议论,但就这篇文章来说,还是有着借鉴意义的。宝钗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学问——“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都是可以买卖的。
但重点在最后一句话上:“不拿学问提着,都流入市俗中去了”,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毫无疑问它是告诫人们不能利欲熏心,即使在利禄之场也。
6. 【请你为薛宝钗进行肖像描写,不少于100字】
一是她长的比较丰满.从她褪手腕上红麝串时的情景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第三十回宝玉说宝钗:“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玉把宝钗比作杨贵妃了,结果惹得宝钗很不高兴.她的脸应该是圆的(“脸若银盆”么),这都表明宝钗是有点胖,当然如果说丰满或许更合适;二是长的白.兴儿说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宝玉看到宝钗的臂膀也是“雪白一段”.当然作者写宝钗长的白,除了要告诉人们宝钗的漂亮外,还隐寓了她的为人、性格和命运,“白”是与“雪(薛)”联系在一起的;三是宝钗穿戴比较淡雅素朴,这与皇商小姐的身份是不一致的.第四回在说到薛家的时候,提到宝钗:“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闲雅.”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去看望宝钗,作者又通过宝玉的眼睛把宝钗的容貌和打扮描绘了一番: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亮的 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