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和《诗经》共同 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 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多种文化的交融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袤疆域,这 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芈姓楚贵族和一些被 芈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芈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 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楚蛮”之地,都丹阳。 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由于地处偏远,楚国受到影响比中原诸侯国小, 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但是,楚贵族集团毕竟源于中原,在春秋战国 时期,中原和楚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楚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仍有很多相 同之处。
在政治思想方面,楚国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楚国虽然偏居南方,却拥有 “周之典籍”甚至“周大史”,再加上楚国士人自觉学习中原文化,所以中原文 化在楚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如《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建议士亹用《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教育太子,楚国的王公卿士在议 事时也经常征引《诗》、《书》中的话,这和当时中原的文化风气是一样的。和 中原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楚国贵族的政治理想、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 如晋楚邲之战时,楚庄王就认为用兵的目的不在于炫耀武功,而在于“禁暴”、 “安民”,在中原儒家思想如出一辙。
在习俗和审美趣味上,楚国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后人概 括楚国的文化为“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风气。巫风的 蔓延,自朝廷到民间,无处不在。如楚灵王,史称其“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 当吴人来攻,国人告急之时,犹“鼓舞自若”,不肯发兵。(《新论·言体论》) 楚怀王亦是“隆祭祀,事鬼神”(《汉书·郊祀志下》),把破秦的希望寄托在 鬼神身上,最终为秦所败。贵族阶层崇信巫祭,现在出土的材料多有证明。而在 南方土著聚居的“南郢邑、沅湘之间”,更是巫风浓烈,“其俗信鬼而好祠,其 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巫文化对楚国审 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神有关,充满 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如王逸所记载的庙堂壁画,楚“凤夔人物帛画”,刻画在器 物、帛画上的楚舞造型,以及出土的编钟等,都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楚国到战国中期已经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诸侯国家之间兼并激烈,根 据当时列国的实力,有人认为“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是有根据的。但到楚怀 王、楚襄王时期,楚国由盛而衰,不仅在外见欺于秦国,一再丧师割地,连楚怀 王本人也被秦劫留而死。在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 佞专权,排斥贤能,楚国由此走向没落。屈原正是在这艰难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 自己的崇高品质,创造了名垂千古的文学巨制。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屈原的生平和思想“楚辞”的含义 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屈原,名平。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 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正月十四日。屈原以上古帝王颛顼氏为先祖, 属楚国公族。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曾任楚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 诸侯”,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上官大夫 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 “怒而疏屈平”。此后,楚国一再见欺于秦,屈原曾谏楚怀王杀张仪,又劝谏怀 王不要往秦国和秦王相会,都没有被采纳。楚怀王死于秦后,顷襄王即位,屈原 再次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顷襄王放逐。终投汨罗而死。
屈原除了在郢都任职外,有两次飘落在外的经历。一次是汉北,这是在屈原 遭到楚怀王疏远之时,自己离开了郢都。《九章·抽思》云:“有鸟自南兮,来 集汉北。”但他在汉北仍不能忘怀君国故都:“淮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另一次是在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沅水、湘水等处,这是屈原遭顷襄王放逐 之地。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并通过诗歌表 达出来。可以说,他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与漂泊生涯的关的。
从司马迁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屈原出自宗族感情,站在维护楚国的立场,主 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这不仅符合楚国的利益,同时也是符合中原传统文化精神 的。因此,屈原对自己的理想和行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对自己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多种文化的交融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袤疆域,这 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芈姓楚贵族和一些被 芈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芈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 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楚蛮”之地,都丹阳。 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由于地处偏远,楚国受到影响比中原诸侯国小, 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但是,楚贵族集团毕竟源于中原,在春秋战国 时期,中原和楚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楚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仍有很多相 同之处。
在政治思想方面,楚国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楚国虽然偏居南方,却拥有 “周之典籍”甚至“周大史”,再加上楚国士人自觉学习中原文化,所以中原文 化在楚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如《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建议士亹用《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教育太子,楚国的王公卿士在议 事时也经常征引《诗》、《书》中的话,这和当时中原的文化风气是一样的。和 中原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楚国贵族的政治理想、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 如晋楚邲之战时,楚庄王就认为用兵的目的不在于炫耀武功,而在于“禁暴”、 “安民”,在中原儒家思想如出一辙。
在习俗和审美趣味上,楚国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后人概 括楚国的文化为“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风气。巫风的 蔓延,自朝廷到民间,无处不在。如楚灵王,史称其“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 当吴人来攻,国人告急之时,犹“鼓舞自若”,不肯发兵。(《新论·言体论》) 楚怀王亦是“隆祭祀,事鬼神”(《汉书·郊祀志下》),把破秦的希望寄托在 鬼神身上,最终为秦所败。贵族阶层崇信巫祭,现在出土的材料多有证明。而在 南方土著聚居的“南郢邑、沅湘之间”,更是巫风浓烈,“其俗信鬼而好祠,其 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巫文化对楚国审 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神有关,充满 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如王逸所记载的庙堂壁画,楚“凤夔人物帛画”,刻画在器 物、帛画上的楚舞造型,以及出土的编钟等,都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楚国到战国中期已经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诸侯国家之间兼并激烈,根 据当时列国的实力,有人认为“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是有根据的。但到楚怀 王、楚襄王时期,楚国由盛而衰,不仅在外见欺于秦国,一再丧师割地,连楚怀 王本人也被秦劫留而死。在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 佞专权,排斥贤能,楚国由此走向没落。屈原正是在这艰难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 自己的崇高品质,创造了名垂千古的文学巨制。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屈原的生平和思想“楚辞”的含义 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屈原,名平。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 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正月十四日。屈原以上古帝王颛顼氏为先祖, 属楚国公族。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曾任楚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 诸侯”,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上官大夫 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 “怒而疏屈平”。此后,楚国一再见欺于秦,屈原曾谏楚怀王杀张仪,又劝谏怀 王不要往秦国和秦王相会,都没有被采纳。楚怀王死于秦后,顷襄王即位,屈原 再次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顷襄王放逐。终投汨罗而死。
屈原除了在郢都任职外,有两次飘落在外的经历。一次是汉北,这是在屈原 遭到楚怀王疏远之时,自己离开了郢都。《九章·抽思》云:“有鸟自南兮,来 集汉北。”但他在汉北仍不能忘怀君国故都:“淮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另一次是在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沅水、湘水等处,这是屈原遭顷襄王放逐 之地。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并通过诗歌表 达出来。可以说,他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与漂泊生涯的关的。
从司马迁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屈原出自宗族感情,站在维护楚国的立场,主 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这不仅符合楚国的利益,同时也是符合中原传统文化精神 的。因此,屈原对自己的理想和行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对自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